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本会会刊

本会会刊

周恩来总理关心昌黎秧歌

来源:未知 时间:2008-01-08 10:56:00
     1953年3 月,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大会在首都北京举行。这是解放后我们国家举世瞩目的一件文化盛事。由昌黎县著名民间艺人周国宝、周国珍、张谦表演的地秧歌《跑驴》出席了大会,并被评为优秀奖,获得一致好评。
     会演大会结束后,文化部挑选了一些富有特色的精彩节目,举办专场演出,招待苏联、欧美等外国专家。昌黎的《跑驴》名列其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并观看了演出。演出结束时,已经晚上10点多钟了。文化部安排演员们吃夜餐。此刻,坐在休息厅的周总理吩咐身边的工作人员,唤来了对面不远处《跑驴》的扮演者周国宝、周国珍、张谦等人,与他们亲切交谈。当周总理问到,《跑驴》中的村妇为什么没用女的,女的不是更好吗?周国宝回答说,我们那儿封建,女的不愿扭,家人也不让扭,就用男的。周总理听了笑着说,解放了,男女都一样嘛。得改一改了,别再男扮女装啦。听了总理的话,大家不住地点头。
     从北京回到昌黎,周国宝等人把周总理的话汇报给了他们所在的城关二街街长、党支部书记田冠臣。作为一名老党员,田街长听了很受鼓舞,很振奋。他所在的城关二街,是昌黎地秧歌的发祥地,秧歌活动一直十分活跃。这次《跑驴》进京演出成功,使他无比高兴。而周总理的话又使他从心里明确了今后开展秧歌活动的努力方向。于是,他组织人员登门入户,发动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到秧歌活动中来,并由老艺人手把手地向她们传授表演技艺和传统节目。
 短短几年间,城关二街就培养和涌现出一批具有较高表演水准的女秧歌角,出现和活跃在秧歌演出场地上。多年来一些秧歌节目中男扮女装的“包头”现象改变了,换成了年轻活泼、苗条俊俏的姑娘媳妇。令爱看热闹的昌黎秧歌迷们耳目一新。而这也有力地影响和带动了城关以及农村妇女参加秧歌活动的热情。使昌黎的秧歌活动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1954年,昌黎县的秧歌爱好者曹玉霞、田桂珍、周淑兰、周桂芬、郭桂英、鲁美菊、张立正、贺华等八名妇女赴天津,参加了河北省组织的重点节目培训班,用两个多月时间,排练了根据传统节目改编的地秧歌《扑蝶》(由周贺华、刘利荣二位男士领舞),在全省巡回演出,一开女秧歌角登上大雅舞台之先河,获得热烈反响。50多年过去了,《扑蝶》至今仍作为昌黎地秧歌的保留节目,常演不衰。1956年,由昌黎县文化馆干部唐宝义创作、导演,陈笑云、王玉琴、张凤荣、马春兰、张春英、高桂芬等六位16至18岁的年轻姑娘排练演出的地秧歌《捶布舞》,经省、地层层选拔,于1957年3月走进北京,参加了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大会,获得成功,被评为优秀节目。为昌黎赢得了荣誉。
 多年来,昌黎县为中央、省、地以及部队等文艺团体输送了许多秧歌表演艺术人才,其中有不少女同志。她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中国舞蹈事业的繁荣与发展默默耕耘,辛勤工作。有的做出了突出贡献。而这一切,无不与敬爱的******************总理对昌黎秧歌的悉心关爱紧密相连。
 (作者系唐山市滦河文化研究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