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本会会刊

本会会刊

伫立在广厚雕像前

来源:未知 时间:2008-01-08 10:17:00
 张家钟情爱翘楚,广才厚德玫瑰香。王李大姓争雌雄,大器早成哭国殇。1937年诞辰——1977年名就——1987年陨落。世界顶级数学家张广厚的人生轨迹令人喜忧参半。让唐山地域骄傲中泣泪,让林西人扬眉与忧伤。
    张广厚(1937——1987)唐山市古冶区林西人。7岁随父到煤矿当童工,饱受艰辛,从小立志“做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1962年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在亚纯函数及各级导数或积分的公共波莱尔方向研究上取得进展。1964年与杨乐合作研究全纯与亚纯函数方程,首次发现函数值分布论中两个主要概念“亏值”和“奇异方向”之间的具体联系,被数学界定为“张杨定理”,获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成果。之后研究“亏值”、“渐进值”和“茹利雅方向”三个概念,终于给出了具体数学论证,轰动数学界内外。为研究数学,他始终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1987年逝世。
    广厚兄比我年长两岁,今年是他诞辰70周年。逝世20周年。享年50岁,方知天命即殒命,令家殇,令市殇,令国殇。他与我小学、初中为校友,同是林西人,关系甚笃。写点只言片语的纪念文章总该是份内之事。寄托哀思,用泪的力量抚慰伤感的心。
    曾几何时,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云山雾罩,而今“张杨定理”同样雾里看花。不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爱迪生发明电,爱因斯坦创造《相对论》,那么直白。数学是基础科学,一旦用科学论据证明自己发现的“概念”,也如“科学社会主义”被发现一样,那么富有魅力。一位学者说,文化的定义就是创造,就是发现。《张扬定理》跻身于世界科学家重大发明之列。瑞士美丽的苏黎世,在空气里散发着国际数学分析会的声音。这声音来自1929年芬兰著名数学家奈望利纳也曾作过相同的猜测,10年后他否定了自己。40年后《张杨定理》在千万次论证中功成名就。奈氏发出欧洲数学家向中国学习的号召。数学王国的新星冉冉升起而从神州的国度出发。为张广厚雕像还有什么疑问不可解?任何托词不攻自破了。
    脑海的往事并不如烟,那是1980年的溽暑七月,我有事途经北京,顺便看望一下在科学院工作的叔叔。谈话中,听说张广厚就住在附近。因久慕大名,又是中学的同学,就想去拜访一下。
    7月6日晨,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张广厚家的门前。敲过门,出来的正是“杨张定理”的创造者之一的张广厚。久别重逢,令人喜出望外。我上下打量一下,见他身穿棉线背心,褪了色的蓝布短裤短过膝盖,脚蹬一双塑料凉鞋。这打扮,使我立刻想起20年前的张广厚。他依然这样朴素呵!
    坐定以后,我才注意到写字台上堆着厚厚的书和已经写好的一叠论文稿纸。有一页刚写了几行,说明他正在紧张地工作。此时,我不禁感到自己的冒昧了。我的来访,会不会影响他的工作,浪费他宝贵的时间呢?广厚的爱人给他端来一杯牛奶,让他喝下去。原来他还没有吃早点。也许他凌晨一起床就投入紧张的写作中,或是彻夜未眠。我没有多问,只是感到应该稍坐一下就走。
    过去,我和广厚的家都住在开滦林西矿。读初中时,广厚比我高两个年级。读小学时,他和我叔是同年级同学。现在他们毗邻而居。因搬来的时间不长,尚未见面。我们叙谈了十几分钟,广厚就起身要去看望我叔叔,我怕影响他工作,不肯让他去,但他执意要去,我只好从命。
    我们下楼径直到叔叔家。老同学阔别多年,见面就有说不完的话。广厚从他少年时代的生活,谈到难忘的启蒙老师,从第一次考初中未被录取,谈到发奋读书,他以美好的回忆谈了自己的成长道路。他的记忆力相当好。他说,当时林西矿第一小学有一幢教学楼,楼下有地下室。一次下课孩子们跑到地下室玩耍,那里黑洞洞的没光亮,臭气熏人,尘土飞扬。一打上课铃,大家你追我赶跑出来,气喘吁吁的坐到自己的位子上。上课了,老师让同学们互相看看。啊!原来一个个小脸上满是尘土,活像小鬼一样。同学们都笑了,整个教室都笑了。老师也把气笑没了。
    广厚没有忘记这些淘气的事,是因为他总是把这些同他第一次没有考上初中联在一起的。后来他上了补习班,遇到了一位杨老师。广厚记得,有一次数学考试他得了一百分,杨老师在同学面前表扬了他。这平凡的课堂表扬,对他的成长发生了多么重大的作用啊!从此,他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对数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更加刻苦,学习成绩迅速提高。回首往事,这次表扬竟然成了一个起点。一个普通学生向数学家成长发展的起点,而教学有方的老师,给广厚和叔叔的印象则终生难忘。时至今日,广厚还念念不忘他的启蒙老师,“要尊敬我们的小学老师!”这是数学家发自内心的声音。
    淘气,影响了学习成绩,也蕴藏着没有挖掘出来的智慧。一时后进,并不意味着一生没有出息。广厚第一次考初中没被录取,如果此后一直遭到师生和家长的冷遇,也许一颗晶莹的明珠——一位知名的数学家就被埋没了。这个浅显的道理,无论对我们教育工作者,还是对青年学生,不是很有启发吗?
    我们的谈话时时被开心的笑声所打断,广厚操着唐山的乡音,听起来自然而亲切。中午,他执意要回家,我们送他下楼,一个台阶一停步,停停谈谈,情意缠绵,难以分手。
    1990年,好大的雪,我有幸参加张广厚雕像在母校开滦一中揭幕仪式。著名科学家钱三强在雕像底座写了四个大字“自强不息”。警钟长鸣,发人深省。小小十年,追悼哀思翻江倒海,小小十年,泪飞烟灭化作千载悔,立雕像,感召校园学子岁月如歌,何日成栋梁,但愿不早折,泣伯乐葬马,强身健体,骏马找伯乐,英年成才,晚霞矍铄!
    广厚未患不治之症,却让肝炎夺去生命。我去工人医院看他,几次见他仍在数学王国漫游;从而使我想起他在“文革”下放劳动一年半,用数学耕耘黄土地,滑天下之大稽。广厚这种执着的“坚持”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过早失去而遗憾令人惋惜。期盼精神的遗产再造辉煌。
    广厚生前,曾设想晚年的生活,可这位数学领域的勋爵,中国人民骄傲的儿子,却无偿地将颐养天年的夕阳留给了他的同龄人。他呕心沥血,为人类解谜,为祖国争光,失去了晚年,新星早陨,不幸啊,唐山人民不会也不应该忘记为家乡争荣誉的数学家。
    回首1987年2月10日50岁的广厚走了,他走得那么匆忙,让两鬓雪霜的老者科学泰斗方毅、宋健、周培源、钱学森、卢嘉锡、严东生、周光召都赶来送黑发人;让国家领导人万里、严济慈、张劲夫、茅以升、虔诚地致哀。规格之高,世界瞩目,家乡安慰。张广厚纯粹的唐山名人,为其雕像,没有商榷的余地。张广厚及提到的名人建青铜雕像群,功德无量。民间中有识之俊杰,必将促成千载难逢的伟愿。
    张广厚不仅是数学家,还是团中央委员、新长征突击手、北京市科协副主任、中国科学院京区直属党委委员,数学所党委副书记、全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和党组成员。这些头衔,家乡鲜为人知。知道的就是他生在林西长在人杰地灵的林西,是我们祖祖辈辈的骄傲。了解最清楚的还是全世界的数学家。他这个勋爵是从唐山走来,他在病魔缠身的最后岁月,才猛然醒悟:“现在大家都在竞争,谁的身体好,谁就胜利”。天,为之哀号;地,为之泣泪,数学家的箴言为宝贵的生命做了真知灼见的诠释。予人玫瑰,留有余香!为有磨难多壮志,敢教雕像传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