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本会会刊

本会会刊

史海钩沉----一封珍藏了近九十年的伟人书信

来源:未知 时间:2008-01-07 10:06:00
 
     2008年8月18日,乐亭县李大钊纪念馆接受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 这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亲笔书信.被河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鉴定为一级文物。此信写于民国九年(1920年),是有关李大钊为筹办家乡乐亭县大黑坨村女子初校,聘请女教师相关事宜的信函,捐信人是李大钊挚友宁绍先侄孙——河北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宁大明先生。
 信函内容是李大钊已经为家乡的女子初校聘请了一位姓翟的女教师,并亲自为该教师准备了二十元盘缠,几天后就可动身去大黑坨村任教。他在信中嘱咐家乡亲友尽力为外来教师及家人提供好食宿安排。
 
     原文是:来信已阅悉,女教习已聘妥。翟女士年薪二百五十元,望大家设法筹款,不日起程,(一去)川资二十元由我捐出,知会会上诸公,赶快为女教习备一小院,(我看南学最好)以便教习携他的丈夫同来,此事最方便,初办女学,难得如此,如何?赶快来信。钊
 
 
 
 
 
     李大钊在1919年寒假期间归乡度假,看到家乡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禁锢下,很多女孩子没有上学读过书,为了给女孩提供一个就学的机会,他邀请附近的开明乡绅及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士,共商家乡办学事宜。当时李大钊举荐了永平府同窗好友、家住乐亭县城关的宁绍先先生为男教师,回北京后他又多方奔走,聘请了一位姓翟的女教师前往大黑坨村任女教习。此信转给宁绍先后,宁先生积极筹办大黑坨学校,并将信函珍藏起来。到1920年李大钊再次回到故乡,发动群众推倒大黑坨村华严寺泥像,创办大黑坨小学,同时招收男女学生入学,开创了男女合校的先例。李大钊还亲手为大黑坨小学撰写了“学校造人才为改造社会,读书为做事不是为作官”的对联,以此鼓励乡梓的孩子们早日成为国家栋梁。当时乐亭各地村庄大都建有寺庙,他们就效法革命先驱李大钊在大黑坨村利用华严寺办学的办法,掀起了一场将寺庙改成学堂的群众运动。人们将享受了千年百香火的神佛圣像,请出了寺庙,将殿堂作为学堂,使更多的稚顽孩童有了读书的机会和环境。
     宁绍先把李大钊当作挚友,同时他又对李大钊风范气节极为敬仰,大钊的信件他都精心珍藏起来。在解放前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乐亭县城,收藏这样的信件是非常危险的,特别是宁家,作为共产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站,宁大明三叔宁作民因是地下党员被敌人杀害,他家也几次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不定期搜查。而且除了人祸外还有天灾——乐亭县城历年洪水泛滥,地震灾害,宁家又几次移居搬迁。祖孙三代人近九十年展转周折,仍将此信保存完整,并在迎接李大钊誔辰120周年,李大钊纪念馆面临重新改陈布展之际捐献出来,足以映衬出作为大钊故乡人对伟人的爱戴及弘扬李大钊精神的浓情厚意。
 据宁大明教授讲:他姐姐手里还有一封李大钊直接写给他二爷宁绍先的此类内容的信函,此信也正在被运作为李大钊纪念馆收藏。
    (作者系乐亭县文联主席,唐山市滦河研究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