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在《水浒传》中,除描写了梁山泊众位起义英雄外,还着力刻画了蔡京、高俅、童贯三位奸臣,大凡读过该书的人,都十分熟悉。这三人不仅历史上实有其人,而且在辽宋和好时期,主要是北宋末年,均曾作为国家使臣,出使辽国,且途经滦河流域宋辽驿道上的承德、平泉等地。
蔡京(1047-1126年)字元常,北宋名臣。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省)人。北宋“六贼”之一。与北宋政治家、书法家蔡襄是同乡。熙宁三年(1070年)得中进士,始入仕途。蔡京无固定的政治抱负,一切行为均以向上爬为目的,最后竟官至宰相,是个典型的政治投机分子。为抬高身价,他自称是蔡襄的族弟。元丰八年(1085年)二月末,神宗病危,时为开封知府的蔡京,依附于宰相蔡确一党。在确定皇位继承人和变法与反变法斗争中,主张立神宗长子为皇太子,支持王安石变法,遭高太后嫉恨。高皇后主政后,对变法者兴师问罪,蔡确被贬。蔡京旋即见风使舵,转向投靠反对变法的司马光以保官位。宋徽宗即位后,任命蔡京为宰相,蔡京继续推行新法,但由于北宋已病入膏肓,成效不大。靖康元年(1126年),宋钦宗继位后,蔡京被贬岭南,途中死于潭州(今湖南长沙)。
蔡京于宋神宗元丰六年、辽道宗太康九年(1083年),八月乙酉,以奉议郎试起居郎的身份为贺辽主生辰使,西上阁门使狄詠为副使,承议郎驾部郎中吴安持为正旦使,供备库使赵思明为副史,一同出使辽国。
蔡京虽为奸臣,却是一位能臣。据明代《重刊兴化志·蔡京传》载,蔡京及第后,“调钱塘尉,累迁起居郎,使辽(1083年使辽)还,拜中书舍人。时弟卞(蔡京兄弟蔡卞)已为舍人,故事入官以先后为序,卞乞班京下,兄弟同掌书命,朝廷荣之”。仅几年的时间,蔡京就由地方官变成了朝中大臣。蔡京的书法造诣颇高,名列北宋苏、黄、米、蔡四大家之中,主要作品有《草堂诗题记》、《节夫帖》、《官使帖》等。其作品被后人广为鉴赏与临摹。
高俅(?——1126年)北宋末年人。初为苏轼小史(书僮),后事枢密都承诣王诜。因善蹴鞠(踢球),获宠于端王赵佶(即后来的宋徽宗)。宋徽宗即位后,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在任时,宋朝军政废驰。高俅于靖康初病死。
高俅是个令人憎恶的人物。人们对其了解主要来自于《水浒传》的描写。史书记载较少。南宋王明清的《挥尘后录》记:“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史,草札颇工。东坡自翰苑出帅中山,留予曾文肃,文肃以史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这里是说高俅为苏东坡书僮,善抄写。因苏外调至中山府,将高俅送给曾布,曾布婉拒,苏又将之送与了王诜。时王诜为小王都太尉。而这王诜正是宋神宗的妹夫,端王(宋徽宗)的姑夫。一天,在王诜与端王踢球时,一傍观看的高俅面露不以为然之色,端王便让其一试球艺。高俅以高超的球技,得到端王的喜爱而留在身边。端王继位后,高俅也就平步青云了。据《宋史·徽宗本纪》载:政和七年春正月,“庚子, 以殿前都指挥使高俅为太尉。”宣和四年,“五月,壬戌,以高俅为开府仪同三司。”球技给高俅提供了机遇,但他善于为官弄权,才是居高位数十年而不倒的主要原因。如高俅管理禁军,在训练上玩花架子,就极大地迎合了宋徽宗志大才疏,好名贪功的心理。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高俅的禁军比赛开始是“横列四彩舟,上有诸军百戏……。又列两船,皆乐部”。高俅在靖康国家危难之际,仍侍宠营私,受到弹劾。《靖康要录》载:“靖康元年五月二十日,臣僚上言,谨按:高俅……身总军政,而侵夺军营,以广私地,多占禁军,以充力役。”所以,金兵打来,数十万禁军很快瓦解,高俅难脱其罪。
高俅于宋徽宗崇宁四年、辽天祚帝乾统五年(1105年)五月壬子,随龙图阁直学士林摅(辽国回谢使),以客省使的身份,作为回谢副使使辽。
童贯(1054-1126年),字道夫,开封(今属河南)人。北宋宦官,亦为“六贼”之一。童贯虽为阉人,却“状魁梧,伟观视,颐下生须十数,皮骨劲如铁,不类阉人”(《宋史列传227》)。童贯性巧媚。初任供奉官,在杭州为徽宗搜括书画奇巧,期间结识蔡京,在官场上互相支持。后助蔡京为相。京荐其为西北监军,领枢密院事,掌兵权二十年,权倾内外。时人称蔡京为“公相”,称童贯为媪相。宋徽宗曾令童贯西击西夏,因童贯有功,而深得徽宗赏识。宋钦宗宣和二年(1122年),也就是辽中京(今宁城大明城)、泽州(今平泉会州城)被金兵攻破之年。童贯以宣抚黜置使率兵15万,镇压方腊起义,杀死义军7万多人,因功封为太师。宣和四年(1124年)三月应“宋金之约”率军北攻辽南京(今北京),由于宋军腐败无能,两次进攻燕京都被辽军击败,至年末才由金军攻占燕京。五年四月,金太祖在宋朝同意下将原贡给辽朝的“岁币”转贡给金朝,并每年加纳100 万贯作为燕京地区的“代税钱”,燕京地区划归宋朝。童贯虽以百万贯赎得燕京等空城而回,却侈言收复之功。七年,已经灭辽的金兵南下攻宋,童贯本应在太原率军御敌,但却逃回开封,随徽宗南逃。钦宗即位后,童贯被一连三贬,于靖康元年七月被处死,可谓罪有应得。
童贯于宋徽宗政和元年、辽天祚帝天庆元年(1111年)九月,以武康军节度使的身份,作为贺辽生辰副使,随端明殿学士郑允中出使辽国。《宋史》载:政和元年,进检校太尉,使契丹。曾有人不赞成,“或言:‘以宦官为上介,国无人乎’”。这次使辽的重要“成果”是,得遇燕人马植,举荐于朝廷遂造平燕之谋。最后是“以百万贯赎燕京等空城而归”。
童贯这一充满传奇般悲喜剧色彩的人物,开创了数项中国历史之“最”:即中国历史上握兵时间最长的宦官;掌握军权最大的宦官;获得爵位最多的宦官;第一位代表国家出使外国的宦官;唯一一位被册封为王的宦官。
蔡京、高俅、童贯之为北宋奸臣,实属同类。虽生辰不一,但历史却安排他们同于1126年西去。除童贯是被斩首外,其他二人均是病死,可谓天作人合。蔡京之流,加之宋徽宗的昏庸无能,“共同”加速了北宋王朝的灭亡。更为有意思的是宋徽宗、宋钦宗被金人俘获,押解北上,也曾顺着三位奸臣走过的路,过平泉,驻宁城。只不过是他们再也没有回过中原。
历史总是伴随着保守势力与进步势力的斗争而逐步向前发展的。撰写本文之目的不在于宣扬蔡京等三人,而是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以让人们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这段历史。
(作者系平泉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唐山市滦河文化研究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