遛弯儿·蹲墙根儿
来源:未知 时间:2008-01-05 10:01:00
入冬以来,不大适宜远途旅游,可老在家里憋着也怪闷得慌,于是就自己找乐子,那就是遛弯儿、蹲墙根儿。
遛弯儿,有大遛、中遛、小遛之分。大遛,即到距离较远的公园或广场、空地,选择一个好天,坐一段公交车,用上大、#天的时间,尽兴而归。中遛,就是到团结湖公园,同湖转圈,一圈、两圈、三圈,视本人体能而定。报社大院的老同志,到这个公园转圈的人不少,有的人定时去“上班”,有的人即兴而往。小遛,是在报社宿舍区和办公区遛达,这里地域宽,马路平,肃静,汽车尾气少,还有个小小金台园,无沦冬夏人们都喜炊在报社大院转转,多是本宿舍区的。栽F梧桐树,引得风凰来,报社大院的环境好,乜招来附近的一些邻友。
蹲墙根,是我家乡的寒冬一景。小时候,老一辈的乡亲们,三三两两,带上个小板凳,找个向阳的墙根儿,点着旱烟带锅,一边吧嗒吧嗒地吸烟,一边山南海北地谈论。老人蹲墙根,小孩溜墙根,听老人讲故事。故事有时事的,中国飞机钻进日本军舰的烟筒,炸沉了舰船;有古典的,孙猴子一个筋斗翻十万八千里,本事再大,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心——我的文化启蒙,就是从墙根下开始的。以前认为蹲墙根只是僻乡野老的消闲方式,没想到城里人也蹲墙根儿。就近来说吧,报社金台园用灰砖垒起了一座黄金台,是燕昭王招贤纳士的地方。如今,那台下就是许多“闲士”蹲墙根、晒太阳的理想地。还可以晒一会,遛一会,蹲遛兼得。再是民27号楼前,风小的时候可坐在藤树架下晒,风大一点,就挪到楼窗跟前,那里摞着几块方砖可当坐位。出大院,西大门外右侧,墙根下有一棵生命力很强的小小榆树,去年冬天,叶落枝折,以为它已经夭折了;可到了春天,又枝繁叶茂起来,我觉得它是受益于蹲墙根、晒太阳。在这里蹲墙根的多是外地人。再远一些的是团结湖公园,沿湖北岸的假山下,初冬、初春是人气最旺的时候,人们边晒太阳边聊天,听他们的谈吐,其中有不少文人雅士。
同其他的人群活动一样,遛弯儿有遛友,蹲墙根儿有蹲友,大多是自然形成、自由结合。遛弯儿、蹲墙根儿是人们交流信息的平台,有时也谈是论非,臧否人物,还编点口头文学,其中虽然有不少真情实话,趣闻逸事,但大多属于“内参”性质,概不外传也!我与老伴刘建英同属遛友、蹲友之列,但我们是个体户,一般是两个人,时而脚踏大地,时而背靠墙擘,伸足曲膝,随时随地可蹲可遛。记得在初冬的一天上午,在团结湖公园的湖北岸,背靠假山,坐在石凳上,面对近午的太阳,湖水尚未结冰,微风吹动涟漪,散落着片片柳叶,对岸的棵棵垂柳,枝条拂着水面,柳叶黄绿相问,像老妇人的花白头发,景美、日暖,天上一个太阳,水中一个太阳,交叉晒在我们身上,那暖和劲儿,就像用温熨斗熨遍了全身一般,其乐无穷。大自然的恩赐,不能藏掖,特公布出来,愿大家共享。
遛弯儿、蹲墙根儿,也是占已有之的。遛弯儿的“学名”叫散步、踏青、远足等等;至于蹲墙根儿,前两年读过当代学者张中行先生的《负暄琐话》,得知蹲墙根、晒太阳的雅号就是“负暄”。语出自《列子·杨朱篇》:“昔宋尉有田夫,常衣煴蕡(yun fen粗麻),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陕室,绵纩狐貉。顾谓其妻日:‘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由此,出了个典故:对他人有所贡献,白谦为“献曝”。写蹲墙根的乐趣,学到个古雅的词,附记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