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河中上游水患忧思录
来源:未知 时间:2007-01-02 11:45:00
毫无异议,滦河对于滦河流域的人们,就是母亲河。是滦河丰厚的水土数千年来养育造福了她的儿女们;是滦河各民族儿女创造积淀了滦河文化。
作为滦河儿女,面对滦河文化的底蕴深厚与璀璨夺目,在倍感骄傲自豪与前景乐观的同时,是否还应冷静地研究一下,这位慈爱伟大的滦河母亲,有哪些可以说“不”或不尽人意之处?是否还有暴戾恣睢之时?
无论是唐山的市、县志还是承德的市、县(自治县)志,经查阅,有关滦河的水文资料,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好在小异而大同,笔者在认知时只好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准。滦河自正源头至入海口涉及河北、内蒙古、辽宁三个省(区)八个地(盟)市27个县(自治县、旗、区),仅潘家口水库以上的中上游,干流长度为465公里,总流域面积224051.64平方公里,流域面积在一千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就有8条,按源头纬度高低为序,并以其最明显的特点冠名,它们分别是:堪称温顺的有小滦河、青羊般任性的伊码吐河、似〓牛狂奔的兴洲河、九曲回肠的伊逊河、桀骜不顺的武烈河、脾气倔犟的老牛河、毫不留情的柳河、飞流直下的瀑河。以上诸河流河道坡度最高达10.10%,最低为3.47%,从历史资料看,滦河中上游水域,历史上遭受水患之害,不胜枚举,因洪水灾害而形成的泥石流山体滑坡遗迹,群众称作“扒山皮”或“龙扒皮”、“放水炮”又称“水鼓”,冲积扇与大小浸蚀沟从承德市辖的滦河中上游看,无处不见,触目惊心。但某些人却缺乏居安思危的水患意识,更谈不到远虑与近忧的辩证思考,在严重的只顾今天漠视明天侥幸心理乃至梦纪幻病态驱使下,在母亲河流域范围,毁林毁草开荒种田及开矿、修路、采石、取土等施工不科学不合理,不惜破坏生态环境,更令人百思不解的是那些在河滩上乱占滥建,挤占或者窄留河道 ,甚至在河 上高架悬空建造起“空中楼阁”。岂不知,“人有人道,水有水道,人占水道,水患当道”。
对于水患等自然灾害,我们祖先在饱经磨难之苦后,曾总结出“水火无情”、“洪水猛兽”等深受切肤之痛的至理名言,滦河中上游的人们还无奈地说“滦河就是馋”、“滦河发怒不可挡”、“滦河是糠帮沙底的浪荡河”等。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在政治思想解放的同时,面对滦河响亮地提出了“人定胜天”、“改天换地”等革命口号,请原谅“天气陛下”,不是不买革命的帐,而是其喜怒无常瞬息万变的脾气难改,雷霆万钧排山倒海的秉性难易。有一首滦河谣唱道:“滦河发水东南流,两岸砬子似虎头;水冲沙压平常事,良田美舍一夜丢。”滦河母亲曾残酷无情的吞噬她众多儿女(其中不乏优秀者)与无数生产生活资料及人们以血汗积累起来的财富。现据有关史料,运用INTERNET网相关链接“菜单”形式,将历史上滦河中上游水患写真点击20条,以飨同饮滦河水的父老乡亲们。
(1)1995年,承德市档案馆陈久来先生等参考《古今图书集成》、《钦定热河志》、《承德府志》及《清代滦河洪涝史料》等史书(料)编印内部发行了《承德两千年自然灾害史记》一书。对该 书(以下除(2)康熙四十一年与(4)乾隆五十三年两条外,均援引自该书)部分史料,经统计分析,自清朝顺治九年(1652)至宣统三年(1911),260年间有60年热河地方滦河中上游因沥涝或暴雨遭受严重洪灾,机率为23%;民国元年(1912)至民国38年(1949)有24年热河地方滦河中上游因沥涝或暴雨遭受严重洪灾,机率为63%。
(2)据意大利传教士里巴(RIPA中国名马国贤)的回忆录《清宫十三年》载(发表于《紫禁城》1989年1—6期),他于康熙五十年(1711)到达北京后随康熙皇帝游猎木兰围场,驻跸在热河行宫,康熙曾向他讲述,热河行宫始建于康熙四十一年(1672),几年前武烈河流域夜间大雨如注山洪暴发,随皇帝设营的清兵上万人被洪水冲走。
(3)乾隆三十五年(1770)闰五月。六月初七日未刻至酉刻,承德大雨倾盆,自广会仁岭起诸沟山水陡发,汹涌异常,河沟渲泄不及,四散漫淹。以致溢入街市,激湍成流,将热河东营水泉沟、布达拉工程处、热河副都统衙门等处地方铺户居民房屋人口多被塌淹毙,计冲坍民间瓦房八百一十七间,草房一百一十三间,冲失淹毙大小男妇九十余名口,旗营被冲损之房屋人口颇多。热河红桥一座,前次已被水全行冲垮,今又被水冲去石桥一座。
(4)据《清高宗实录》载,乾隆五十三年(1788)八月二十日,皇帝巡幸木兰围场驻跸阿贵图大营(今之横河子村锥山河),因哨内雨水太大,秋〓大典停办,桥梁具被冲塌,路途泥泞人马难行,乾隆则由喀喇沁郡王满珠巴咱尔躬身背着绕走山坡,才得返回驻跸的张三营行宫。
(5)嘉庆六年(1801)五月三十日晚,热河东北阴云密布,雷闪交加,至六月初一日丑时暴雨倾盆,至寅时,德汇门外,迎水坝及草市一带,山水陡发,越堤泛滥高至六七尺。六月十九日,滦河溢,漂没田庐无数,丰宁、滦平、承德……发生洪涝。
(6)嘉庆十三年(1808)六月初十日至十三日及十七、十八日,承德大雨如注,上游山水陡发,致将南菜园、二道河、喇嘛寺、狮子沟、钟鼓楼、三道河、小双峰寺、下营子等庄村民房地亩先后冲决。
(7)嘉庆十六年(1811)六月初二巳刻起,承德雷雨大作,倾盆如注,广仁岭以下南北诸山之水同时并集,旱河之水亦高至丈余,将于家沟口大桥漫过,桥上石栏有被冲倒之处。且两河(东大河、旱河)水势泛滥倒灌,近临河岸兵房,并旱河下游地势低洼二仙居、东草市二处民房,被水冲塌者三百二十六间,亦有被水浸泡将次倾倒者。
(8)道光十八年(1838)五月十四日申刻至戌刻,热河地方雨雹交注,风狂势猛,南北各山之水同时爆发,建瓴而下,挟沙带石,拥入旱河,水势骤长丈余,所有下游一带虎皮石泊岸、沙坝、并大石、通济等桥,被水冲激丹坏,河水泛滥致将逼近河岸之镶白、正蓝、镶黄、满州、蒙古各旗及南营子等处官兵营房,居民铺户庐舍冲淹倒坍五百五十间……。
(9)同治九年(1870)六月二十六戌刻,热河大雨倾盆,山水四注,竟将滚水石坝撞开,草市街铺房汉回民房被冲坍六百一十四间,淹毙大小男妇四十六名口。
(10)光绪九年(1883)六月二十五六两日,热河地方大雨倾盆,至二十七日子刻,山水暴注,汇归武烈河,水势 骤涨,尤其汹涌。自二道河向西漫溢出槽,由狮子沟迤南冲决石坝,……汇集草市街,致将附近民庐房舍及热河都统衙门营房等处官廨同时灌注。……“承德府”匾额被冲至迁安县。
(11)光绪十二年(1866)六月十八日戌时至十九日卯刻止,热河大雨倾盆,各处山水暴发,由郡西之广仁岭奔腾而下,汇归旱河,渲泄不及,泛滥横流,冲决两岸堤坝,以致沿河大石桥、二仙居、草市街、南营子、狮子园等处,并热河都统衙门及镶白各旗同南营子营房一齐灌注,洪涛冲激,一片汪洋,丹塌民房一万余间,镶白各旗同南营子营房冲倒无存者十四间,仅止漫淹者四百余间。
(12)光绪二十七年(1901)六月二十二至二十八日,滦平县东南部先后大雨倾盆,山水暴涨,鞍匠屯河东河西并化育沟等处房屋共计被冲一千一百五十余间,地亩被冲一百二十四顷九十余亩,冲毙大小男女一百八十二名口,共计难民四百八十余户。
(13)民国18年(1929)七月十四日下午两点钟,围场大唤起牌,由唤字十三号至2头号天降大雨,随雨即降冰雹直至四点钟,冰雹大者如卵,小者似核桃,砸死牛骡马不堪胜数,损伤房屋行人情甚可悯,汪洋大水一望无垠,自有人生以来未见如此奇灾,全牌庄稼寸禾无存,秋收无望。
(14)民国18年(1929)七月二十九日,平泉县遭受一场特大洪水灾害。自清晨起细雨绸缪,至午后四点,大雨磅礴,洪水漫街,平泉街巷水深数尺。至晚九点,山洪暴发河水陡涨,城东街 民房、商铺自转角房子起直至南门止,近河一带悉被冲毁倒塌。南门以西河水漫坝顶而过,冲毁关帝庙及众多民房。自北土城子至河南二十里之间共被淹毙人民二百四十九口,其中外佣工及过往行人约一百余口,冲毁房屋一千二百四十四间,土地九顷七十六亩,树木一千三百五十株,损失粮、衣、牲畜等各种财物约值大洋(银元)三十一万六千余元。
(15)民国27年(1938)七月二十一日拂晓时分,承德市区开始降倾盆大雨,九点三十分洪水急速上涨,至十点,洪峰流量达每秒四千五百立方米,平均水深达四米,横跨武烈河上的公路桥、铁路桥先后随波而去。草市街等低洼区水深五尺,一片汪洋,万户人家进水,市内电讯中断,交通受阻,车辆冲翻,满河是木料、油桶、物料。热河人民多年的劳动血汗都在洪水中漂之东流,损失估计在千万元(银元)以上。
(16)民国28年(1939)仲夏,丰宁县阴雨连绵月余,各条河系洪水猛涨……,滦河盘道沟水面宽三百七十一米,洪峰流量每秒七百八十一立方米;〓牛河波罗诺洪水宽一百二十一米,平均水深二点四四米,洪峰流量每秒九百五十立方米。……水淹县域(凤山镇)大部,家家房漏,部分屋塌,多处沿河村庄受灾,人畜伤亡甚重。
(17)民国36年(1947)五月,平泉连续阴雨四十天,洪水冲毁农田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由于阴雨连绵,致使百分之三十的农田荒芜,苗草同生同长。
(18)民国38年(1949)六月至七月,兴隆县普遍受异常严重的冰雹水冲灾害,受灾面积达十六万一千余亩,减产一千三百万斤,缺衣少食的贫民达八千九百一十六户,四万余口人。
(19)民国38年(1949)七月二十四日,隆化县普降暴雨,为几十年所未有,河水猛涨,有二十一人被冲走,近千亩庄稼被冲毁。
(20)民国38年(1949)八月八日,青龙县普降六天暴雨,造成山洪暴发,河水猛涨,遍山起水泡子。仅三区(靛池子区)的双山子、大汇河;六区(大丈子区)孟丈子、拉马沟、岳丈子和五区(木头澄区)、八区(八道沟区)的十七个村共冲毁田地六千五百二十六亩,沙压三千九百二十五亩。全县有一百一十三人被冲走,二十五人受伤,冲毁房屋计一万三千一百四十八间;二区(三岔口区)牛心沱、三区大汇河、四区(土门子区)黄土坡等村房屋全部冲走。
前文初稿,曾就教于一位慈眉善目憨态可拘的文友,蒙这位先生坦诚地教诲曰:“你该不是耸人听闻吧?简直是杞人的阴魂附了体!即使太平洋再闹海啸又奈我何?大不了天塌大家死而已!”其言之不讳,其情之凿枘,着实令人感戴,可贵处在其真正道破了当今某些人,因工作生活紧张而烦燥,以致孳生一种处世理念,即演员赵本山那句名言:“爱咋咋地!”这种理念还可明细分类为:“野鸡避鹰”式、“鸵鸟钻沙”式、“瞎子撒尿”式、“饮鸠止渴”式……等等。
笔者论语:前车之鉴为后事之师。经有关专家研究,对于任何自然灾害,有无科学的应急预案?抗灾减灾效应为1/300。笔者不才,既无按自然规律防患于未然的权柄与胆魄,又无拯救众生于突发水患之“马后炮”,磬己所能,只不过摘抄几条忧思录与发一番耽思妄论,尚不知同饮滦河水的父老乡亲们以为然否?
(作者系中国林学会会员,承德市林学会理事,承德市老科协理事,围场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唐山市滦河文化研究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