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心得----关于构建“辛亥北方革命纪念园”的
来源:未知 时间:2006-01-14 10:33:00
滦县县委、县政府在创建国家园林县城过程中,决策建造“龙山公园”,使这座原本荒凉、低矮的小山丘发挥它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和休闲功能,进一步改善人居和投资环境,群众无不赞誉。但它还有潜在的文史功能、统战功能和对海峡两岸及世界华人的联谊、凝聚功能,因为这里曾是“辛亥滦州起义”爆发前革命志士最早“结盟聚义”的遗址。台北1962年版《辛亥革命五十周年文献·滦州革命纪实》第一节就是《龙山结盟》。它在海峡两岸及世界华人中有着天然知名度、亲情凝聚力和历史认同感。如果在现有基础上构建为“辛亥北方革命纪念园”,有着不可低估的文史价值和经济、政治意义。
一、历史背景:“龙山结盟”与“辛亥滦州起义”
“龙山结盟”是辛亥滦州起义的开端,而辛亥滦州起义又是孙中山和同盟会谋划的“北方革命”的焦点。孙中山先生在策动南方起义的同时,已经在谋划“北方革命”。早在1894年他就指出:“北京是中国首都,如能攻占,那么登高一呼,应者云集,是为上策。”他还说:“北方革命运动,固重于目前一切也。”由于清廷和列强对北京防卫甚严,一时难以攻占,故同盟会就先从北京外围的张家口、宣化、保定、石家庄、任丘、通州、天津等地发动“北方革命。”
1911年夏,清廷为了炫耀武力,威慑天下,决定农历八月在京东永平府滦州境内的百里铁路沿线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史称“永平秋操”。同盟会得此情报,遂应变决策:“京津稍缓,树义帜于滦州。”从此,滦州的地位凸显,成为辛亥北方革命的焦点和建府之地。
当时,天津法政学堂“立宪派”代表凌钺、张良坤、李大钊等摒弃“立宪”路线,发起组建了“北方共和会”。史料记载:“共和会的任务就是发动滦州起义,然后进攻北京。”按照分工,李大钊留守天津,凌钺、张良坤等人化装东进。他们先到雷庄,结识了侠士李唐;尔后又到坨子头,结交教师李亿珍。了解滦州社情动态后,趁着深夜,14位革命志士潜入村南龙山,进一步密商起义事宜,成立了以凌钺为队长的“敢死队”,人称“龙山十四郎”。这次秘密集会,历史上称为“龙山结盟”。
“龙山结盟”之后,志士们潜入滦州城内,先后争取了警察所长和滦州知州参加革命,然后又到“直隶三师”(河北滦师)与驻军革命派汇合。经过艰辛发动,在京、津、保、通、石等地配合下,1911年12月31日终于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辛亥滦州起义,成立了“中华民国北方革命军政府”,并宣布“本政府设于北京,暂设滦州”。“龙山十四郎”也都成为军政府骨干,如凌钺为外交部长,张良坤为秘书长,李亿珍任司法部长等。北方革命震动京畿,促进了清封建王朝的灭亡。
以滦州起义为焦点的“辛亥北方革命”,是孙中山在南方十次起义失败之后的重大部署,是革命志士在京畿重地与封建统治阶级的殊死搏斗,是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重要篇章,也是直接涉及孙中山、李大钊两位伟人业绩的重大事件。 因此,台存史籍称滦州为“举义之圣地”;原《国民政府令》说:“辛亥光复,发轫于武昌,而滦州一役,实促其成”;孙中山先生称之为“滦州大计”、“建不世勋”,说滦州起义建立了不是每个时代都有的非凡的特殊功勋;李大钊说:“这是历史上的纪念地”,“应建一祠宇或数铜像,以表彰之”;国共两党领袖和许多著名人士也给予很高评价。可见,这里的确是一处具有特殊价值的历史纪念地。
二、历史曲折:为什么94年来滦县未能纪念
“辛亥滦州起义”距今已有94年。遗憾的是,94年来除滦师2002年建有一块“中华民国北方革命军政府、辛亥北方革命军总司令部遗址”纪念碑外,作为“举义之圣地”,滦县却没有任何纪念物。原因何在?这是一系列严重的历史曲折造成的。大体可分为四个历史时期:
一是民国初期(1912.1—1933.4)。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即发表政令纪念辛亥先烈,并亲率百官祭奠。李大钊也多次撰文呼吁纪念。但1912年4月,孙中山被迫辞职,绞杀辛亥北方革命的罪魁袁世凯当国。他早就诬蔑起义志士为“贼匪”、“兵叛”、“人人得而诛之”,窃取总统职务后采取了“言者成祸,片纸不留”的血腥封禁,后又“声讨国贼孙文”,因而纪念一直被压。袁死后,执政的北洋军阀均为袁党嫡系,都曾镇压过北方革命,因而纪念均遭禁止。后来,滦县又成为直奉军阀混战的战场,纪念再次被压。
二是日伪统治时期(1933.5—1945.9)。1933年5月,滦县被日本侵略者占领,为了消弭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各类纪念活动更是遭到了拒斥和禁止。如1934年10月15日,国民党第141次“中常会”做出“在滦州建纪念碑或纪念塔,交行政院筹办”的正式决议案。然而盘踞在滦县的日伪不仅悍然拒斥,对中国当局表示极大的蔑视,还趁机为大汉奸刘佐周立了碑。鉴于无法在滦州纪念,民国当局又决定在京西建造“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园”、“纪念塔”、“衣冠冢”,在泰山建造“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碑”、“烈士祠”和“纪念林”,并成立了由同盟会元老于右任、李烈钧、张继等13人组成的“滦州起义先烈国葬典礼筹委会”。纪念工程1937年竣工后,蒋介石电令5月26日在北平举办国葬典礼,在泰山开会致祭。是日,“全国下半旗一天”,以志哀悼。当时的《中央日报》出版《国葬特刊》,中央电台发表专题讲话,极尽隆重。但盘踞在滦县的日伪当局不仅严密封锁消息,禁止民众参与纪念,还抓捕了欲举行纪念的薛兆麟先生,后又把他凌辱致死。
由于在起义故地得不到应有的纪念,民国当局和许多正义之士不得不在我省廊坊,河南开封,湖北荆州,江苏南通,安徽桐城,山东武城,四川成都,北京南苑。后海和中山公园等地建造滦州起义烈士墓、纪念亭、昭忠祠和烈士铜像等。如1938年四川成都为彭家珍烈士建造了“彭大将军祠”,蒋介石、于右任、孙科、冯玉祥等要员题写了“飒爽英姿”、“义烈千秋”、“浩然正气”、“民族英雄”等12块匾额,以表彰他在北方革命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对这些,盘距在滦县的日伪当局全都置若罔闻,并严密封锁消息,纪念一直被压。
三是解放战争至改革开放前期(1945.9—1985.9)。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挑起全面内战,国家和民族都面临着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大决战,人们无暇顾及起义的纪念。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极左思潮的干扰和影响,人们对资产阶级及其领导的旧民主义义革命、对国民党都讳莫如深,连研究者都被诬为“反革命”,更不用说去树碑立像、修祠建塔地进行纪念,致使这一重大历史功业几乎湮没在岁月的风尘之中,在滦县已是鲜为人知了。
四是改革开放之后。1985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将凌钺后人、比利时华侨凌国寅先生关于纪念滦州起义的信件转到滦县后,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县、省级研究会相继成立,编辑文史、举办研讨、出书拍片、加强内外宣传、启动建馆纪念等一系列举措,引起了当时全国人大四位副委员长、全国政协七位正副主席和民主党派及海内外著名人士、学者和大众传媒的广泛关注。如民国元老陈立夫先生来信并题写馆名,说“此事殊有意义,当商洽以助成之”。同盟会三位领导人孙中山、黄兴、章太炎的后人到滦县瞻仰致意;美中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张〓亲来拜访;遍布各国的辛亥志士遗属200余人也要来“圣地”瞻仰;萧克同志亲自部署建馆奠基仪式,并准备邀请在北戴河避暑的中央各方面知名人士莅临……但是,由于不正之风和“唯书唯上”思潮的影响和干扰,我县关于《孙中山北方业绩的新发现》和《李大钊辛亥业绩的新发现》两项原创性研究成果被误认为“搞错了”,致使相关史著未能出版,《滦县文史》又多年停办,因而在当地没有澄清舆论和介绍史实真相的渠道,致使海内外殷切嘱望的建馆纪念本来不应该受到影响而被迫中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的形象和声誉。
近年来,上述两项创新性研究成果已被中央和国家级报刊确认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发现,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论文被海内外多家报刊加按语发表,并入录《中华经典文库》和《世界学术文库》等多种大型文集,荣获国家“建国55周年社科成果特等奖”、“邓小平百年诞辰学术成果特等奖”和唐山市“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现在看来,在龙山建园纪念已经有了相当扎实的学术基础,应该没有任何疑虑和阻力。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邀请并接见来大陆访问的连、宋二位主席后,两岸政党和各界的交往日趋增多和活跃。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把龙山建馆纪念事宜尽早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再也不能拖延了。
三、历史价值: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94年来,由于滦县纪念屡次受阻,国人在外地建造了30多处纪念性建筑,但无一处纪念馆。究其原因,一是那里不是起义的发祥地;二是袁世凯采取了“片纸不留,言者成祸”的血腥封禁政策,加之时空久远,史料难寻。但我县却有奔走15省市400多处的挖掘和40多年的考证,积累了翔实可靠的史料,足以支撑建馆。作为“举义之圣地”,这是其它省市无法比拟的,其意义也是无法估量的。
第一,在举义“圣地”建造纪念园馆,这是李大钊同志的嘱托和遗愿,也是国人和志士后人期待94年之久的一大夙愿。纪念园馆建成后,我们不仅实现了李大钊的嘱托和国人夙愿,而且填补了我县这个历史的纪念地没有纪念性建筑的空白,填补了中国北方没有辛亥革命纪念馆的空白,可在海内外重树我县的形象和声誉,办了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子孙长远的大好事。
第二,认同祖国统一,尊崇辛亥革命,是国共两党和海峡两岸人民最基本的一大共识。在举义圣地建造园馆纪念辛亥先烈,国民党中常会做出正式决议案却没有办到,如今共产党人办成了,这是国共两党关系上的一段佳话。更为重要的是,共产党人发现了孙中山先生的北方革命业绩,台湾国民党的党史资料又证明了李大钊的辛亥相关业绩,这是国共两党关系史上的又一段佳话。纪念园馆建成后,是中国首次正式展出和纪念孙中山、李大钊两位伟人在辛亥北方革命中的相关业绩,并由此搭建了两岸及海内外高层交往的又一个平台。这对于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第三,对在“举义圣地”建造纪念园馆,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到民国元老和各民主党派,从志士后人到海外侨胞,从港台学者到海外媒体,都十分关注,确实是四海牵情五洲瞩目。纪念园馆建成后,将成为加强海峡两岸和国内外交往、联谊的一个纽带和桥梁,是“让世界了解滦县,让滦县走向世界”的又一个独具特色的窗口和富有新意的渠道。它对于滦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第四,在举义圣地建造纪念园馆,不仅可以显著提升龙山公园的文化品位,彰显它的历史价值,而且可以显著提升滦县的知名度和它的历史地位。更为重要的,是向海内外展示了共产党人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崇高品德,海纳百川、心怀天下的博大胸襟和以国家大业、民族大义为重的浩然正气。同时还可以吸纳近百年来及今后诸多名人的著述、诗文、书法和绘画,从而为打造天下名园,使之成为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基地和两岸历史文化基地奠定基础。这对于我县的三个文明建设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四、初步构想:继往开来,集全国有关纪念性建筑之大成
主要是在“龙山公园”原规划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布局,增加以滦州起义为焦点的“辛亥北方革命”的有关内容。为了确切地反映当时宏阔的历史格局和历史地位,拟将园名定为“辛亥北方革命纪念园”。初步构想,园内大体分为六个区域:
(一)正门区。主要建筑有5处:
1、重修公园大门。因为该园改建为纪念辛亥先烈的主题性公园,故应修建为仿古牌楼式或楼廊式园门为宜。原公园大门颇有欧式风格,“洋味”太浓,且位置偏北,可作为“龙山门墅”的大门留用。
(1)仿古楼廊式园门,至少应有7间。其中南北各两间分别作为售票处、民警治安室、门卫和休息室使用,中部三间为行人和车辆进出通道。
(2)除保留“龙山公园”竖写的园名牌匾外,再增加一块牌匾:“辛亥北方革命纪念园”。园名可由领导或名人题写。如为牌楼式园门,园名可横写在门楣上。
2、在园内以正对大门的显要位置,建造以《中华民国开国五十周年文献·第二编·第五册·各省光复(下)》为蓝本的打开式大型史书雕塑,以体现两岸共识。该书为16开,700页厚,雕塑时按比例增大。
(1)雕塑正面:为该书打开到304页至305页之间的造型。其大标题是《滦州革命纪实》;小标题是《龙山结盟》。该节正文约350字,共7行;或铭刻两整页,约1400字,按原书竖排版式,用繁体字刻制。
(2)雕塑背面:按原书装帧设计的格式刻制。其中封底按该书尾页格式和文字铭刻。
(3)雕塑基座:以横排简体字予以说明:“这是1962年10月台湾再版史书,记载了辛亥北方革命的焦点——滦州起义发动之初,是由龙山结盟开始的。值此建园纪念之际,特塑此书以永志。”
3、史书雕塑稍后两侧分立孙中山和李大钊二位伟人半身雕塑及为“辛亥滦州起义”的题词和留嘱:
(1)在孙先生雕像的基座正面,铭刻题词:“滦州大计,石庄联军,将犁虏廷,建不世勋。”基座其它三面,以较小的字体和简洁的文字,铭刻先生生平简介、题词的历史背景及释义。
(2)在大钊同志雕像基座正面,铭刻留嘱:“这是历史上的纪念地。”“他日崇功纪德,应于此处建一祠宇或数铜像,以表彰之。”基座其它三面也做同上处理。
4、题词和留嘱之后是大型碑刻:《中国辛亥北方革命碑记》。落款为县委或县四大班子。碑体最好是未经加工雕琢的整块石料,显得古朴、庄重。
上述四座碑雕,矗立在遍植碧草、鲜花、苍松、翠柏和绿篱的圆形环岛之中。其中圆形环岛象征祖国统一、民族团圆;鲜花碧草象征国泰民安的昌明盛世;四季长青的松柏绿篱象征先烈生命和精神的不朽和永恒。
(二)纪念馆区。构建一雕、一池、一馆。
1、一雕,即群英雕塑。按大钊同志留嘱,在纪念池前铸造或修建辛亥滦州起义志士大型群英雕塑。或铜铸,或石雕,材质另议。
2、一池,即辛亥北方革命纪念池。该池为椭圆形,池内有假山,山上有平台,平台上置有五个宝瓶式喷泉,喷出的泉水经光电处理为血红色。寓意祖国统一、四海升平,这一大好局面是无数先烈的鲜血换来的。池周铭刻起义烈士诗:“须知世界文明价,尽是英雄血换来!”
3、一馆,即辛亥北方革命纪念馆。为纪念园的核心建筑,是中国唯一的辛亥北方革命纪念馆,也是凝聚四海、天下归心的辛亥纪念物。该馆拟建四层:
第一层:为祭拜瞻仰大厅、接待厅和若干展室。
(1)瞻仰厅。正面北墙为整块的大红绒布,上面镶嵌江泽民同志题词:“纪念辛亥革命,促进祖国统一。”或是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孙中山等伟人的有关文句。
题词前的中央部位为孙中山、李大钊二位伟人的铜像或蜡像。
左、右两侧墙壁悬挂起义志士照片或画像及生平事迹简介。
(2)接待厅。除接待较大的团体外,还可作会议厅使用,能播放电视专题片。
(3)另设小型会议室和贵宾室。
(4)各展室主要陈列各级领导、各民主党派负责同志、海内外知名人士和志士后人的题词、留言及社会各界的相关诗文、词联、书法或绘画。
第二层:除办公室和资料室外,1—6个展室均为“辛亥北方革命和滦州起义”专题展。主要内容是:孙中山关于北方革命的论述和留言;“辛亥北方革命形势沙盘”;革命志士来自祖国各地示意图;《北方革命军政府大都督文告》复制件;“中华民国北方革命军政府”组成人员;辛亥北方革命的历史进程,包括张家口起义、宣化起义、保定起义、石家庄起义、任丘起义、通州起义、天津起义等各地配合滦州起义、建府以及烟台、秦皇岛等地的响应情况;并以沙盘或地图显示县内和外地有关纪念性建筑和起义遗址的分布情况,如北京的纪念园和烈士铜像,泰山的烈士祠和纪念碑、纪念林,成都彭大将军祠,南通的烈士碑,桐城、武城的烈士墓和泰安冯玉祥墓,滦师的遗址碑等;还有民国政令、同盟会元老的题词、题匾和相关诗文的拓片、重大纪念活动的照片、台北的有关资料等。
第三层:除资料室和工作间外,为“孙中山北方业绩”、“李大钊辛亥业绩”专题展。
第四层:为旅游产品服务部、休闲厅、景观台和楼角亭。
纪念馆要彰显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高脊飞檐,白墙绿瓦、雕梁红柱,恢宏气派,庄重大方。其中,副楼楼顶景观台南侧的四角亭也可以建成四角廊。南面墙体可绘制相关的装饰性壁画或诗词,以彰显地方特色。如显得不甚庄重亦可不做。
(三)游览区主要是修建一些纪念性建筑和纪念性小品。具体有:
1、“龙山结盟”纪念亭。位于正门中轴线的登山主路起点处。可建造重檐飞角的八角亭,寓意“龙山十四郎”来自中国的四面八方。亭内立碑,铭记结盟经过和意义。
2、“辛亥滦州起义”烈士祠和纪念碑。这是为完成大钊同志所嘱而必建之纪念物。位于登山路中部。可设计成祠碑一体,即远看是碑座,近前是祠堂,祠堂的上面为纪念碑。纪念碑由八根方柱组成(也是祠堂的八根明柱),到一定高度后汇集到顶部的球体。
祠碑一体,远看如同一座火箭,寓意举义圣地的经济和社会将超常发展,腾飞而起;其中八根明柱代表“辛亥北方革命”时期张家口、宣化、通州、保定、石家庄、天津、任丘等八支起义队伍;汇集到一点,寓意滦州起义为焦点,也寓指起义队伍同心同德,目标直指两千余年的封建统治。另外,古有“天圆地方”之说,火箭式祠碑还喻指辛亥革命志士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明年是辛亥滦州起义95周年,碑高可为9.5米。碑铭和题词都铭刻在镶嵌于两柱间的碑面上。祠堂外壁铭刻八地起义的壮烈场面;内壁铭刻滦州起义主要志士姓名和豪言警句及相关的诗词、悼语、挽联等。
3、在登山路顶处建造“辛亥滦州起义纪念塔”,可仿制京西纪念园中的七层六面纪念塔。该塔塔基为汉白玉立柱和栏板。冯玉祥在该塔南北两面题写了“浩气长存”、“精神不死”8个一人多高的隶书大字;塔的六面分别是于右任等民国元老和名人的题词。塔尖为金顶,熠熠生辉。
4、在山体其它适当位置,按1:1的比例,仿建全国各地有关辛亥滦州起义的纪念性建筑,并加以说明,体现“欣逢盛世,纪念物回归圣地”,了却国人和先人在“圣地”纪念之夙愿,也使龙山公园集全国相关纪念性建筑之大成。这是滦县人民的责任。
5、纪念林。在各纪念性建筑四周划分区域,分别由本县四大班子领导机关和党政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及莅临的贵宾们栽植纪念林,并立标说明。
6、在登山主路和通往各纪念性建筑的辅路以及环山湖边,建造和移制已有的纪念性小品,包括平雕、浮雕、雕塑,如烈士塑像和诗词警句等。其中移置或仿建的要注明出处。
7、纪念廊。为降低投资,并加大纪念内容的容量,可利用公园围墙建造纪念廊。其内容一是铭刻或雕绘本园不能移置或仿建的各地有关纪念物;二是铭刻或雕绘90多年来有关的题词、诗文和照片;三是铭刻或雕绘公园建成后各级领导和各界知名人士的题词、留言和纪念性文字、诗词、书法和绘 画等。这样,既弥补了一些纪念性建筑不能移置或仿建的遗憾,又可使纪念廊成为一条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艺术长廊。
(四)休闲娱乐区。主题公园也是公园,除具备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功能外,还应具备休闲娱乐等一般公园所应有的功能。因而在规划中,要考虑到一些休闲娱乐项目和设施的建设,如射箭、游艇、划船、垂钓、过山车等。
(五)餐饮住宿服务区。主要位于环城西路至公园东围墙一段。如为贵宾提供食宿的“龙山宾馆”、为一般游客设置的鲜活食品加工、餐饮服务部等,还有当地土特产品和旅游产品销售部。
(六)别墅区。我县经济条件有限,而纪念性公园建设投入又较大。为解决资金来源,可划出适当地块,建造一批高档豪华别墅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如购置者可参与一些餐饮服务和游乐性收费目的建设和管理等。
五、相关事项
1、辛亥北方革命发生在二十世纪初,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由于年代久远,又未及时宣传,大多数人并不知晓。因此建园之前须听取相关史实和史证的汇报,弄清一些关键性问题,从而做到知情、放心,认识到应该做、值得做,以便使此事尽早提上议事日程。
2、成立“龙山公园”改建领导小组或办事机构,以便尽早着手前期准备工作和各个建设项目的具体运作。目前打紧的有两项:
(1)整理、编印或出版相关史料,为建园建馆打好学术基础和资料准备,并作为一个旅游热点推向社会和海外;
(2)到外地考察各类纪念性建筑的具体情况,搜集有关资料,以便丰富建园建馆内容,确实做到集全国各地纪念性建筑及相关史料之大成。
3、关于土地问题,最好是国家征用,或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或允许相关村镇以评估后的荒山土地出让金入股,公园有收益后可按股分红。
4、鉴于公园改建后投入较大,而且建成后的管理维护和绿化美化也需要相当的开支,建议给一些政策上的扶植和支持。如出售门票实行有偿性游览,一些休闲娱乐项目可适当收费,公园建设期间和建成后的税费减免等。
(作者成军系滦县政协原副主席、唐山市滦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唐向荣系滦县政协原文史办主任、唐山市滦河文化研究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