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本会会刊

本会会刊

滦河纪事--决战一九九四年“7.13”滦河洪水

来源:未知 时间:2009-01-02 16:39:00
春抗旱,夏防汛,是水利部门常规性工作。滦南县地处滦河下游右岸,每年防汛工作的重点部位就是滦河。为防滦河洪水,滦南县境内建有防洪大堤15公里,设计防洪能力25000立方米每秒;有防洪小埝7.5公里,设计防洪能力5000立方米每秒,校核防洪能力7000立方米每秒,另建有三十多道T坝,构成了封闭的防洪体系,保护着下游滦南、乐亭、唐海三县百万亩农田及近百万人口不受洪水之害。
 1994年夏天,当时我任滦南县水利局局长。按照惯例,又是一年一度抓防汛的时期。进入7月份以后,天气异于往年,滦河中上游地区连降暴雨,上游水库被迫泄洪迎汛。
 7月13日,滦河流域普降暴雨。9时,县防汛办公室接市防汛办公室紧急通知:从9时30分起,大黑汀水库泄洪1000立方米每秒;从11时潘家口水库泄洪2000立方米每秒。接到通知后,我即刻召集专业技术人员研究滦河水文资料。多年来,滦河未发生较大洪水,工程隐患较多,处于第一道防线的滦河小埝防洪标准偏低,小埝和大堤之间涉及滦南、乐亭十万亩农田和下游乐亭十万人口,小埝一旦决口,后果不堪设想。经综合分析,我们认为有发生洪水的可能。所以,我立即向正在外地出差的滦河防汛分指挥部主任、副县长李和,副主任、县武装部部长李庆元分别做了汇报,并向沿堤镇(乡)下达了做好上堤准备的通知。
 10时30分,我和李庆元冒雨赶到滦河防汛办公室——设在马城镇大李庄村的滦河大堤管理所。根据当时滦河泄洪的实际情况,经请示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决定指令长凝、马城、南套三镇(乡) 组织抢险队伍,带足抢险工具,于15时到达滦河小埝防汛责任段,检查处理隐患,后备队集合待命,大堤管理所和各镇、村检查防汛物资,明确位置和数量,随时准备调用。
 13时30分,李和从外地直接赶到大堤管理所,指挥抢险。
 14时30分,县防汛办急传市防汛办通知:潘家口水库入库流量已超过10000立方米每秒;大黑汀水库15时按3000立方米每秒泄洪,17时按3500立方米每秒泄洪。此时水库下游地区仍在降雨,如果区间径流与水库下泄洪水两相叠加,我认定滦南境内流量将超出小埝设计5000立方米每秒的标准,情况是非常严峻的。我把分析的情况向领导做了汇报,并进一步研究了行动方案,将抢险目标确定为确保防洪标准内小埝不决口,并做到有限保证,无限负责。参加防汛抢险的技术人员,分上、中、下三段分别由我、李俊平(水利局副局长)、张殿儒(大堤管理所所长)带队到小埝上指导抢险并联系情况,李和、李庆元带指挥车到小埝中段4+200米处指挥。当时从县公安局调用了部分对讲机,从武装部调三支冲锋枪,撤退时以指挥车上信号枪声为准,按指定的路线,统一撤到大堤。
 15时,按照统一指挥部署,沿滦河各镇(乡)抢险队员、机动车辆到达指定位置,巡视处理隐患,并将河套内所有人员及牲畜全部进行转移;县直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带防汛人员按指定时间和地点到达责任段;水利局系统全部进入抢险状态,机关人员一部分到达滦河参加抢险,一部分在机关坚守值班,与上级防汛部门、水文单位保持联系,及时提供准确信息,各水利站、各闸所关注内地水雨情和沿海潮水位,组织好农田内部的防汛排水,全部运输车辆装满防汛物资到滦河待命。7.5公里的防洪小埝上人头攒动,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迅速展开。
 16时15分,县委书记、县长史东升打来电话,了解情况,并做了确保万无一失的指示。电话中他特别对我讲:“从现在起,我们都听你的,你咋说,我们咋办!”我深知这是领导对自己的信任和鼓励,也深感责任重大。
 18时,县防汛办急电:据水文预报,23时左右滦县滦河水文站流量将达到6000立方米每秒。我已意识到必有一场恶战,甚至是生死考验。这时,传来了锦州市委书记牺牲在防洪一线的消息,设身处地,一旦出现险情,舍我其谁。
 22时,滦县水文站实测流量达到4000立方米每秒。此时黑云压顶,颇有摧城之势,大雨倾泄,河槽内浊浪翻滚,洪水状如脱缰野马,声如万雷齐鸣,显示着巨大的破坏力,考验着人们的心理张力。约有半个小时,洪水已到达小埝前,水位迅速上涨,顷刻满槽充水,决战时刻到了。
 14日凌晨0时5分,县防汛办急电:市长梁志忠、市水利局局长刘琪一行已于13日23时由唐山出发,沿滦河自北向南视察滦县、滦南、乐亭抢险情况。凌晨1时,史东升及县委副书记于文彩、常务副县长王永玲等到达滦河滦县南界处。1时40分,梁志忠、刘琪等领导到达滦南滦河大堤,立即上十号T坝查看水情,边走边听了情况汇报。梁志忠问我:现在多大流量?我说:估计6000立方米每秒,已超过小埝设计标准,目前问题的关键是隐患太多,情况不可预测。刘琪局长肯定了我的说法。这时技术人员李玉国向我汇报:小埝已很危险了,部分段水位已接近埝顶,随时有决口的可能。我向刘琪汇报并建议领导们顺大堤南下。梁志忠听到后说:不行,上小埝!我和李和、李庆元乘车前面领路,从小埝零点出发查看小埝,此时,小埝以东白茫茫一片,中间地带急流南推,小埝上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1时48分,县防汛办通知,滦县水文站实测流量已达到6500立方米每秒,我的心一阵阵紧缩。到达4+200米处,我向李和建议,下小埝西转向大堤。市领导对我县的抢险工作给予了肯定,县领导们继续陪同市领导沿大堤向南检查去乐亭县界,我拦了一辆双排座车向北返回大堤管理所。
 3时30分,滦县水文站实测流量7500立方米每秒。4时,流量达到8250立方米每秒。
 4时10分,张殿儒急忙忙跑来向我汇报,小埝0+70米处出现大管涌,问我怎么办。我明白他问我的意思,流量已超过小埝设计标准,如果不抢,从理论上讲,说不出什么来,如果抢不成功,出现决口,事后也不好交待,他不敢作主。我稍做考虑,大声说“抢!”说完,边向险处跑边通知上草袋子。在管涌现场,马城镇长陈秀合正指挥抢险队员堵下游涌水口。只见埝坡上游入管涌口处一个大漩涡,管涌处洪水借着上游来水的压力,以巨大的冲力带着埝体的泥沙翻滚着涌出小埝,管涌口越来越大,冲击力也越来越大。我一把拉住大堤管理所护堤员李振合,大喊一声“赶紧搭围埝。”围着出水口,打桩、垒草袋、填充泥土。一时间,来来往往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水声和人们的喊叫声交织成的声浪之中,每个人身上都布满了汗水和泥浆的混合物,5米多直径的围埝很快搭了起来,无奈水流急,冲劲大,刚刚搭好的围埝,又被冲毁。如此搭了三次,垮开了三次。情况越来越危险,随时有溃埝的可能。危急中,李振合第一个跳入水中用身体堵出水口,随后又有几个人跳进去,搭起了人墙,借机抢搭围埝。经过5小时40分,先后六次抢堵,围埝逐渐搭起并超过上游水位,才算彻底消除了溃埝的危险。我含着泪水,沙哑着嗓子抱拳向大家表示感谢。
 事后了解到,滦县水文站6时实测流量8900立方米每秒,达到最高值,并持平到8时,10时流量8250立方米每秒,水势开始减缓。期间,史东升等县领导和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都在小埝上指挥抢险,并成功处理大小管涌100多处,较大的20多处,埝顶搭起一道坚固地子埝,奔腾向南的洪水被牢牢挡在小埝以东。
 12时,实测流量降至7680立方米每秒,我才算松了口气,感到又饿又累,嗓子说不出话来,草草吃了点儿已长毛的干面饼又上了小埝。16时40分,李和主持会议,作了下步安排,鉴于水情已稳定,李庆元和我留下,其他县里来的人员返回,各镇(乡)留下部分人员,巡视小埝,其余人员下堤休整待命。
 15日10时,唐山市副市长徐合民带队来滦河检查灾情并慰问,对我县在超标准洪水情况下,确保了小埝不决口,保护了十万亩农田和十万人口的安全,给予充分肯定。省水利厅领导也专门打电话表示慰问,并要求好好总结经验,形成书面材料,尽快报省防汛办公室。
 此次抢险,从13日15时抢险队上小埝至16日8时全部撤回,共历时55个小时,最高出动抢险队员5000余人,机动车50余辆,动用草袋25000条,蛇皮袋10000条,土方5000立方米。事后分析,抢险成功主要是天时、人和的因素。是日,风力很小,13日23时后我县境内降雨停止,减少了洪水对埝体的冲击,更重要的是信息灵通,判断准确,反映迅速,准备充分,措施得当,领导有力。
 这件事已经过去十15个年头儿了,每当忆起,仍是十分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