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本会会刊

本会会刊

苦耕诗苑写人生

来源:未知 时间:2008-01-03 14:39:00
自称为“诗怪”的木兰围场农民诗人杨文龙,业余文学创作40余年,在全国一些报刊上发表了500多件作品,真是可喜可贺。他“苦度残年奋力争,夜勤诗画日忙耕,牧暇割草拾柴屑,不负光阴凯奏生”。农民诗人任德元作《念奴娇·惜诗友杨文龙》:“柴扉萧肃满蓬蒿,寒窗孤影何侣。苦奋书山四十载,却误巫峡时雨。樵雪耕炎,阑珊读炎,道破人间曲。苍颜邻镜,岁月一挥弹指。笔动霞满文坛,惊涛横溢,妙句半山起。八斗才高衾枕冷,肠断情海自许,诗酒消愁,楚歌四面,血泪华章洗。侠肝拍案,杜魂重现眼底。”这首词是对杨文龙多半生的概括和诠释。
  (一)
  杨文龙,1939年生于承德市围场牌楼乡六十棵村,字海云,号正直、醉吟、山人等,书画艺名杨柳松。虽生活在深山老峪里,但“山高先得月,岭峻自来风”,他因钟情读书,酷爱文学创作,与诗词楹联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初次与文龙相识,那是在1978年秋,县文化馆在围场原第二招待所举办的民歌创作班上,我和文龙共同切磋探讨修改民歌,文龙正值青年时代,给我的印象是纯朴、善良、谦虚、好学,才华横溢,他创作的民歌联想丰富,意境深远,当时受到主讲老师孟阳及诸多文友们的赞赏。培训班结束时,孟阳老师同12位诗友合影留念,文龙兄戴了一副墨镜,气度非凡,颇有盛气凌人之感。
  文龙兄因家境贫寒,只勉强读到高一,一个月后就回到故乡,与父亲一起荷锄躬耕于垄亩,挥鞭牧牛青山上,土里刨食,饱尝了生活的苦辣和艰辛。按理说已与书绝了缘分,可文龙渴求读书的愿望颇为强烈。邻里读书有高层知识的人甚少。他徒步10余公里到“老夫子”家借书,回到家后他便如饥似渴地秉烛夜读,就这样昼耕夜读,少年的光阴没有虚度。他饱览了唐诗、宋词、元曲及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喜上书山寻瑰宝,畅游学海觅珍珠。把读书作为是不可替代的求知之梯,奋进之路,成功之途。唐诗宋词及一些名篇背得滚瓜烂熟,为他以后的诗文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龙兄经常从乡下拎着个大兜子来围场县城,参加文友聚会,才了解了文龙的不济的命运,并对他的诗词有了深刻的了解,通过研读他的作品,才真正读懂了他的个性和人品。文龙兄多半生历经坎坷,他年轻时曾做过教师,放过牛,当过工厂的门卫,赤脚医生,后欲去乡文化站工作,但因故未能如愿以偿,只好索居穷乡僻壤,孓然一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着实不易。他忙里偷闲苦读诗书,潜心研究诗词,吸取精华营养,来丰富其单调的业余生活,打发难捱的时光。晨曦理荒秽,夜枕书而眠。樵雪、耕炎、夜读成了他人生的主题。由于他博览诗书,积淀了厚实的文化底蕴,也是家乡的灵山秀水孕育了他的才气。他才思敏捷,在读书之余,有了灵感便挥笔而就。夏天文龙坐在孤灯下忍受着蚊虫的叮咬和难熬的闷热挥汗“爬格子”;冬天依偎在泥火盆旁,伏在小炕桌上笔耕不辍,偶尔停电,就点着小煤油灯,吟诗撰联作赋,揣摩意境,推敲诗句,斟琢平仄。他的诗词涉及的范围较广,紫塞风光,山村美景,咏史论今,国事民情,均有所反映。多年来文龙的足迹遍布家乡的山野阡陌,林间溪畔,并广交文友,漫游木兰围场的名山、大川。是木兰围场的优美自然风光及历史古迹启迪了他的智慧,陶冶着他的情操。他勤奋笔耕,创作出了许多充满泥土芳香、脍炙人口的华章丽句。激情所至,信口拈来。他的诗作气势磅礴,含蓄深厚,浑然有力,挥发自如,极富有想象力及感染力,毫无娇揉造作之感,不留雕琢与斧痛,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读者的心灵。他在《垄畔吟》一诗中写道:“长存墨海蛟龙志,不老书山猛虎心。松风九月归樵涌,霜叶烟霞刈稻吟”。诗中寄寓了他苦耕诗坛永不悔的胸襟。
  (二)
  文龙最大嗜好喜欢饮酒作诗,诗词与美酒权作了他一生的伙伴,可谓是“一日不饮酒,心源如枯井。醉在诗酒里,颠狂诗意浓。”每逢文友聚会,他则贪婪地大口饮酒,不醉不下桌,还激动不已,欣喜若狂,声音震耳,滔滔不绝,席上不时地背诵自己的大作,醉眼迷离,还出谜语要大家猜,甚至劝他不住,简直到疯狂的地步。席间他作《难堪》一诗以表达他的处境及心态:“笔墨寒窗四十年,巫山金榜两无缘。鳏贫老却饥寒里,万卷诗书难作钱”。他的痴呆颠狂也曾引得一些人的嘲笑与讥刺,于是他作《笑嘲者》:“莫笑狂人一世穷,笔挥万卷已金成。他年一字千金价,多少富翁没姓名。”此诗给嘲笑者以有力的回击,更表达了他淡泊明志,矢志不渝的心境和无悔的追求。
  文龙在寒风凛冽的冬季,攀援山岭拾疙瘩根作烧柴,佝偻着腰背一捆柴禾归来时,为解疲乏,就就咸菜条饮一杯白酒,顿觉心旷神怡,悠然恬淡,乐此不疲,一首绝句便脱口而出。他凭借不辍的笔真诚地吐露自己的心声,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一支铁笔行天下,敢问何方有不平”是他正义心声的真诚坦露。一次文龙酒后翻阅着一张报纸,看到了一则新闻,外省某县的一位乡长贪污救灾款而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及刑事处罚,他无比愤慨,有感而发骂道:“这些王八糕子真缺德”。于是挥笔吟诗一首:“一位乡长大嘴张,救灾款里喝血桨。坑民犯下滔天罪,玩弄权柄更风光。”骂个淋漓尽致,以泄愤慨之情。
  杨文龙性格倔强,愚腐单纯固执,每每来围场,几位文友轮流招待,视其为上宾。有时工作忙,偶尔他来县城找不到诸文友,就怨气大发,他曾在《致文友》一诗中写道:“酒宴难尝潦倒恒,今临众避叹伶仃。无端欠下人情债,始毁穷酸智不明”。他将此诗寄给文友后,几位文友聚会时,在酒桌上每人一句回敬他:“衣衫褴褛进县城,众友挚诚待文龙。一次不周便生气,真真辜负一片情。”他收到诸文友回赠的诗后,觉得羞愧难当,于是连夜写了《悔过诗》:“嗜酒焉知习已常,伤情恼友尽荒唐。未能警己思前过,故命绰名吾最狂。”真是可笑至极。
  (三)
  杨文龙年青时,也曾有过年青人的花前月下的浪漫时光,丘比特的神箭也曾射向过他,但是他命运是如此不济,正如文龙在散文《奋争》中写过的一样:“光阴似水,岁月像丢掉而永远找不回来的东西一样,像燃尽的干柴,变成了灰;像抛掉的脚印,像飞走的鸟,像散尽的烟。多少往事在脑海里压缩成记忆,有的记忆渐渐地模糊了,有的记忆至今还是那样的清晰。往事如梦,很多人做直步青云之梦,我却总做从悬崖上跌下来的恶梦。”
  文龙在《奋争》一文中还写道:“由于缺乏理智,也许是无缘在神秘而深奥的情网里固执多年,竟成竞争的失败者,酿成大悲剧,酿成终生喝不完的苦酒。多少留恋追新欢,伸出冷手将我推开;多少厌恶偏偏向我走来,皆被我的冷手推开,导致今日鳏老无依,悔恨晚矣!”他曾写过《步古沟两婵娟》词,回忆了当年对爱情的向往及追求。他的《临江仙·春恨》这首词概括了他终生爱情的大悲剧:“缠绵梦萦情海,不尽血泪相思,魂随杜宇月夜啼。多少秋波笑,都作彩云飞。昔年仿佛昨日,弹指鬓满愁丝,春恨写尽断肠诗。花落诸家院,叶绿子满枝。”
  文龙那曾有过的轰轰烈烈的永远值得回味的爱情故事,如今却已定格成他人生长河中一段美好的记忆。通过他的《蝶恋花·忆红袖》一词便可窥视他内心深处的痛苦、惆怅与无奈:“翻书偶见断肠句,昔日想思曾血泪如雨。记得初见笑眉举,花腮红润羞难语。秋波脉脉窥相许,情意缠绵,似曾梦中侣。恨别还乡学杜宇,风卷彩云天涯去。”
  (四)
  杨文龙在其家的茅屋正堂中贴有自作的《过年》一诗:“陈墙旧画又新年,流水匆匆岁月残。破被乱衣不忍弃,急时尚可避风寒。”此诗是对他生活的真实写照。近年来文龙因荷锄躬耕及艰辛生活的折磨,使他身患沉疴,时常靠打针吃药支撑病体,还要耕作二亩责任田。因生活拮据经常得到文友们的鼎力帮助。十多年来他曾得到承德日报的记者及围场文友的资助。报社的那文江、郑德林,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学军,还有围场文学界老前辈孟阳老师及文友对文龙关怀备至,从物质上、精神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文学上互相切磋探讨,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而文龙唯一回报的就是诗。他曾写《冬日迎诸文友》一诗:“昨日乘车至友家,朝来日暖岭披霞。欣闻亦有来逢宴,诗满冰零万树花。”
  杨文龙勤奋笔耕,在打柴放牛之余或卧病不起之时,仍舍不得放下手中的笔,孜孜以求,进行文学创作,填词、赋诗、吟联成了他生活中的一个支撑点,人生的一个要素。他是“半迷半醉半疯狂,半文半病半农桑。半枝铁笔行紫塞,多半人生半个忙。”40余年来,文龙创作出千余首诗词,散文100余篇,有500多首(篇)散见于全国及省市报刊。90年代他采写的农村法制方面稿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引起强烈反响,还获得了奖励。文龙这个“塞外诗怪”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及精湛的诗作而声名远播。他的诗作及传略入选《华夏吟友》、《中国人才宝库》、《中华诗词大典》、《中华诗人名录》等30多本典籍中,出版了《杨文龙诗词选》及《耕韵春秋》。还相继加入中华诗词学会、河北楹联学会、承德作家协会,成为木兰围场文坛一宿将。他在《卜算子·书奋》一词中寄托了他的远大志向:“莫道草堂贫,且喜诗书富。一梦孤灯三十年,笔墨寒窗度,赤日汗滴锄,风雪樵归暮。鳏老艰难苦亦持,不叫偷闲误。”这是文龙多年来不懈努力探索的真实记录。
  文龙这个花甲之年、躬耕垄亩的农民诗人,沧桑的岁月在他憔悴的脸上刻下忠诚与无奈。他迷恋饮酒作诗而如醉如痴,他在一首《七律》诗中写道:“动地歌吟笔墨狂,华年傲眼弃乌娘,巫山梦里空啼血,金榜题名暗换梁。鳏老凄哀知悔晚,病衰苦恼晓愁长。同庚邻里无文采,却有侄孙笑满堂。”他还在《预言》一诗中吟道:“苦累耕樵雨雪中,弄诗不悔半成翁。浮名笔墨千秋耀,流水金钱一世空。”此诗抒发了他豁达乐观的情怀。特别是他在《咏围场镇石桥古榆》:“少撒浓荫老作龙,伶牙利爪傲苍穹。人生如梦皆如此,白发稀时依旧雄”一诗中寄寓了他博大的胸怀及无愧人生的追求和思索。
  (作者系围场县棋盘山镇中心校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