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心得]滦河的梦想
来源:未知 时间:2006-01-12 19:25:00
风里浪里,我曾多次随一批又一批专家、领导登上曹妃甸考察,岛上的沙滩玉留下了我一串又一串足迹。五月中旬的一天,阔别八年再次上岛。在今年初夏依然带有寒意的海风里,在港口施工前沿阵阵浪潮拍打着直插海底的根根桩桩,也翻卷着我心头的思绪。
曹妃甸是滦河的杰作。2500年以前它是滦河的入海处(后来滦河多次改道入海口东移),千万年的岁月里,河水携裹着沙土从这里左腾入海。这条起自高原穿越大山的河流,以她特有的胆气深入壮阔的波涛,同时也造就了中国近海水域的一个奇观,一个邻近海岸线的沙岛,前方500米水深就有25米,深槽水深竟达36米,是渤海最深点,25万吨到30万吨特大型船只可以自由来往,堪称渤海的黄金水道。多少年来,历史似乎忽略了这个沙岛的地位,却编编又赋予它特殊的使命。如果说唐王东征途中葬曹妃是历史的传说,那么岛上矗立的灯塔(曾经移位重建),为天津、秦皇岛、大连等北方大港过往的远洋巨轮指引航线,却是一百多年来的真实历史。寒来暑往,潮起潮落,沙岛犹如一支手臂,岁岁年年,风风雨雨中为大海点起一盏明灯,照耀着航海人的前程。这个以前不为外所知的小岛,为祖国航海事业的贡献,自有大海长天,明月群星作证,而它自身除了那座灯塔以外,却只有荒凉与沉寂。
通往曹妃甸工地的林青路,还有很长一段没有修完,建设者们正在日夜加紧施工,车子走上去颠颠簸簸,这让我想起了曹妃甸港筹建的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有人作了统计,12年间,筹建者组织30多家甲级设计、勘察、科研单位,先后对曹殿岛进行了各方面的考察测试,并特聘14位院士,邀请上千名专家、教授,组织各类会议100多次,形成50多项科研成果。然而12年来 ,从唐山市领导到普通筹建人员遇到困难和走过的坎坷虽没人记录,却也不胜枚举。最初几年,我负责登岛船只的安排,普经经历和见证过几次上岛考察人员遇险的情景。筹建初期,上岛都是租用渔船,先用大船后倒小船,赶上落潮小船也不能靠近,必须淌水上岛。有一次一个姓朱的专家率队实地勘察,刚上船的时候风平浪静,老先生面对大海很是兴奋,时不时讲些幽默的笑话。然而,仅仅十多分钟的光景,海上突然狂风大作,渔船被波浪时而举起,时而推下。临行前为了给客人遮挡烈日,船上特意做了个帆布棚,此时固定在船帮上的几根铁管三五下便被大风折断,人们七手八脚地拽管子抓帆布,渔船严重倾斜,海水哗哗打进船中,如果不是驾船人高呼松手,让那涨风的帆布随铁管被风卷进波涛,就会造成翻船的事故。风浪中朱先生紧闭双目,双手捂胸。局势稍缓,随行人员忙掏出几粒救心丸放入他的嘴里……从96年开始,筹建处从秦皇岛租了汽垫船,上岛方便了些。但因机器故障,风大浪高也几次遇险。我赶上过两次,一次是开往曹妃殿的途中,螺旋浆连杆中断,不得不用船上的铁管、锹柄绊住连杆,勉强开回京唐港。一次是气垫船冒险开进甸南深水区考察,由于浪高涌大,船体被淹,发动机进水,一船人随着船只在波峰浪谷中起起落落,沉下去,便是进了海水的峡谷,浮上来,在汹涌的浪涛中,月光只能晃一下甸上的灯塔,在这沉沉浮浮中,人人大惊失色。船员使出浑身解数,咬牙操作,使船挣扎到本来要离开的甸子上,所有人下船,船员抢修了个把小时后,才从嘴东码头送考察人员上岸……我只是附助人员,做过一些边缘性的工作,而12年来那些决策的核心人物,那些海岛的直接开发建设者们,经历了怎样的风浪,尝过了怎样的艰辛,就只有他们自己和那座岛屿知道了。
这次探访,当我们驱车奔驰在18.4公里的上岛大道上的时候,我突然心有顿悟。或许是因为脚下这条道路穿越波浪直通甸上给了我启示,我的心仿佛一下子联通了滦河的梦想和心愿。千百年来,滦河在用她创造的奇迹等待着、召唤着。她等待着历史发展的足够高度,召唤着她的儿女们足够的目光、智慧、胸怀和胆气。终于,滦河等来了这个伟大的时代。今天,唐山人民——滦河的优秀儿女,有了足够的实力和智慧,以母亲河的襟怀和精神为一个伟大的梦想打造飞天的翅膀。我们看到,通港大道上,车轮滚滚、尘土飞扬,数不清的钢材、砂石、水泥及其构件,仿佛接到了紧急命令,刻不容缓地奔赶海边,汇聚到建设工地上。有人统计,高峰时期,一个小时通过上岛工程车就达4000辆。几百里山海相连的道路已经打开并畅通无阻,神话中的移山填海变成了这个工程最基础的安排。而那些钢材、水泥等建港材料,也都是唐山人民自己的创造。据施工负责人介绍,仅矿石码头一期工程就需要钢板4万吨。今天的唐山人正凭着自己的实力打铸宏伟大业的根本和脊梁!工地上,我们感到一个用现代化观念、魅力,唐山人吸引了多家大型企业联合投资,同时也凝聚了全国四面八方的建设大军,除了国家大公司,还有山东、天津、武汉、南通等一支支高资质的施工劲旅。空中架线,地上修路、围海、海中打桩建码头,整个工地车水马龙,机声轰呜。昔日荒凉的海句上,千军万马大汇战,海陆空全方位施工,一个走出世界的巨大平台正在搭建,它将把广阔的腹地拉到国际交流的前沿,也将把这块土地上的目光和心灵引向辽阔与高远。不久的将来,一个钻石级大港便会后以来居上的雄姿,傲视群雄。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是滦河的梦想,也是唐山儿女的追求。
(作者系唐山市滦河文化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