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本会会刊

本会会刊

把一生献给乐亭大鼓艺术事业

来源:未知 时间:2009-01-10 10:13:00

把一生献给乐亭大鼓艺术事业

作者:史丽月 来源: 最后修改于:2009-9-30 15:28:16 点击开始打印

页面地址是:http://60.2.45.68/article.asp?articleid=357
把一生献给乐亭大鼓艺术事业
——记著名乐亭大鼓表演艺术家韩志学、王立岩夫妇
                                           史丽月
 在中国曲艺家协会“送欢笑到基层,走进唐山乐亭主题慰问演出”时,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刘兰芳听了乐亭大鼓表演艺术家韩志学、王立岩夫妇演唱的曲调优美,声情并茂的乐亭大鼓后,非常高兴,称赞他们的乐亭大鼓表演艺术造诣很深,为乐亭大鼓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刘主席在会见乐亭曲艺界人士时嘱托,应该把二位的艺术成就和事迹整理出来,对他们是个肯定,对后人是个激励。事后,遵照刘主席的嘱托,我专程拜访了韩志学、王立岩二位老艺术家,详细了解他们从艺道路的艰辛和所取得的艺术成就。现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一、无悔选择
 韩志学,生于1932年,父亲韩香圃乐亭大鼓韩派艺术的创始人,著名乐亭大鼓表演艺术家;王立岩,生于1935年。1950年韩志学、王立岩同时走上了人民教师的光荣岗位,他们发奋工作,认真教学,成绩突出,都曾被评为模范教师。两人志同道合,后又经人介绍喜结伉俪。
 1961年,时任主管文化的副县长高航舟为了乐亭大鼓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决定选拔一批有培养前途的年轻人充实乐亭大鼓艺术表演队伍,并亲自点将,将韩志学、王立岩调入乐亭县曲艺队进行培养。韩志学自幼学艺,精通乐亭大鼓的演唱技艺和鼓词的创作词格韵律,基础条件很好;王立岩容貌秀美,嗓音洪亮,天赋条件极佳。二人正式拜师学艺后二年,成为韩派艺术的嫡传继承人。从此,夫妻双双走上了为之奋斗一生的乐亭大鼓事业。从艺几十年来,他们牢记领导嘱托,乡亲期盼,在从艺的道路上,无论有多少艰难险阻,无论生活多么贫困,他们都无怨无悔,努力拼搏,为乐亭大鼓事业的传承和发展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心血。
 乐亭县曲艺队成立之初,在韩香圃老艺术家的带领下,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已任,做出了骄人业绩。作为乐亭曲艺队骨干力量的韩志学、王立岩,更是为乐亭大鼓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倾注了一腔心血。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乐亭县也是重灾区,房屋倒塌,人心惶惶。为稳定人心,县里组织精干文艺小分队到各地进行慰问演出。这时韩志学已是任乐亭县曲艺队队长,与夫人王立岩组成第一慰问演出组,到距离县城最远震情严重的沿海渔村海滨村演出。当时的交通条件极差,他们冒着余震的危险,身背行囊鼓板,领一位盲人琴师,步行70多里赶往演出地点。当走到沿海林场时,天已渐渐黑下来,此时,突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在这荒郊野外,没有藏身之地,为了演出,他们只得冒着大雨,在泥泞的土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跋涉,到达海滨村时已到了深夜。村民们知道要来说书的,顶风冒雨早就等上了。见此情景,他们不顾奔波劳累,来不及换下湿辘辘的衣服,就在临时搭建的帐蓬里为乡亲们演出两个半小时的大鼓新段《人定胜天》和长书《烈火金钢》。受灾村民被他们精彩的演出和这种崇高的敬业精神深深感动,备受鼓舞,士气大增,使抗震救灾工作非常顺利。
 类似这样的演出活动数不胜数,虽然都是义务慰问演出,分文不取,却心情愉快,无怨无悔,甘愿奉献,这就是他们做为曲艺工作者的风范所在。
 二、矢志不渝
 1984年初秋,不到50岁的王立岩正处于艺术的巅峰期,本应一展才华的她,却因积劳成疾患了乳腺癌。“癌症”,对于人的生命是多么严酷,但王立岩却能坦然面对。第一次手术后,经过化疗,她挺过去了;1987年又发现癌细胞转移,在这近似绝情的时刻,王立岩仍豁达开朗。她一面积极配合治疗,一面不忘自己热爱一生的乐亭大鼓事业。有时间就在病床上背诵新书新词,潜心钻研乐亭大鼓艺术的精粹,将自己的文学功底与多年的艺术实践相融合,一词一句的揣摩唱法,字斟句酌改编了乐亭大鼓名篇《回杯记》,使这部10余万字的韩派名篇更加完善成熟。同时,还要抓紧时间教授新学员,孜孜不倦的为乐亭大鼓艺术培养人才。
 出院后,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促使她争分夺秒,喊嗓子练功,背书练唱,将公爹亲传的著名中篇乐亭大鼓《回杯记》,经过精心整理,演唱到炉火纯青的境地。韩志学见老伴如此敬业,也帮她搜集整理资料。此时,高新科技光盘制造业日趋火爆,把乐亭大鼓演唱艺术刻制光盘,这无疑是对传承、发展和保护乐亭大鼓艺术极好的措施。在王立岩身体状况有所恢复后,他们决定把乐亭大鼓经典传统唱段刻制成光盘。二位老人倾其终生所有和多方借贷凑了16万元,自己找人绘制录像背景,聘请摄像师、解说员,租赁录像场地,自己带头并动员同道与所教的学员进行演唱,抢救性录制了25个小时的乐亭大鼓演唱音像资料。刚刚完成录像,王立岩因劳累过度,又一次被送到北京一家大医院,进行心脏搭桥手术。在病床上,她还惦记着为出版光盘寻找出版社。出院后,她不顾家人阻拦,拖着病弱的身体,长途坐车到制作现场,亲自监督,逐字逐句地修改每一个唱段,直到满意为止。终于由正式出版社出版了近万套乐亭大鼓音像光盘,为有效的保护乐亭大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北京一位从事旅游业的学者观看了乐亭大鼓光盘后,驱车几百里来到乐亭,找到王立岩拜师学艺;日本学者井口淳子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晓萍亲携四位研究生及美国学者欧达伟、加拿大学者雷海伦等诸多位中外专家学者来向韩志学、王立岩夫妇请教。为使乐亭大鼓更加发扬光大,王立岩老人以真诚求得领导支持,自费成立了“香圃艺术团”,到全县所有乡镇做巡回演出。期间,一些驻北京外国使领馆还纷纷邀请王立岩携弟子前去演出、交流。他们先后为冰岛驻北京大使馆、日本中日友协来华访问团等演出,受到热情欢迎,极大地弘扬了乐亭大鼓这一民族艺术。
 三、誉满天下
 老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王立岩钟情于乐亭大鼓艺术,为她的传承和发展呕心沥血,矢志不渝,精神充实,情绪饱满,对事业无限追求的精神深深人们。因此,当她被病魔困扰时,深得领导关心,同道祝福。一次次病魔不但没有吓倒王立岩,反而奇迹般的越活越健壮。正所谓,行善积德有好报,心底无私天地宽。2005年县里组织春节团拜会,70岁的王立岩,神采奕奕登台献艺,她演唱了精彩的乐亭大鼓名段《塞牙》,博得观众阵阵掌声,都说王立岩是个老神仙,病不倒,神采扬,越来越健壮。
 王立岩对乐亭大鼓艺术的无限追求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扬。
 2004年荣获县级文化事业杰出贡献奖;河北省第三届空中书擂特别奖。
 2005年乐亭县荣获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王立岩老人获得县里先进个人重奖并受表彰。
 2006年6月30日,中国曲艺家协会领导刘兰芳、姜昆、唐杰忠会见了韩志学、王立岩二位老人,再三叮嘱:“你们是国宝级人物,要多多保重身体,借这次乐亭大鼓被文化部确定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二老的作用将会更大,祝愿乐亭大鼓艺术繁荣昌盛,从事曲艺事业的每位艺术工作者健康长寿,事业辉煌。”
 领导的嘱托与厚望是力量的源泉,韩志学、王立岩夫妇更加信心百倍,携弟子表示,决不辜负曲协领导的厚望,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繁荣乐亭大鼓事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兴旺发展乐亭大鼓艺术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