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纪事--探访长春乐亭街
来源:未知 时间:2009-05-02 17:08:00
2009年4月下旬,乐亭县《老呔商史》编写组一行六人,来到历史上老呔商帮经商的核心城市—长春进行调查采访。由于过去很多乐亭人在长春经商的缘故,如今我们走在长春市的大街上,只要一开口就有人听出我们是乐亭人,随时都有呔商之后与我们搭腔。如今的长春市,上至在任或下任的党政要员,下至普通市民,有很多人祖籍都是乐亭的。如此这般影响,是与早年间乐亭人在此经商,为长春市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分不开的。
2004年4月份,乐亭县委曾组织过一次赴东北招商联谊活动,那时就听说过长春市内有个“乐亭街”,是因清末民初在这条街上经商的乐亭人居多而得名。为进一步了解昔日乐亭人在东北经商的辉煌历史,我们决定要仔细探访一下“乐亭街”。
2009年4月23日下午17时,在电子导航仪的导引下,我们趋车来到了位于长春大街2145号的“老董横滨轮胎专业店”道口,那里矗立着醒目的“乐亭街”路牌。这条街南北走向,南起长春大街,北至东四马路,全长大约500余米,主路面宽10米,两旁附道总计约8米,这条街与东西走向的三条街巷相交。据一位修鞋的老人说,过去的乐亭街比现在长,修长春大街时割掉了三四十米,割掉的部分在长春大街南边,是现在原声街的一部分。我们从长春大街沿乐亭街向北走了250米左右,便是东三马路,在十字路口西北角有一个医疗所,红字横匾上“南关区乐亭门诊”七个大字非常醒目。正当我们拍照时,过来一位年过八旬的长者,当笔者问及乐亭街的来历时,这位李姓老人便搭腔说,因当年在这里经商的多来自河北乐亭,所以叫乐亭街。当年,在这条街上京东刘家的“合”字号、 “发”字号买卖很多,什么益发合、东发合、泰发合……老人边说边指点,由乐亭街北端东四马路“国际影城”往西走一站地,就是东发合茶庄,如今还保留着当年老字号;斜对面的长春第一百货公司,就原来的泰发合百货大楼。随即我们步行到当年长春城市最早的一条街道——大马路,这里就是当年的“长春堡”所在地。以这条马路为界,东边的街道叫东几马路,西边的叫西几马路。始建于1898年“东发合茶庄”就位于东四马路628号,现已被国家首批命名为中华老字号企业。在大马路与西四马路交汇处的西北角便是长春市第一百货商场,原来是三层楼房,建国后又紧贴着该楼建起一座四层大楼。商场近期就要翻建,据留守人员王先生讲,他是1981年来到长春第一百货公司的,常听老人们说,当年这条街过去叫“长春堡”,是长春市的发源地,老呔商号遍布整个长春,刘家的“发”字号、“和”字号最大,是老呔商业的兴起带动了长春城市的发展,可以说长春市的形成与老呔商业的发展有直接原因。过去说:“东北三个省,十万老呔商”。有勇气、有智慧、有胆识、有远见的乐亭先辈们,以其超人的智谋,不辞劳苦,百折不挠,靠大智大勇创下了在东北经商的辉煌业绩。
据史料记载,1906年,吉林省成立吉林商务总会,董事19人中,有9名是河北乐亭人,可见当时“老呔儿帮”在长春商界所占的重要地位。1907年,长春商务总会成立,第一任会长王获人是河北乐亭人,他是“京东刘家”在长春开设的东发合商号的经理。民国初年,长春一地就有“京东刘家”经营的益发合、益发钱庄、东发合、金发合银号、成发合长柜、文发合长柜、发记银号、涌发合烧锅等8处商号,其中益发合和益发钱庄得到了飞速发展,成为“老呔儿帮”的核心力量,总揽全局30年的孙秀三被视为“老呔儿帮”的“魁首”,曾连任十年两届长春商会会长。后来的历届商会会长也大都是乐亭人。吉林省工商联的领导告诉笔者,建国初期,吉林省工商联前两届的主委刘次玄,就是益发合的东家――京东刘家的第六代后人。第三四届的主委苗竹贤也是乐亭人。由此可见,老呔帮在当地工商界的影响之大。
东北范围内,与长春益发合总经理孙秀三齐名的是哈尔滨同记商场的创办人兼总经理武百祥。同记商场在解放前一直是中国人在哈尔滨开设的最大的百货店。在东北商界乐亭同乡当中,有“南孙北武”之说,南孙指孙秀三,北武指武百祥。当时,在东北和河北乐亭之间,有着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即乐亭县有来自东北的大量汇款。
当时,一般商号规定,员工不准带家眷,三年探家一次。这样,员工便把挣的钱汇回原籍,借以养家置产。为了办理这些人从东北向原籍汇款事宜,伪满时期,益发银行特在乐亭县城设立支店,仅长春益发银行每年汇到乐亭支店的钱就达几百万元。乐亭县也因有来自东北的大量汇款而繁荣起来。
今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挖掘呔商文化,传承呔商精神,继承和发扬呔商经营理念与技艺,对促使乐亭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必将起到助推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