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本会会刊

本会会刊

伊逊河畔清代庙宫

来源:未知 时间:2008-01-03 14:50:00

伊逊河畔的清代庙宫,座落在围场县的庙宫村。“庙宫”原为对清代嘉庆朝一处古建筑的称谓。庙宫的兴建、破坏与修复过程及其周边古迹景观,不但值得记述,而且不失为河北省最北部一处旅游观光风景区。
  一、庙宫山门
  庙宫座北朝南,正面为红墙灰帽虎皮石裙,居中而略前突的山门,也叫正阳门,门额从右至左横书“敕建敦仁镇远神祠”。“敦仁镇远”即忠诚仁德而又长久镇守的意思。据光绪十三年(1887年)刊印的《承德府志》载,“敦仁镇远神庙”,“嘉庆十六年(1811年)敕建,是年秋仁宗行围,命于东哨门内建立兴安大岭神祠。定每年秋〓经行,亲自拈香”。庙内前后两层殿,前殿供神,后殿是皇帝临时休憩的行宫,因此通称“庙宫”,始建至今(2007)已历经196年。嘉庆二十二年(1817)又在西距此地60公里处(今隆化县步古沟镇西庙宫村)敕建了“协义昭灵神祠”,建筑风格和规模与此处类同,供奉的也是兴安大岭山神,因方位在西,故称“西庙宫”,本庙宫则俗称“东庙宫”。据有关文史专家说,把神庙与行宫合二为一,是嘉庆皇帝的创举。
  二、庙宫前殿
  前殿是神殿,为高宇轩敞斗拱飞檐式画栋雕梁三大间通厅,一门两窗镂花剔线,天棚望板图案或五福捧寿,或六he同春图。廊檐恭悬匾额为嘉庆御书“崇镇周〓”。“〓音qu,原意为行猎范围或所围之圈(quan),这里即指木兰围场。中间正座上供奉的是山神,即兴安大岭神(这里的兴安大岭是指河北省最北部围场塞罕坝东端的大光顶子山,海拔2067米,而不是内蒙古东北的大兴安岭)。俗称“塞罕佛”或“塞北佛”,御封正名为“敦仁镇远神”。据神话传说,当年康熙在塞罕坝三星潭附近围猎,天空突然乌云密布,雷声大作,大雨倾盆,皇帝与随行臣僚官兵等躲在树林中避雨,忽见三星潭内蹦出一只大蛤蟆,把康熙等人引出树林,一声雷响过后,只见树木皆被雷击烧焦,这时见那只大蛤蟆原来只有三条腿,并蹲坐地上两眼注目康熙叫声不止。一位见识渊博的大臣跪奏说:“此乃一有灵性的金蟾,方才救驾有功,正向万岁讨封呢!”。康熙顿悟,御封其为“塞罕佛”山神,主司这一带风云雷雨,兼管人间福禄祯祥。又据围场的文史专家研究推断,人们心目中的康熙即兴安大岭山神,根据是围场多处庙宇塞罕佛形象均与康熙着便装相仿。站立两旁的是大弟子与二弟子。前殿在神座背面有一后门,直通后殿,也可以从前殿两旁月洞门去后殿。
  三、庙宫后殿
  后殿为皇帝在前殿拈香祭神后临时小憩或更衣的处所,史称行殿,通称行宫。同前殿建筑风格一样,也为一门两窗三大间通厅,只是无后门。在廊檐上恭悬着嘉庆御书“上兰别墅”与“缵功致祷”两块匾额。“上兰”即指木兰围场之意,“缵”音zuan,意为继承延续。这里嘉庆主要表白自己经常念祖宗在木兰围场“岁举秋〓”、“肄武绥藩”的功业。嘉庆是乾隆的第十五子,康熙的曾孙,当然他姓爱新觉罗,名讳〓琰(yong〓yan),37岁登基,称帝25年,61岁崩(死)于承德避署山庄,谥(音shi)号仁宗。嘉庆先后共来木兰围场行围〓猎11次,其中有7次下榻在此行殿。据说当年御座上曾铺有虎皮一张,1945年8月被人趁战乱之机盗走。
  四、东西跨院
  前殿两端有洞门通往各占地381平方米的东、西跨院。跨院各有配房6间,并有东西两便门通庙前广场。当年皇帝休憩在后殿行宫,随驾皇后嫔妃与内侍则在跨院候旨,平素为护守庙宫的人员居住。今之东西跨院是佛事用品及旅游纪念品商店与围场土特产品展销。本庙宫地处北纬41°43′10″,东经117°50′130″,海拔高度710米;四周围墙成后凸字形,东西最宽处50米,南北最长处57米,围墙内占地1638.5平方米,宫殿及配房等房屋建筑面积444平方米。
  五、广场与古松
  庙宫墙内外绿地与前方广场共占地13570平方米。广场在庙会期间可供唱对台大戏及数千人观看。广场及围墙前后现有零散分布的古松75株,为嘉庆朝建庙宫后人工移栽的油松大苗,至今树龄在300年以上。这些古松笼罩在广场与宫殿上空,近观氛围庄严肃穆,远眺给人以蒙胧漂缈之感。
  此地座落在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四道沟乡庙宫村,距县城围场镇26公里,距塞罕坝森林公园110公里,距董存瑞烈士陵园所在的隆化县城72公里,距避暑山庄承德市117公里,距首都北京304公里。庙宫东500米为承围二级公路,山坡台地上为北京至通辽铁路庙宫火车站。
  六、破坏与修复
  此庙宫在清朝灭亡后虽疏于管理,又经民国期间战乱、建国初期各项政治运动及1959年修庙宫水库,但到“文革”前期,从房舍到设施基本保存完好。1975年,庙宫拆毁,这处160余年的古建筑只剩下围墙与周围的古松了。1983年,庙宫被确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道沟乡横河子村赵玉霞女士,在其任北京锡燃摩托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后,联合北京、香港、深圳等地20多家公司,共筹集捐资345万元人民币,经国家文物管理部门批准,自2005年5月8日至2006年7月8日,在原废墟上修复了此庙宫,前殿的兴安大岭山神,清代建庙为五尺木制牌位,上书“敦仁镇远神之位”。修复时,仿坝上石庙子石雕塞罕佛坐像并增加二位弟子站像,以紫铜铸就后镏金,共用铜两吨。庙宫修复后,旅游者或香客络绎不绝。
  七、木兰开发公司
  庙宫修复后,经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同意,在庙宫村和横河子村委会共同参与下,2006年注册组建了围场木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赵玉霞女士任董事长。该公司在对庙宫管护的同时,“以庙养庙”经营农业开发项目及乡村旅游,投资240余万元在庙宫左侧建有5000余平方米的停车场、12个套房的宾馆。在广场左侧建4个共1600平方米蔬菜大棚和一个2500平方米的生态文明的现代化温室餐厅,在绿地与花木间设餐桌30张,可同时容纳300人就餐。在广场正前方建一个百亩生态观光果园,取名“塞北生态园”。引种栽培早红、甜早红、红凤、龙丰、锦乡海棠等矮化嫁接的中小型苹果,并栽培优质杏、李子、耐寒的新品种梨,试栽植优种葡萄10亩8000株。此举不但可供旅游者观光欣赏,而且可即摘即食或带走享用。据悉,该公司现正积极筹划在附近建跑马场与野生动物训养场。
  八、附近的两通御碑
  在庙宫前300米双梁子山顶松林掩映中,有乾隆十六年(1751)早庙宫60年所立石碑一通,史称“入崖口有作”诗碑,碑高4.8米,碑帽四面脊各有浮雕龙一条,碑额篆刻“御制”二字,四面均有碑文,为汉、满、蒙、藏四种文字,正面汉字镌刻着乾隆所作并以行楷体御书的古体诗24句,共128个字,不仅阐明岁举秋〓大典旨在弘扬习武以垂祖训,而且表白自己在继承祖业的基础上,开创丰功伟绩的博大胸怀。从书法上看,乾隆的御笔妩媚不失遒劲,流畅而又清致,稳重间带狂放,堪称行楷之上品。
  在庙宫西南1500米处的伊逊河西岸与帽子山相连的冰洞山脚下,有嘉庆十二年(1807)早庙宫4年所立石碑一通,史称《木兰记》碑,碑高4.66米,碑帽四面脊各有浮雕龙一条,碑额篆刻“御制”二字,前后面碑文为汉、满两种文字,正面汉字为嘉庆所作并以楷体御书的一篇记叙文,精练的461个字,描述了木兰围场的地理、缘起及康、乾木兰秋〓的盛况,同时记述了少数民族王公贵胄“分班随猎”的重要史实,揭示了清帝把守猎垂为家法,把“绥远”作为靖国大纲的政治实质。此碑为研究木兰围场历史文化的重要金石资料之一。
  九、木兰围场第一围遗址
  “木兰”为满语,汉语译为哨鹿,即以吹哨诱捕鹿的意思。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代皇帝及世子历时160余年,共来围场140余次,因大多在秋季鹿、狍等动物非生育期而膘满肉肥时进行围猎活动,故史称“木兰秋〓”,清几代皇帝正式举行木兰秋〓大典88次。当时为“轮封轮猎”与秋〓方便,在围场域内根据动植物的分布或山形地势等自然特点,又区划了69个二级围(亚围场),后逐渐增加到“七十二围”。庙宫周边数平方公里范围即72围中的第一围,名“伊逊哈巴奇围”,中心围址在庙宫村附近,“哈巴奇”为蒙古语,汉语译意为隘口或崖口或山咀,全称译为伊逊河崖口。当地俗称大石门,这里是清帝秋〓进入木兰围场的东大门,也于1983年被确定为河北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十、正蓝旗营房遗址
  庙宫右前方沿伊逊河向西南3000米,经嘉庆御碑,在帽子山前怀处,便是有6个村民组,近400户,1500余口人的石片行政村,隶属隆化县唐三营镇。清廷最后全面开放售卖围场土地山林前,石片村是八旗营房之一的正蓝旗营房所在地。康熙朝建木兰围场后,为加强管护,则从京师选派满蒙八旗兵丁,在围场四周八个方位界内外相宜处,设正红、镶红、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蓝、镶蓝八旗营房,各旗以六品章京一员任防御。“章京”原称“牛录章京”,为满语,汉语译意为“武官”或“将领”的意思;“防御”为一旗的最高军政秩官,即相当京师禁旅八旗军中的“佐领”,围场的满族人内部则称其为“嘎儿达”;围场八旗的防御,乾隆年间改升为五品,各旗还增设骁骑校一员,“骁骑校”相当于京师八旗中 “副佐领”,围场满族人内部则称其为“宽儿达”。石片村那姓家族的先祖为正蓝旗营房的防御,富姓家族的先祖即为骁骑校。富察氏家族坟地八代人的阴宅证明,300年来他们一直居住生活在正蓝旗营房所在地石片村,故该村至今仍保持着浓厚的满族民俗文化传统。清同治朝开始放垦木兰围场,在热河(今承德市)设专职机构“热河裕课”,于同治五年(1866)至光绪二十八年(1902)历时37年,在此地曾设专司开围放垦的“围场裕课副局”,后移至锥子山街,改称“热河围场垦务局”。
  十一、庙宫水库风景区
  从庙宫向左东北行1500米,是庙宫水库。该水库是由原承德专署组织当时10个县的民工,于1959年至1960年人工建成的,水库拦洪大坝座落在滦河一级支流伊逊河中游围场境内的大石门村。水库上游集水面积2516.04平方公里,总库容为1.83亿立方米,发电装机容量2900千瓦,下游灌溉面积10万亩。庙宫水库是承德市所属第一大水库,也是全市唯一的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养鱼的大型水库。水面10平方公里,放养草鱼、鲤鱼、链鱼、池沼公鱼等,年产鱼500-600吨,并盛产天然野生高背鲫、山根鱼、泥鳅等珍贵鱼类。近年来为发展水上旅游,建有水上乐园一处,果树与其它农产品采摘园100余亩,蒙古包度假村两处。库区内可观赏到珍禽异鸟水上嬉戏;库区周边山坡上,遍布针阔叶树,浓郁葱笼,天然乔灌草花卉,野趣横生,绚丽烂漫。2006年8月经水利部批准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十二、周边山水风光
  伊逊河又叫羊肠河,“伊逊”蒙古语,九曲的意思。庙宫前怀有伊逊河环流潺潺,东北方有高高的“太后梁”,东面有“马鞍山”与“桥顶山”,西南为“帽子山”,西面“冰洞山”脚下有千年“冰洞”,前有形似驼峰的“双梁子”,背靠巍峨的“叠嶂峰”,难怪乾隆在《入崖口有作》诗碑中赞颂这里的景致大大优于河南嵩县的伊水与洛河以及那里的三涂崖口。庙宫的伊逊河崖口的确是“壁立万仞众山断,可束伊逊奔流湍”,山环水转,水绕山行,正可谓前有照后有靠,伊逊河当川玉带飘的风水宝地;因此,清乾、嘉两帝在来木兰围场“肄武绥藩”之余,竟然以出入崖口为题材作诗30余首。
  
  主要参考文献
  ①承德民族师专校点组点校,光绪朝重订《承德府志·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②承德地区行政公署文化局,承德地区文物普查报告(内部资料)。1978年10月铅印。
  ③隆化县政协、隆化县旅游局编撰的《隆化景观》,隆化县政协办公室,2004年9月内印。
  ④张明生《庙宫水库上游水土流入成因分析及其防治方略》,《承德林业科技》1992年2月
  (作者系围场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中国林学会会员,唐山市滦河文化研究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