盐池会盟考
来源:未知 时间:2007-05-03 18:23:00
盐池会盟,也称“牛酒会盐池”,辽史不载。史见于欧阳修《五代史记》。他不是作为正史来写的,文字见于“四夷附录第一,第二。卷72和卷73。“是这个事件早期的文字记载。盐池会盟,是一次血腥的杀戮,耶律阿保机第一次把中国契丹民族的“议事制”,推上了“皇权制”,从此他当上了契丹第一个皇帝。为辽、金、元、清帝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摘编欧阳修《新五代史》相关内容,进行必要的分析,考证具体的时间地点,以正史说。
契丹自后魏以来,名见中国。或曰与厍莫奚同类而异种。其居曰枭罗〓没里。没里者,河也。是谓黄水之南,黄龙之北,得鲜卑之故地,故又以为鲜卑之遗种。当唐之世,其地北接室韦,东临高丽,西界奚国,而南至营州。其部族之大者曰大贺氏,后分为八部,其一曰〓皆利部,二曰乙室活部,三曰实活部,四曰纳尾部,五曰频没部,六曰内和鸡部,七曰集解部,八曰奚温部。部之长号大人,而常推一大人建旗鼓以统八部。至其岁久,或其国有灾疾而畜牧衰,则八部聚议,以旗鼓立其次而代之。被代者以为约本如此,不敢争。其部大人遥辇次立。时刘仁恭据有幽州,数出兵摘星岭攻之,每岁秋霜落,则烧其野草,契丹马多疾死,即以良马赂仁恭,求市牧地,请听盟约甚谨。八部之人以为遥辇不任事,选于其众,以阿保机代之。
阿保机,亦不知何部人也,为人多智勇而善骑射,是时刘守光暴虐,幽、涿之人多亡入契丹。阿保机乘间入塞,攻陷城邑,俘其人民,依唐州县置城以居之。汉人教阿保机曰;“中国之王无代立者。”由是阿保机益以威制诸部而不肯代。其立九年,诸部以其久不代,共责诮之。阿保机不得已,传其旗鼓,而谓诸部曰;“吾立九年,所得汉人多矣,吾欲自为一部以制汉城,可乎?”诸部许之。汉城在炭山东南滦河上,有盐铁之利,乃后魏滑盐县也。其地可植五谷,阿保机率汉人耕种,为制城郭邑屋〓市如幽州制度,汉人安之,不复思归。阿保机知众可用,用其妻述理策,使人告诸部大人曰:“我有盐池,诸部所食。然诸部知食盐之利,而不知盐有主人,可乎?当来告我。”诸部以为然,共以牛酒会盐池。阿保机伏兵其旁,酒酣伏罚,尽杀诸部大人,遂立,不复代。
这就是《新五代史》有关盐池会盟的祥细记载。说欧史祥细也不尽然,具体时间是哪一年,地址在什么地方,都要我们进一步考证。
确定汉城盐池的大范围
一、汉城在炭山东南滦河上
这次“盐池会盟”事件,地点发生在滦河流域的汉城,这个大范围不可能有太大的争议,盐池会盟是滦河文化的重要组成。滦河全长八百多公里,这次事件发生在滦河流域的哪一点上呢?我们只能根据欧阳修的记载,进行层层分析,找出几个关键的要件进行考证,基本就能找到事件发生的大体位置。盐池会盟的大范围,我们首先定在滦河这一条线上,顺着滦河这一条线,按欧阳修记载的方位,寻找炭山。根据史料分析历史上产盐和铁的地点,基本就能确定汉城的位置。
为了叙述方便,节省文字,我们最后讨论炭山,因为炭山的史料文字,实在太乱、太滥。
二、阿保机乘间入塞
这个汉城,北不过迁安。
契丹固有的国土——营州,不是在唐代的乱世之秋始入契丹,而是在唐代的万岁通天元年,营州就已经属于契丹。我们先看《辽史地理志汇释》有关营州的载述。
营州,广宁县,治今河北省昌黎县。《新唐书·地理志》营州柳城县下所云: 西北接奚,北接契丹,是此柳城方位也。辽之营州隶平州,平州今永平府也。《明一统志》柳城在昌黎县西南六十里唐置营州。
我们再看《辽史》有关营州的记载: 营州。邻海军,下,刺史。本商孤竹国。秦属辽西,汉为昌黎郡,前燕慕容光徙都于此,魏立营州领昌黎、建德、辽东、乐浪、冀、营丘六郡。后周为高保宁所据。隋开皇置州,大业改辽西郡。唐武德元年改营州,万岁通天元年始入契丹,后唐复为营州。太宗以居定州俘户。
分析以上记载,这就告诉我们,辽之营州是现在的迁安。辽太宗耶律德光迁定州安喜俘户以居。迁安一说迁自安喜,安喜县属河北定州。辽太宗以后,始成迁安,太祖阿保机时代还称营州。迁安,民间还有一说,司马迁安葬之所。
营州以北,就是当时的塞外,因为唐时刘守光的暴虐不得人心,才有阿保机乘间入塞。这就说明盐池会盟的地点在营州以南,其地可植五谷,阿保机率汉人耕种,由游牧制向农耕制过渡,也是契丹南北两院制的原始基础。汉人安之,不复思归,才有了汉城。
阿保机所置汉城在迁安以南的滦河上。
三、有盐铁之利
有盐铁之利,是这个汉城的关键要件。本节讨论的重点是盐池。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就把这个事件记作“盐池之利”,而叶隆礼的《契丹国志》记作“盐地”,我们仍以“盐铁之利”作为讨论的基础。
盐和铁,在相关的历史上,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可以说,谁占有了盐和铁,谁就占有政权,尤其是冷兵器时代,铁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契丹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渐掌握了冶铁和制造技术,无论从历史文献记载和现今的考古发掘,契丹金属开采的规模很大,技术先进。迁安以南能产铁的地方不少。
滦河流域能产盐的地方都在海边,滦河上游产盐的概率极小。根据这一推断,我们把盐池会盟的地点,就应锁定在滦河下游能生产盐而且靠海的地方。这个地域范围大体是昌黎、乐亭、滦南(包括滦县南部)。 1、昌黎 〓上一节对昌黎我们已经分析过了。唐辽之际,其地属营州,而且在滦河以东。“汉城在炭山东南滦河上”一般常识,这个方位不可能超过滦河再向东南延伸。而河东的任何一点的滦河上,都是西北向或西南向才到滦河上,方位正好相反,汉城在昌黎县的可能性极小。 2、乐亭〓 唐辽和五代之际的历史上还没有乐亭县,乐亭县大约始建于元代至元十九年(也有说是金代)。从唐辽五代至金,乐亭只是石城县的一个亭,亭是小于县而大于乡的行政单位。 乐亭这个地方产盐,但没有铁,没有铁不是主要原因,有铁之利就行。如果这个汉城可能在乐亭,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我们都不会最终排除,世界最著名的辽金史专家陈述先生就是我们乐亭人。希望乐亭的文人学士能在乐亭这块沃土上找到阿保机这个汉城,共同讨论,以惠乡里。 3、滦南〓 为了讨论方便,滦南的大概念,包括滦县的南部,不只是滦南县的行政区划。这一带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至少有4000年。
滦南,史称石城,这里一块大石头也没有,为什么叫石城,颇使人费解,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历史问题。其实石城准确的地址是现在的官宅,我们脚下的奔城是古历史上的碣石。石城,是碣石城的简称。从辽代开始,大辽帝国的皇家车马军队到这里冬季捺钵,把一个“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的碣石生态环境破坏掉了。那个时代,滦河还从这里流过。西北风,东南水,每年以不小于3厘米的速度递减。盛唐还像大坟冢的碣石,因为辽代建立了奔城,而消灭了碣石。
我们要寻找的汉城,北不过迁安迁西南界,南到一千年前的海边,东不过滦河,西不过炭山向南的延长线
汉城就在滦南
自秦汉以后,实行郡县制,滦南属海阳。海阳县置是现在滦县的古马镇,后魏滦南置滑盐县。这一带建制沿革石城和海阳历史最长。《辽史·地理志》有关于这一地区如下记载。
滦州,永安军,中,刺史。本古黄洛城,滦河环绕在卢龙山南,齐桓公伐山戎,见山神俞鬼,即此。秦为右北平,汉为石城县,后为海阳县。汉末为公孙度所有,晋以后属辽西。石晋割地,在平州之境,太宗以俘户置。县三。
义丰县 〓 本黄洛故城,黄洛水北出卢龙山,南流入于濡水。汉属辽西郡,久废。唐季入契丹。世宗置县,户四千。
马城县 〓 本卢龙县地,唐开元二十八年析置县,以通水运。东北有千斤冶,东有茂乡镇。辽割隶滦州,在州西南四十里,户三千。
石城县 〓 汉置,属右北平郡。唐贞观中于此置临渝县,万岁通天元年改石城县。今县又在其南五十里,辽徙置以就盐官,户三千。 对《辽史》这段文字简单作以下说明:
1、义丰县 ,是现在的滦县 ,本黄洛城,因黄水而得名。滦河,也有的史称黄水,这一点有时被研究者所忽视,滦县以上称黄水,以下称濡水。有泾渭分明,也有黄漆对峙。大水的年份站在漆水入滦的口上往下看,黄漆对峙的派势非常壮观。 2、古马城和今马城,古马城是现今滦县的古马镇,今马城是古茂乡镇。因滦河入海口的东移,“以通水运”县置东迁茂乡镇。曹操北征乌桓,他的谋士郭嘉就病死在这里,当时他的职称是茂乡的邦办,(称茂乡邦,见曹进表)。古马在滦县西南四十里,东北有千斤冶,指的是现在的司营铁矿。
3、石城县 在州南五十里,是现在的官宅,一千年前还没有奔城,官宅城历史上接待过许多皇王相将士,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发布的第一部农业政策,就刻写在官宅城东门的门〓上。四百多年后,(公元207年)曹操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观沧海》。那个时代,奔城以东还是滦河的入海口。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滦南一带盐铁之利,史料具在。也简单分析了河海地质年代的变迁。一千多年前的阿保机时代,这个汉城就在滦南。但直观的从滦南现有的地名里很难找出汉城的马迹蛛丝。考证走进穷途末路时,让我们换位进行思考,原来当时契丹人给在汉人居住地从事耕种的地方叫汉城。契丹族属胡人,而胡人这个汉城,当地的汉人则称其为胡人庄,胡人耕种居住的各个庄——简称胡各庄。
现在滦南县的胡各庄镇,就是一千多年前契丹人的汉城。只要我们把滦河故道回复到1100年前,现在的胡各庄就在滦河边上。海岸线也回复到相应的历史年代,不难看出,历史上盐池会盟的“盐池”,就在胡各庄这一地区。
相关几个问题的结论
一、炭山就是唐山的大成山
确定契丹汉城就是胡各庄后,因为“汉城在炭山东南滦河上”,我们以胡各庄为座标点,向西北方向找到的第一座山,就是唐山的大成山,这不是巧合,是还历史的一个真实。辽道宗继位的这一年清宁元年(1055年)“丙申,宋遣欧阳修等来贺继位”(辽史本纪二十一,道宗一)具体时间是腊月初三,根据时间推断,完成兴宗的葬礼后,道宗应在滦南一带冬捺钵,欧阳修所到之地,就是唐山滦南地区。欧史的真实性,是他亲历了这里的地理环境。
确定炭山就是大成山,在辽史的研究中意义非同一般,这将击碎辽史中的许多疑案,对辽史的研究,会起到一个跨越性的进展。炭山,辽史也称凉径或冷陉,在辽金史中有多处“如炭山”“幸炭山”的记载,炭山就是大成山,将成为辽金史研究的重要参照系。
炭山就是大成山,因为这里产煤炭而得其名,可以把唐山的产煤史上推一千年。唐、炭读音相近,唐山,是从炭山习惯发音演进来的,唐山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出现在金史中。《金史》卷一百五十“刘枢传”刘枢字居正,通州三河人,登天眷二年进士,调唐山主薄。
二、杀胡林
盐池会盟,杀胡人诸部大人,这个重大事件,才有了杀胡林的记载。史学家翦伯赞就提出杀胡林在滦县的说法。杀胡林,在辽史研究中是一大疑案。辽太宗耶律德光讨宋到开封后,因“打草谷”政策的失利,不得不放弃宋都开封北退,在回师途中病死在杀胡林。取其内脏,用盐充其腹北去。显然,杀胡林和盐也有关系。有的史学者认为,杀胡林在石家庄栾城,栾武子的栾城历史上和杀胡无关。辽太宗回自己的大本营,没有必要再向西北绕道。契丹发迹的大本营就在滦南。各野史的“杀狐林”则是不现实的杜撰。
杀胡林,就是现在滦南县的洪家林。我们当地人给这里叫洪儿林,杀胡切,就是把“杀胡”两个字快读,就读作洪。其次,契丹人居地而姓,这里是杀胡人的刑场,后来转引作邢姓。再次,契丹人风俗东向为上。东为阳,西为阴,这个刑场必然在汉城以西,洪家林在胡各庄正西。雅雅洪林的说法不确。三、诸部大人,遂立,不复代。这个问题我们讨论的是“盐池会盟”的具体时间
从表面看这个小标题,怎么也和时间无关。但只要细心读,这几个字就是告诉我们“盐池会盟”的具体时间。我们知道,耶律阿保机是在神册元年当了契丹皇帝,这一年是公元916年。他当皇帝必然要有一个先决条件,这就是统一契丹各部。盐池会盟,杀诸部大人, 契丹八部的政治权利就掌控在阿保机的手里。这是他当皇帝的最有利时机,“杀诸部大人,遂立,不复代。”阿保机当了皇帝。盐池会盟是他当皇帝的前一年,即公元915年。
我们从“牛酒会盐池”的角度来分析“牛”的迁徙因素,盐池会盟的月份不可能在春夏到中秋这个季节,这个季节正是农业区农作物的生长期,大规模的牧群在农业区迁徙是不可能的。其次,游牧民族迁徙规律是:春开始北去,秋开始南移,“遂水草而居”。这次盐池会盟如果精确到月份,应该在晚秋或初冬,我们暂定在十月。今后发现更精确的史料再来订正。胡各庄的喑牛淀,还留下了这个事件司牛饮水的烙记,喑牛淀就是当时的饮牛淀。四、结论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公元915年十月,契丹盟主耶律阿保机,在现今河北唐山东南的古滦河流域,滦南县胡各庄一带的盐池,依照其妻述律的精密策划,安排讨论王者复立的问题,同时讨论有关盐的政策。并以牛酒会盐池。耶律阿保机利用晏盟的机会,伏下杀机,逮扑了诸部大人,并且在洪家林血腥地杀戮了诸部大人,从此统一了契丹各部。第二年,也就是神册元年,阿保机在滦南登基当了契丹民族的第一个皇帝,即辽太祖。使契丹民族由议事制开始了皇权制,史称“盐池会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