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河风情--青龙家织布
来源:未知 时间:2009-01-10 09:48:00
青龙的家织布历史悠久,远近闻名,至今有些乡村农家女,农闲织土布致富的新闻广为传播。由于青龙的家织布质地柔软,手感极佳;透气性好,冬暖夏凉;无静电反映,有效防御紫外线,抗辐射;色彩艳丽但不张扬;不易卷边,不起皱褶。又因家织布线粗纹深,整个布面形成无数个按摩点,对人体起到一定的保健、美肤作用,尤其适合老年人和孩子。采用纯棉纱为原料,全部工艺纯手工制作,是最可信赖的绿色环保用品,全国各地的商家争相订货购买。
在我国,家织布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商代,中原地区就出现了木制纺织工具,史书上称为腰机。使用时席地而坐。到了汉代,出现了斜机,使用时手脚并用,大大加快了织布速度。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织布机。元贞年间,随着大面积种植棉花,纺织技术革新家黄道婆,精心研究纺织技术,纺织工具不断得到改进和发展,手织棉布得到广泛推广。在一代又一代无数劳动者的耕耘下,结晶出绚丽的手织布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手织布的织造工艺非常复杂,技术性很强,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要经过大大小小七十二道工序,其中主要工序有八道。
第一步是纺线。要用上等棉花。先把棉花做成摊儿,再用秸秆卷成卷,然后用纺车纺成线。
第二步是浆线。用于织布的线有两种,一种是经线,一种是纬线,经线是纵向的线,纬线是横向的线。经线需要浆,纬线不用浆。浆线,就是用米汤把线煮一遍,大约煮一个开锅即可。如果织彩色图案要根据设计图案将线染成各种颜色。
第三步是落落子。就是把经线套在一种叫做封子的工具上,转缠到落子上。[落音lao]
第四步是走绺子。挂布的面子有宽窄之分,宽窄由经线根数的多少来决定。经线长短和根数要通过走绺子来完成。走绺子需要年轻力壮的妇女五、六人,按布匹长度将经线从多个落子上分成绺子,由年长有技术的妇女指挥其他女工,每人手持一根线,按布匹的长度一根一根地完成。按规则通常有460根线、480根线以及520根线3种。根数少,布面就窄,根数多,布面就宽。
第五步是相布。把线安放在织布机上,俗称“相布”。方法是把经好了的线,一头缠在机轱辘上,然后再放到织布机的架子上,把另一头接在拉耙上,转动机轱辘,一边缠绕一边用荆条敲打经线,使浆线时粘在一起的经线散开,直到把经线全部缠到织布机轱辘上为止。
第六步是掏综、闯杼。是将经线通过机杼装置交错着上下分开,以便使梭子通过。掏综、闯杼之后,进行拴机。拴机是经线的最后一道工序,这道工序完成以后,就是纬线的准备工作。
第七步是缠芦葫。就是把纬线放进梭子里以备使用,纬线愈柔软愈好用,所以不用浆。在向梭子里装线时,要用纺车先把纬线缠在中间空的小竹竿儿上,然后放进梭内。
第八步是织布。织布时,织布人坐在织布机的一端,双脚一上一下地踏动机板,在机板的牵引下,挨在一起的两个综总是一上一下地变动着,带动经线一张一合,双手紧密配合,一只手拉动梭子的操纵绳,使梭子带着纬线在上下张合的经线中来回运动,另一只手磕动机杆,将纬线磕紧。这样从头至尾地下来后,就织成了“家织布”。
家织布的图案意境是以以各种色线交织出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来体现的。通过抽象图案的重复、平行、连续、间隔、对比等变化形成特有的节奏和韵律,因而更具有艺术魅力。家织布的用色,大多以红绿搭配、黑白相间、蓝黄穿插,因此图案色彩明快。染色大多为蓝色、槐黄、榴黑、豆灰、泥紫等,色彩古朴典雅,风格粗朴豪放。
家织布以22种基本色线,通过经线和纬线匹配编织,可以变幻出近两千种绚丽多彩的图案,堪称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
由于家织布织造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在当今工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已经很难再见家织布的面。然而由于它那朴实无华,清新耐看,宁静淡然,返朴归真的美,它的超越了热烈华丽,而趋向于回归自然的踏实感,以及家织布所具有的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令许多都市人倾心。在当今社会崇尚绿色,回归自然的消费潮流中,它所具有的纯棉质地、手工织造、民族图案、古老民间工艺等所形成的优点和特色,显得尤为珍贵。
青龙家织布系列产品,是采集于燕山深处的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青龙河流域民间的手工织造、手工染色、手工整形,遵循原始的传统工艺织造而成。在美丽的青龙河畔,那里是满族聚居的地方,所以在青龙家织布里面,也必然会深深地烙有满族文化的印迹。青龙是块历史积淀深厚的土地,满族先世自清康熙九年(公元一六五八年)奉诏“赏赐军功”、“跑马占圈”,自北京迁徙而来,三百多年来,世世代代在这片山青水秀的土地上过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同时,也将独特的满族文化保留至今,家织布就是这段历史的有力见证。如今的满汉农家女,依然能够娴熟地上机织布,满族人家的婚丧嫁娶,仍以长辈馈赠几匹家织布为荣,“家家机杼响、户户织造忙”正是青龙满族农村的真实写照。
2006年,由青龙满族自治县民族工艺厂设计开发,秦皇岛紫红商贸有限公司总经销的“青龙家织布产品”分别在《中国贸易报》、《燕赵都市报》、《中国展览杂志》等相关媒体进行报道,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2006年6月,荣获河北省旅游局颁发的《第二届河北省旅游商品大奖赛优秀作品奖》。
2007年,随着“风河”“吉祥”等商标的注册,家织布产品逐步走向了商业化、品牌化的运作,产品先后得到了秦皇岛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认可和支持,各级领导的热切关注和亲切关怀,给家织布这一传统民俗工艺品带来了极大的动力。传统的工艺、精美的包装,使这纯正的秦皇岛地方特产先后入驻了国家各大部委、机关驻北戴河疗养院商品中心,海港区、北戴河、山海关各大宾馆的商品中心,并迅速得到了旅游者的青睐。
由于家织布是纯手工精心制做而成,凝结着劳动者的辛勤汗水,蕴含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注入了一份思念和祝福。俗话说:“墙里开花墙外香”,我们秦皇岛自己的传统特色产品——“青龙家织布”,走出了秦皇岛,伴随着各地的游客,把秦皇岛人民吉祥美好的祝愿,带到了全国和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