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本会会刊

本会会刊

滦河之子--滦州修志第一人许庄

来源:未知 时间:2009-01-09 19:30:00
 1992年2月,滦县城南10里响嘡村出土了一块《许公墓志铭》。此铭一出,全县震动。因为这块墓志铭所记许公,正是明代成化、弘治年间京东第一大学者、滦州志编修第一人、朝野闻名的辞官大隐许庄。其铭曰:
 嘉靖壬寅仲冬六日,适当长至滦朝请大夫山西少参许公卒于家,享年八十有六,越明年癸卯三月二十九日葬于城南许家山龙溪河上。其孙持憲□段公续所撰行状,恳走以志,走与大夫有世雅,且数辱教诲,闻计自不释然。按大夫之先,南直隶苏州府嘉定县江湾第十一都二十八啚依仁乡梁王土地下人。明永乐初,有祖讳澄者,以事迁滦。厥考晋,仕至闽藩理问,卒于官。大夫讳庄,字德徵,号康衢子,又号自知山,人晚年号无名野叟。大夫生而颖敏秀拔,孝让出于天性。年十二能说春秋大义,十四补廪员。下笔滔滔,顷刻数千言,属文赋诗未尝起草,一夜百咏梅花,驰名吟社。平生以文字著闻,其它天文、地理、阴阳、战阵之书,律、吕、兵、刑、医、卜、纳、甲、之学,与夫诸子百家之蕴,星平象演之徵,各造其妙。弘治癸丑登进士第,筮仕临汾,历官少参。其居官政教兼举,宽猛相济,以故在在,人多德之。其状曰:大夫论道似邵尧夫;论事似司马君实;记事似范淳夫;心志似范文正公;诗赋似司空表圣;出处似钱若水;信不诬也。段公岂欺我哉!初走叨甲第,回过平阳,见吾乡冢宰韩老司徒隋老二先达,曰:士之仕吾乡者,如许侯不多见也,韩曰:吾曾铨衡时,许侯为当道,交□吾为晋人留之,此所以不果于行取矣。既而接吕泾野、韩苑洛二先生备云:生宦谷成汤庙,盐池渠堰,厥绩懋昭,人闻诸父老曰:不有许侯孰冒后德迨谒。
 晋□诸□室山阴殿下曰:汝自京来,知许别驾动静呼?彼有经天纬地之学,有出将入相之才,急流勇退,真神仙中人。至□寝□未总其见重于时,如此戊戌秋,走驭豸东巡于道,唔大夫同乡王横阳道长,又知其大夫林下之事焉,解组归滦三十余年,诗酒娱情,耕薅治生,无所事事,恬退自高。其居家处乡,节俭谦恭,肃肃雍雍,九族沐饫,四民钦崇,流风丕变,四礼攸同;其应事接物,方员莫适,喜怒不形,浑然无迹,俗乎有容,虽亲炙之者莫得以窥其涯涘,况其它乎!好问好察不□不滔,虽芴荛之辈,亦必以询其至理,况有道乎!及走丞京兆府寅长高滦汀,大夫之令亲尝去,大夫有摄生之术,却老之方,且自少至老脱发蜕甲毫末不遗,囊以殉葬。卒之日,乡人曰失所士人,曰失宗举,相悲悼意亦可以占其孝矣。大夫家世在许氏源流,发身在进士登科录,政绩在两县长思碑,文章在晋省乡试录,著述在晋阳实录,筹谋在东辽臬司,功业在秦晋粮儲,忠义在朝廷敕谕。详备于泾阳张蜀守之传,并临汾张中丞之表,走文何赘耶。大夫配周氏,故星子县尹周公让之女,继配吴氏,无出,子曰禄,博闻大蕴,青云弗果,本业太学,娶临邑县尹高公璁之女,讳素贞,即滦汀公之女叔也,继娶王氏,名平和。孙三人,孟曰言,娶上虞县尹谢公纲堂孙女,名□□。仲曰吉,娶省祭周茂女,讳庆善,继娶国子生欧阳璲之妹,名庆隆。季曰召,娶国子生郝公孝忠之女,名□□,俱充滦庠弟子员。克绍前修,恪守先业者也,皆王氏所出。孙女三人,出于高者有二,长适平凉守王公蕃之子梦白,次适金华守郝公隆之孙宗哲。出于王者有一,适国子生吉佑。曾孙二人,曰炳者,言出也,曰灿者,召出也,曾孙女二人,曰芝昆,曰兰昆,尚在髫齿,皆言所出。呜呼!若大夫者出有益于国,退有裨于乡,生有所为,死无所愧。□其盛德大业,丰功懋绩,难以尽悉,特据其诸公相询者,并来状而次第之,用以传于贞珉,外奏议浩□及文集、诗集、词赋、手集,除滦志各志已行,犹有若干卷,以俟夫雅风者取焉。□铭于左,铭曰:惟德惟贤,国家有庆。霜徳冰操,云心月性。博学血名,顺乎其正。其衢行也显诸仁,其名递也藏诸用,述其行难以悉其人,终其身莫能述其行,乐斯丘以寓形,神□天而光映。
 由上可知,许庄,字德徵,号康衢子,又号自知山,晚年大号无名野叟。许庄祖籍南直隶苏州府嘉定县江湾第十一都二十八鄙依仁乡梁王土地下人。明永乐初年,其祖许澄,迁来滦州,官至福建藩理问之职,后来卒于任上。许庄自幼聪明伶俐,秀拔超群,天性敦孝礼让。12岁时已能讲说春秋大义,14岁时就补了州学廪生生员。此时的许庄文才出众,每下笔有如神助,数千言的文章一挥而就,撰文赋诗不用打草稿,一夜之间写成《梅花百咏》,驰名诗坛。许庄平生以撰文著述为世所闻,其他天文地理、阴阳战阵之学,律吕兵刑、医卜纳甲之术,以及诸子百家的精蕴、星平象演的奥妙,他都有深入的研究,并且各臻妙境。。许庄居官期间,施政与教育并举,宽德与猛律相济,做了很多为人称道的事情,当地百姓纷纷歌颂其德。赞他谈玄论道如北宋创立“先天学”的哲学家、易经大师邵雍,为人处事似北宋重臣、史学家司马光,心志高远像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诗词歌赋如唐代诗人、诗论家司空图,秉笔直书如范淳夫,训诂学问如钱若水。曾经任过当朝宰相的韩老和任过当朝司徒的隋老评价许庄说,到过我们家乡任职的人很多了,但象许侯这样的人才却不多见。更有人评价说,许庄有经天纬地之学,出将入相之才,但他却急流勇退,归隐山林,真象神仙中人那!
 许庄于明宪宗成化二十二年中举,明武宗弘治六年登进士第,先后任山西临汾知县、陕西宝鸡县知县、山西平阳府同知等职。当时有个太监叫陈奎,与巡盐官李钺素有嫌隙,他们互相揭发、攻击对方的短处、隐私,因为事涉朝廷重臣和皇廷内宦,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三司”都没有人敢审问这个案件。许庄不畏权势挺身而出,独任断案大权,秉公执法,一讯而服,受到当朝重视。皇帝看重他的才能,令他纂修《孝宗实录》及《三十二郡志》,特委以“编著”之职。大约任务完成得不错,擢升山东佥事,即在按察使司之下分领某道的长官。此时辽东发生变乱,许庄受命分巡辽海。到任后精调细研,审时度势,上书《安辽十四策》。回任后升任陕西参议。此时朝廷命中官张永领兵平定叛乱,负责军需供应的陕西巡抚马炳然以军供之名,行接纳商人贿赂之实,中饱私囊。许庄得知此事后,直接找到他,当面与他据理力争,使平叛大军获得了充足的粮秣供应。此后调任山西粮储,期间许庄给武宗皇帝上书《安边四事》,没有回音。许庄因此心灰意冷,一力请辞退休。不久,他如愿以偿,回到了家乡滦州兴庆屯。兴庆屯是明成祖朱棣创编滦州社屯时留下的编制,包括今属滦州镇的田家庄、半北店、蓝家庄、徐家庄、上坨子头等5个村庄。至于许庄当时究竟住在具体哪个村庄,已不可考。以后由于迄今未知的原因,许庄又迁居到城南的小村许家山,即今响嘡镇一带。从此,许庄闭门谢客,专心著述。平时以诗酒自娱,耕薅治生。居家则节俭朴茂,处乡则谦恭有礼,喜怒不形于色,悲欢不露于颜,深受乡亲们钦敬。许庄深受孔夫子“身之发肤,受之父母”的影响,自小至老脱掉的头发和剪掉的指甲,一点都不遗弃,仔细地保存起来,死后和自己一起埋葬。
 许庄于嘉靖壬寅(1542)仲冬六日,于家中溘然长逝,享年86岁。第二年3月29日葬于滦州城南许家山龙溪河上。许庄“发身在进士登科录,政绩在两县长思碑,文章在晋省乡试录,著述在晋阳实录,筹谋在东辽臬司,功业在秦晋粮储,忠义在朝廷敕谕”,“惟德惟贤,国家有庆。霜德冰操,云心月性。博学血名,顺乎其正”,实在是滦州人的骄傲。
 许庄原配夫人周氏,是已故星子县县尹周让的女儿。周氏名叫周德,字永臻,祖籍南直隶常州府无锡县,明永乐年间迁来滦州长乐屯。长乐屯即今属滦州镇、古马镇一带的八里桥、田家峪、白家坟、刘家庄、任家店、包麻子、克家庄、高官营、菱角山、毛家山、花各庄、前侯各庄等12个村庄。至于周氏究竟属于哪个村,尚无考。许庄继配夫人吴氏,无出。许庄有子一人,名禄,虽有博闻大蕴,授业太学,终未能进身仕途。许禄有子3人,长子许言、次子许吉、三子许召,各有己出,以续许氏香火。至今响嘡一带许姓,多为许庄后人。
 许庄一生著述颇丰,当时流传于世的有《康衢集》100卷、诗集《梅花百咏》1卷、医著《养心鉴》1卷、史地著作《先天方舆图说》1卷、经学著作《三礼仪注》4卷。此外,许庄还先后纂成《宝鸡志》、山西总志》等。到了晚年,许庄深感偌大一州,数百年建置,人若星辰,事若流水,地宝方珍,些无记载。因此自挑大任,稽古查今,广采博搜,俯仰山水,遍访民间,终于纂成滦州有史以来第一部《滦州志》,后人称之为“许庄私志”。
 许庄去世三年后,嘉靖二十四年(1545)湖广应城进士陈士元来任滦州知州,在许庄私志的基础上,分门别类,去粗取精,最后纂成滦州第一部官方志书《滦州志》。在许庄私志基础上纂成的《滦州志》,受到明代大学问家郭青螺高度赞誉:“海内志书,青州为第一,系李沧溟所修。其次则陈养吾《滦志》可取。”从此,世称“青州志第一,滦州志第二”。
 许庄私志对于滦州至少有三点贡献:一、为滦州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二、开创了私人编志的先河;三、开启了明代官方积极修志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