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本会会刊

本会会刊

王官寨轶事

来源:未知 时间:2011-01-02 11:01:00
    在滦南县城倴城西北有一个村庄叫王官寨,村中大多数居民都是王氏宗亲。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续修的《王官寨王氏家谱》记载:“惟姬姓者则在频阳,频阳后分两派,其乌丸中山又太原所出在汉之初年,春秋时王子成父败狄有功,因赐氏后世居频阳,至战国有东略齐,南略楚,北略燕,波及三晋。至今庙祀不衰者,秦将王翦是也。翦生将军贲。贲生将军离。离生元又生威。威居太原,汉司徒允其后裔,吾琅琊王氏……”
由此可知,王官寨王氏出zi姬姓。周武王灭商,定都镐,史称西周。传21世至周灵王,国都成周(今河南洛阳)。周灵王太子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世人称为“王家”,之后,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秦末汉初,秦朝武城侯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迁徙到山东琅琊和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天下最著名的琅琊和太原两大王氏望族,是王姓中最大的群体,至今至少已有2600年的历史。历史上王氏曾经涌现出许多名人,如秦将王翦,东汉司徒王允,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等。
后来,山东琅琊王的一支迁徙到安徽省宁国府宣城县东豪伯村。明永乐二年(1404年)移民,先祖王文进从安徽宣城县东豪伯村移民至滦州倴城镇荆屾庄。荆屾庄后改名为王官寨,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王官寨王氏家族,历史上曾名人辈出,声名远播。仅清代就曾有多人在朝廷和地方为官。例如:
王蕴,嘉庆年间国子监学正(从七品),其父王协被貤赠为修职郎(正八品散阶),其母邵氏被貤赠为八品孺人。
王化周,安徽宣州卫领运千总。其父王人瑞,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正月被貤赠为武略佐骑尉(从六品);其母徐氏被恩赠为安人;其祖父王忱(王蕴叔父),监生,貤封武略左骑尉
王鉴诚,捐职卫千总。其父王永澂道光十八年(1838年)被赠武略佐骑尉,其母梁氏被赠安人;受封武略左骑尉[此两处的“武略佐骑尉”与“武略左骑尉”是否是同一官职,请与作者查证。——王蓉辉]
王著诚(王鉴诚三弟),捐职布政司理问(从六品),其母孙氏被封安人;其长兄王意诚,道光十九年(1839年)被貤封儒林郎(从六品);其嫂刘氏被貤封安人,妻子李氏被赠为安人。
王永滮,捐职都司(武官正四品)。其祖父王绩盛被貤赠昭武都尉(武散官名正四品),祖母张氏貤赠恭人;其父王笃然被貤赠昭武都尉,其母魏氏被貤赠恭人。
王培曾,清道光二十四年任议叙守御所千总(从五品)。咸丰九年,任刑部员外郎加四级,未及二年,升司正郎,即刑部郎中。同治六年任刑部郎中加二级,后因事牵连被贬。光绪十年官复原职,后不久去世。咸丰十年(1860年)十月二十六日,其父王殿甲被封为中议大夫(正三品),母汪氏被赠为淑人;其祖父王振凤被赠为中议大夫,祖母阚氏被赠为淑人;其曾祖父王永滮被貤赠为中议大夫,曾祖母汪氏被貤赠为淑人。同治元年(1862年),其胞兄王绪曾、王嗣曾被貤封为中宪大夫(正四品),其嫂张氏、张氏被貤赠恭人。
说到王培曾,还有一段传奇故事:
1856年10月,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8月,咸丰帝携后宫逃往承德,其皇弟恭亲王奕留守北京。咸丰帝携皇后钮祜禄氏、懿贵妃和皇子载淳及文武官员急忙向热河承德逃窜途中,王培曾也带领骑兵卫队紧随其后向北京东北方向逃跑。咸丰帝向后观看,遥见万马奔腾,喧嚣尘上,吓得失魂落魄,如惊弓之鸟,连连催促龙车凤辇快跑。当王培曾的骑兵赶到龙车凤辇附近时,见是皇帝、皇后和懿贵妃等,吓得面如土色,赶忙下马跪倒高声请安:“臣救驾来迟,让万岁受惊了,让皇后、贵妃受惊了,臣罪该万死,请万岁恕罪!”咸丰定睛一看是自己的军队,连声说:“好,好,救驾及时,返京回驾后封你为王爷”。王培增这一喊可谓“一字千金”,为他后来平步青云创造了条件。
1861年7月17日,咸丰在承德驾崩,懿贵妃和皇后钮祜禄氏联合恭亲王奕,利用咸丰帝的梓宫回京的机会发动“辛酉政变”,也叫“祺祥政变”,设计逮捕了八大臣,判处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自裁,肃顺斩立决,其他人革职,粉碎了八大赞襄政务大臣的势力。同治皇帝登基后,封先帝皇后钮祜禄氏为“慈安太后”,懿贵妃为“慈禧太后”。 1861年12月2日,两宫太后御养心殿,垂帘听政。慈禧也践行了咸丰皇帝的一诺千金,封王培曾为乐三王,赐王爷府,于1867年在家乡王官寨大兴土木,建造王爷府。
王爷府由府邸、后花园和东西跨院组成。府邸盖有房屋57间(包括管家、家丁、伙计、丫鬟的房间),府邸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80平方米。东西跨院和府邸大院由若干形状不同的拱形小门贯通。对称的耳房、厢房、抄手廊,构成了和谐统一的三个连环四合院。
府内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仿宫殿式建筑,青砖灰瓦,朱梁画柱彩窗,柱子下面垫着雕刻有龙凤精致浮雕的大理石柱墩,典雅精美。主房都是前出廊后出刹结构,厢房是前出廊结构。从南向北依次是府门,左右耳房,两侧厢房,过厅,左右耳房,两侧厢房,正厅,书房、寝宅等等。主房两侧的东西跨院,比主院略小,布局精美,功能齐全。
府内方砖铺地,青色条石砌的月台;大门前摆放着老佛爷赏赐的上马石、下马石,各级朝廷命官路过此地,必须下马朝拜;书房藏有慈禧太后颁布的诏书——懿旨,还有二十张圣旨。
王爷府后花园亭台楼榭,幽雅别致,园内种植四季盛开的奇花异草。
王爷府以后没落了,1907年府邸被毁。据说,有些财产被京东首富乐亭刘石各庄刘家买走,有些财产不知去向。圣旨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县文化馆收藏,现已不知下落。
民国年间,王氏家族也有多人在政界、军界任职。例如:王振兴,任河南、山东两省委员,山东省财政厅厅长;王振声,毕业于德国柏林陆军大学,后任***************************军副军长,1949年率犬沙军部两千多人起义,1951年同刘伯承一同筹建南京军政大学并任总教官;王振明,任山东省政府秘书;王振臣任山东省工务局科长;王振东,在冯玉祥手下任警备区副司令、独立师副师长,与吉鸿昌是结拜弟兄;王希桢,在冯玉祥手下任军法官,先后曾任通县(今北京通州)、山东单县等四个县的县长;王希禹任河南省统税局长,山东省汽车局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王官寨王氏更是人才辈出。据不完全统计,有厅局级干部10位、科学院院士和博士后导师若干、6位博士。
王官寨王氏家族不仅人丁兴旺,而且家道殷实富足的人家很多,他们的财富和商号远近闻名,买卖遍及全国,尤其在东北名声更响。有许多出名的堂号,如成德堂、厚德堂、祝远堂、庆裕堂、会源堂、久裕堂、慎裕堂、振兴堂、洪兴堂、万发堂、庆源堂、绩德堂、中恕堂等等。每个堂号都有相当的财力,在老家王官寨建设的住宅富丽堂皇,有四家都盖有前后四层前出廊后出刹的正房,每层有七八间主房,两侧盖有厢房,气势宏伟。比如,会源堂,不但家有良田4顷,而且在内蒙古等地有许多大买卖。说起会源堂的起家,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会源堂第一代当家人王钟会,有一年冬天到东北贩马,寄宿旅馆。一天夜里,突降大雪,天气非常寒冷。第二天早晨,王钟会起床,推开门发现一个人卧倒在雪地里。近前一看,是一个青年人腿部受伤,已昏死过去。用手一摸,身体尚温,赶紧将其抱入旅馆,精心照料数日,青年人得以重生。青年人要走了,临别时,王钟会又送他些银两作盘缠,青年人感激不尽。
事隔几年,王钟会又去内蒙古和东三省交接处贩马,走到一座大山跟前,突然窜出一群胡子(土匪)拦路打劫,王钟会赶忙上前送礼求情。不料,为首的胡子头儿却噗通一声跪倒在王钟会面前连连磕头。王钟会一愣,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急忙把这个人搀起来。一问才知,眼前的胡子首领竟是当年自己雪地救起的那位青年。
匪首热情邀请王钟会等人上山,设宴款待压惊。酒后,这位青年表示,以后会源堂贩马时打起招牌,保证本山绺子不打劫会源堂“会爷”的买卖,沿途其它绺子也不骚扰,一路放行。自此会源堂的买卖越做越大,不仅置买良田,而且开办了鞋厂及其它买卖,财富越积累越多。
民国年间,会源堂的秀才王荫中先是在河南省当律师,以后任河南省财政部平市官钱局局长,后又任察哈尔商业钱局局长。一次,王荫中巡查察哈尔全省的财务账目,全省各级官吏纷纷送礼。据说送的点心,打开盒子一看,里面全是黄金。王荫中拒收一切行贿,清正廉明闻名。又有一次,百姓经常反映一大商铺买卖不给斤量,王荫中通过明察暗访,得知百姓反映属实,便查封了这家商铺。商铺东家深知王荫中廉洁自律,自己送礼通融肯定碰壁,便让王荫中的结拜弟兄张成三(时任冯玉祥手下一军长)给王荫中送去一盒茶叶,实际里面装的全是黄金。王荫中不但拒收,还和张成三说明了利害关系。后来,王荫中兼任省保卫团总队长,奉命进山剿匪,剿灭了察哈尔省内的多股土匪,各地土匪对他恨之入骨。此后,凡会源堂的买卖,土匪们都一路劫杀,绝不放过,会源堂元气大伤,家道败落。王荫中也因在官场不会左右逢源而被下放回家。
民国年间,时任山东省财政厅长的王振兴的振兴堂家资殷富,成为王官寨的首富。他的父亲王绍高是大地主,有良田12顷,深宅大院,四周建有炮楼,家丁十几人,有五六条枪,昼夜轮流站岗放哨。他有多位同族弟兄在政府为官。其爷爷去世,开吊10天,在村中搭建的灵棚长600米,请全村人吃成桌的酒席。
王振兴的伯父王绍先,叔父王绍志、王绍宗都是地主,每家都有两顷土地和30亩果园。果园位于村东头,各种水果满园。据说,村民可以随便去园内采摘水果,实际谁也不敢去,因为有护园的家丁和狼狗看护。
果园东面有高耸入云的响杨,高三四十米,笔直挺拔,从几公里外远远望去,树冠清晰可见。碗口大的树叶在微风的轻拂下不知疲倦地摇曳,哗哗作响,风大时,声音响彻云霄,几公里以外可闻。
家道殷实的住宅都很讲究,许多人家门前有4米宽的条形石台阶,地面用青砖砌成,两扇大铁门,上面钉有凸起的老虎钉,镶嵌在三间倒坐的门房中间,左右两耳房住着看家护院的家丁及扛活的佃户。
富裕人家的二门楼叫垂花门,砖木拱脊结构,形状像个凉亭,顶上镶嵌青瓦,四角有下垂的短柱,同一间房子相近,雕梁画柱。正面有屏风,左右有门,相当豪华。至于住宅就更讲究了。比如,洪兴堂老八王应阁的房子,南北跨度14米,内部隔有许多小屋,过堂有隔扇,里面虽然幽暗阴凉,但却十分考究。
地主王品端家有三处住房,建筑用料都十分讲究。其中一层主房的一间半,土改时分给了王品尊。上世纪60 年代末,王品尊将这一间半旧房拆了翻盖了五间新房。旧房的地基深2米,全部用青砖砌成,地面以上又用条形石砌了1米高的墙基,白杨木的檩条直径50厘米以上,一根破成了三根用,下搭椽直径12厘米。
王官寨王氏家族为什么人丁兴旺,家道殷实富足呢?传说是王氏的祖坟有风水。王家的祖坟有老坟和新坟两处。老坟位于村东南1里左右,占地50亩,现已被村子包围;新坟在老坟的正南300米,占地120亩。
老坟茔地林木葳蕤,主要生长着松树、柏树和杜梨树。据老人们讲,踏入茔地,微风拂过枝叶沙沙鸣响,大风时林涛虎啸龙吟。茔地里长着许多直径1米多的古柏、古松,树龄均在500岁以上,一般树干高15米左右,20多米的也不足为奇。
尤为奇特的是西南角一棵裸根老松,树干高3米,周长5米,需3人合围。树冠形如硕大香菇,树枝极为茂密,葱茏的针叶长达20多厘米,即使在原始森林里也很少见。儿童从北面的高岗上跳起,抻着修长的树枝攀上去,在茂密的树枝中穿行,再从树中间钻出,然后从3米高的树冠顶部滚落,临落地时用手拽住树枝,防止跌落地下,别有情趣。
不知何故,松仙下面的土壤透过表层白沙,下面竟是红色土壤,它的东南侧被风蚀过的土岗,显露着条条褐红色土壤,而在村落的其他地方则没有这种现象。树下生存着硕大的红色和黑色蚂蚁,鲜嫩而有光泽,头如绿豆大小,身长两厘米左右。松仙被砍后,大蚂蚁也神秘地消失了,就连红色土壤也不得见了,很是让人惊奇。
落脚松树的根完全裸露,似龙爪悬空而生,多数树根直径30厘米左右,个别树根直径足有50厘米。树根由树干底部先向四周伸出,而后垂直长入地下,由树根形成一个蒙古包状空间。树根占地方圆直径8米,离地2米多高。根下面南窄北宽,树根稀疏的地方人们可以随意出入。下大雨时,可容20来人在树根下避雨。树干的西南方向,在高出其他树根30多厘米的地方,有一根垂直于树干横向生长的大树根,直径30多厘米,原来长3米多,直指魏营村。据风水先生说,这根树根对魏营村不利,被人偷偷锯掉了,只剩下60厘米左右的树橛儿。孩子们玩耍时,谁都想占领它,屁股坐在树橛上,双脚踏在其它树根之上,十分惬意;其他小朋友爬满树根,构成一幅美丽的群童戏松图。
老松树的侧枝每根都有12米长,整个树冠状如一顶巨大的墨绿色雨伞,占地近0.8亩,树下见不到一丝阳光。温暖的季节,孩童们三五成群,经常到大松树下玩耍。炎热的夏天,大人们荷锄回家,绕道也要在大树下乘凉小憩一番,凉爽异常,劳作的疲劳一下顿消。
1959年,这棵大松树被砍伐了。当锯割破古松树皮时,树干竟然流出红褐色粘稠状液体,枝叶狂舞,周围刮起阵阵旋风。
树林里还有一棵长着柏斗的奇树。柏斗,即在巨柏横斜的枝柯上,再长出一丛丛环绕树枝一周的树枝丛。树枝直径多为2厘米左右,长1米左右,出奇得苍郁。柏斗像盛开的碧绿绒花,挺拔健硕,蔚为壮观。
茔地东北角还有一棵巨大的观礼松,树干向西南方向倾斜,需两人合围。奇特的是枝杈长得像三层台阶,孩子们可以抠着粗糙的树皮,攀援到树枝的台阶上。树枝台阶层与层相距1米,向上倾斜,如搭建的观礼台一样,每层可容纳三四人乘坐。端坐之上,向东极目瞭望, 4公里之外的古城清晰可见。同时,倾听着松涛的喧笑,享受着天然清爽,真是惬意急了。
茔地中间还有一棵望山柏,也实属罕见。树干高20多米,树顶长着两支直径30厘米的主枝,活像绵羊的两只犄角一样向下弯曲,枝条离地只有1.5米,人们可以攀着树枝一直爬上树顶,坐在树顶上,下面还有放脚的枝杈,可以眺望方圆几十里的景色,往东能见昌黎山,向东北可见60里外的滦县岩山塔。
有位东北籍的战士,在火车上遇我村村民,攀谈起来,他说从东北打到海南岛,没见过我村那样稀奇的大树。
和望山柏枝叶相连的还有许多杜梨树,树干一般直径在30—40厘米之间,树干高在4—5米之间。孩子们往往从望山柏的树枝上直接窜到相邻的杜梨树上,采摘杜梨。
杜梨树是一种落叶乔木,小枝棘刺状,叶长卵形,背面乳白色,有一层白色绒毛,叶缘有粗锯齿,生长缓慢,木质细腻坚硬,常做梨树的砧木。现在杜梨树已极其稀少。
杜梨长相如美国大樱桃一般,从叶腋长出许多长柄,长柄顶端结果。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开花,乳白色花朵绽放,像槐树花一样挂满枝头,别有一番风景。果熟期为8下旬至9月中旬。果实成熟为土黄色或红褐色,粒径2厘米左右,刚刚采摘的果实涩,需放些时日变成黑色时才能食用,品尝起来有面、酸、甜的味道,味道别致。
茔地也是飞禽走兽的乐园。不知道有多少艳丽多姿叫不上名字的鸟在林间驻足,叫声莺婉悦耳,时有雕、猫头鹰等猛禽光顾,扰乱了这里的和谐。墓地还隐藏着各种野生动物,如獾、狐狸、黄鼬、刺猬、蛇、地立杵、兔、鼠等经常出没。
此外,成德堂茔地豪华气派,建有三间青堂瓦舍房屋,并圈有围墙,挖井安磨,常年住着看坟的人家。坟前矗立着许多碑碣,碑下匍匐着特大的赑屃,碑帽雕有蟠龙,气度非凡。20世纪70年代平整土地时坟墓被挖掘,挖出许多金银财宝,有金龟、金娃等。有一老太太掩埋几十年,掀开棺盖,尸骨未腐,颜容未改,绫罗绸缎的寿衣完整无缺。透红的大漆棺椁曾搬到村小学相邻的大队部,颜色崭新如初。
值得一提的还有,祖坟上长有红色蚕茧状的龙凤草,百姓叫铁扫帚,叶子长的像龙和凤的形状。据老人讲,长这种草就是茔地有风水的象征。
王官寨村经过600多年的历史沧桑,尤其经过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古老的建筑都不存在了,唯有三棵大古槐仍枝叶繁茂地生长在村中。据文物部门鉴定,树龄已有670年,属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一棵矗立在村大街中央,树干周长2.3米,高3米,向西北方向倾斜。树干内部已空心,在东南方向有一条30厘米宽的通天口子。古槐共有两根主枝,一条从南面向西延伸,平行于地面高2.7米,长5米。20世纪90年代被大挂车挂断,只剩两米长的树杈。另一根从北面长出,向东南方向延伸,距地面高3米。在此主枝的根部,又向西南方向长出1米长的小枝干,从北面长出的另一根小侧枝,向西北方向延伸。在古槐主干与两主枝交叉处的北面,有25×50厘米的椭圆形圆洞,据说是一根粗大的树枝干枯腐烂后留下的。
另两棵古槐生长在王仲玲家的北门左右,一棵主干高2.8米,周长1.6米;一棵主干高2.8米,周长1.8米,和村中央另一棵凄凉无助的大古槐遥相呼应,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王官寨几百年的历史沧桑。
古槐憨厚笃实,下雨时,人们可躲在树下避雨;晴天,人们又可在树阴下乘凉;它也是儿童们的忠实伙伴,任凭你爬上爬下,玩耍嬉戏也不生气。几百年过去了,尽管树干已成空心,但它们仍然枝叶繁茂。
夏天,古槐依然盛开着黄色小花,秋后结出一串串葡萄干大小、米黄色透明状类似葡萄穗形的果实,果实里面含有黄色透明的黏液。抗战期间,曾用它的色彩染过无数八路军的戎装,堪称为抗日战争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英勇战士。
古槐耐旱、耐寒、耐涝,有极强的抗病能力,一生不生害虫。夏天,大人、孩子们常在凉爽的树阴下纳凉,讲故事,下象棋、军旗,下五福,顶牛,跳绳……做着各种游戏。20世纪70年代,人们晚上经常在树下看电影。它陪伴着村民度过无数个难忘的不知愁苦的岁月。
古槐历经几百年的风霜雪雨,目睹了社会的更替变迁,经受过无数次刀枪剑影和枪林弹雨的洗礼,依然健壮。
20世纪60年代,在村中央老槐树的东北50米处,还曾生长着一棵大枣树,树龄也有 200年左右。笔挺的树干高5米许,直径足有1米,占地面积80余平米。每年大枣成熟期,孩子们都爬上矮墙或猪圈偷枣吃,或用竿子暴打,或用砖头砸,被主人发现,挨骂是常有的事儿。孩子们偷剩的,主人每年还收获两麻袋多大枣,可见枣树之大了。1972年,王向儒家将枣树放倒,由于树干太粗,1米的门口都无法通过。最终枣树被破成四根檩条盖房用了。
在村中央大古槐正北10米处,原来有一座五道庙。进入庙门,大殿前放置这一个红色花岗岩臼形香炉。据说,这种红色花岗岩是李世民征高丽时带过来的,在村子其它地方,还有红色花岗岩碾砣、碾盘等。五道庙的门楣上书“七圣神祠”。每年春节,门上都更换新春联,“无道能追千里鬼;土地善保一方民”就是其一。
五道庙里画满了七圣神的画像,是1935年续家谱时,由邻村毛庄子画家王子祥画的。画像形象逼真,活灵活现。1949年,王子祥参加了全国美术会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被选为美协候补委员。
在大殿的北面墙壁上,由西向东依次是:苗神(管理农作物的神仙,保佑当地百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虫神(治理病虫害的神仙,为百姓粮食丰收保驾护航)、药王(医治百姓百病的神仙)、山神(张着虎爪,相貌狰狞,因为他负责管理山林、果树、野兽、畜禽)、财神(保佑着一方百姓发家致富)、土地爷(土地爷笑口常开,无论从哪个方位、哪个角度观察,都在朝着你笑,保佑着一方百姓财源广进,生活平安幸福),无道神站在中间。
东墙上画的十殿阎罗,个个栩栩如生,面目凶悍。西墙由南向北画着人入冥府的过程:人死后喝mi魂汤,便忘却过去的一切;走过奈何桥,才能进入丰都城。最北面是衣不遮体、身长绒毛的黑色无常,此凶神恶煞专门索取人的魂魄,左手、左腿在后,右腿前弓,右手高举着写着“勾魂取命”的警示牌,甚是恐怖。
庙内还有四只腿的木凉床,每家有丧事,用来停放尸体。还有一只大木箱,内部盛放着御供用品:金瓜、月斧、朝天镫、月光刀、长枪。
每当村里有人过世,亡者的儿子要抱着钱数围绕着香炉左三圈、右三圈拉魂,在家中开了眼光,梳过头,送行到庙前,点香、烧纸、磕头,说上几声出阳间的话,意味着死者离开了阳世,驾鹤西游去了西天极乐世界。然后,在庙前扔小饺子,孩子们都争着抢着吃,传说吃了可避邪免灾,夜间出门不害怕。
王官寨村西头还有座老爷庙,供奉着关老爷的金身塑像。关帝庙前每年都贴副对联:“赤兔马千年自壮;青龙刀万古不磨。”
老爷庙东50米是王官寨王氏祠堂,俗称家庙。王氏祠堂豪华庄重,相当气派,斗拱翘檐砖瓦结构。条形石台阶,瓦房门楼两侧有圆筒瓦墙,内有门洞,后面是三间正堂。现存家谱上有照片,门前有两个持枪站岗的保丁。祠堂常年设人看护,里面盛放着红白事所用器物。逢年过节定期烧香祭拜。
宗祠内的“孝节”二字,是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仁宗皇帝亲手所书。“王氏宗祠”四字为段祺瑞墨宝。王官寨王氏家谱由孔子七十七代孙孔德成和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作序。
宗祠后有两棵耸入云天的子母古柏,亦有500多年历史。前面一棵周长4米有余,主干4米高,而后分成两个枝各高达10米。后面一棵周长2米多,树干高近20米,笔直挺拔地长在庙后。遗憾的是1967年盖村小学时,两棵古柏被伐,制作了全校的桌椅板凳。
村西头还有一栋由几块青石板搭建的一人高的小庙,镌刻着:“有意烧香何必远求圣境;真心向善此处即是灵山。”
(王继东,河北省滦南县第二中学教师,祖籍滦南县倴城镇王官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