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本会会刊

本会会刊

浅议滦河水污染防治的措施及意义

来源:未知 时间:2006-01-14 09:48:00
滦河是迁安市内第一大过境河,自西北向东南从市境中部流过,流经迁安市全长54公里,流域面积262.8平方公里,是迁安市主要水源,也是接纳全市生产废水与生活污水的唯一水体。随着迁安市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直接排入三里河,最终汇入滦河,导致水体严重污染,有害物质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一、水污染原因
  一是对工业废水污染的控制只强调末端治理、达标排放,忽略了污染预防,未能从源头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导致有的工矿企业为实现达标排放,不惜耗费大量洁净水去稀释污水,不仅未达到防治水污染的目的,反而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是未能及早将污染防治与工业结构调整、产品设计改造及生产工艺改进紧密结合,推行清洁生产的力度不够。
  三是忽视了城市废水污染的防治。长期以来把水污染防治的重点放在了工业废水污染的防治上,忽视了城市废水排放所造成的严重污染,使城市废水处理厂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水排放入水体。
  二、防治措施
  一是通过工业结构调整,改善工业生产不合理布局。对那些生产工艺落后、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而又无法改造的企业坚决关闭;对处于不合理位置的工厂采取措施,限期治理,停产或搬迁;调整不合理的工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化为无污染、低污染的工业。
  二是结合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迁安市要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的方针,努力实现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的战略转移。要结合技术改造,积极发展节水型工业、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三是加强用水管理,改善水质。近年,迁安市对百余户工业企业安装了智能磁卡水表,实行合理定量计划供水,有效地促进了节水,减少了废水和污染物的排放量,从而改善了水质。
  四是确保迁安市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实施污水资源化。目前,迁安市污水处理厂已投入使用,处理污水能力为8万立方米/小时,服务面积18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12万人。其主要采取的工程措施是通过城市管网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根据迁安市环保规划,滦河迁安段水质为IV类标准,其设计出水水质即污水厂尾水排放应满足Ⅱ级排放标准。
  面对迁安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对污水厂尾水计划中水回用,中水回用的主要出路为污水厂内部使用及农田灌溉,并且提供给附近的工厂作为冷却水或用于城市绿化、冲洗厕所、喷洒路面等。
  三、效益分析
  环境效益。污水处理的实施,将改善迁安市区约18平方公里面积的环境卫生,随着污水系统的完善及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将改变目前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入河道的现象,从而使滦河水质得到改善,其受益者是迁安市及滦河沿线群众。
  社会效益。工厂产生的污水纳入新建污水处理系统内,也有利于工厂的发展,通过排污收费,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自觉维护环境。
  经济效益。污水处理厂项目的实施将对滦河水源保护区有着广泛的影响,将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协调,从而使迁安市的工业发展不受环境因素制约,并带来巨大的收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使农田改善,减少疾病增进健康,改善生态环境,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纸浆回收,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