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庄史话
来源:未知 时间:2011-01-08 09:44:00
滦河岸边的信庄,是昌黎县平原地区的一个较大的村庄。信庄的数千亩耕地跨越滦河两岸,土质肥沃,物产丰富。如今,信庄的常住人口920余户、2700余人。多年来,从信庄走出去的村民及其后人,遍布全国许多省、市、自治区,在日本和北美、西欧、南亚等地也留有信庄人的足迹。
信庄的先民为明朝洪武和永乐年间从山西、山东等地迁徙而来屯田的移民,有冯、姬、胡、王、董等姓。信庄人在建庄时,恪守信用,遵守承诺,打破按姓氏、地域、地貌命名庄名的惯例,将庄名命名为“信庄”。
信庄紧靠滦河,过去,滦河经常泛滥成灾。清同治六年(1867),滦河改道,使信庄和与其紧邻的高各庄等村被冲毁。信庄被迫东迁重新建村,建立了姬家街、胡家街和王家街;一同被冲毁的高各庄村民在大庙东延长了后大街,建起董家街,在村南面建起东柳地和西柳地。抗日战争后期,建立行政村,将渤河寨、欧坨划归信庄行政村管辖;后来,欧坨又划出单独建立了行政村,而渤河寨一直属信庄管辖。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信庄人养成了敢闯敢干的性格。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国的社会生活开始出现大的动荡和大的变革,有的信庄人便弃农经商,有的出外耍手艺,有的闯关东去做买卖。当时,闯关东的人步行到昌黎县城,买一头毛驴,骑着毛驴晓行夜宿,到达目的地后再把毛驴卖掉。因滦河泛滥冲塌耕地或其它原因失去耕地的破产村民,也被迫拉家带口地挑着担子到关东去谋生。有一个时期,信庄人骑着毛驴或挑着担子闯关东成为一种时尚。闯关东的信庄人有了一定成就后,往往又把家族子弟或亲戚朋友带走,十几岁的男孩跟着长辈闯关东“住地方”学买卖、做生意,是常有的事。也有信庄人为闯关东付出了血的代价。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之变”那一年,沙皇俄国入侵东三省,哥萨克骑兵砍杀和驱赶居住在包括海兰泡在内的江东六十四屯的中国老百姓,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海兰泡惨案”,34岁的信庄人周启与5000多名中国人一起被驱入江中活活淹死。闯关东经商的信庄村民,坚守一个“信”字,不畏风险,艰苦创业。“贸易不欺三尺子,公平义取四方财”,是信庄商人的真实写照;“要想富,开酒(久)铺”,是信庄商人追求的长远目标。和气生财,诚信生财,公平生财,是信庄商人发财致富的诀窍。这些商人挣钱后不忘家族和家乡,大都把金钱带回家乡盖房子置地,在经营土地方面也采用工商业式的经营方式,雇用外省或外乡人到家中做长工,由本家人经营管理。
过去,信庄商人的突出代表人物是张际昌。张际昌的本名为“玉安”,出身寒门,幼年生活艰难困苦,长大后奋发图强,闯关东后历经不懈努力,最终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商人。起初,他在哈尔滨益发和住地方,从学徒逐步晋升为具有人身股的中层掌柜。益发和是一座大商号,总店设在大连,分支机构遍布东三省,业务范围广泛,总经理是乐亭县的孙秀山。孙秀山善于用人和经营管理,生意红火,盈利丰厚。张际昌从他身上学到一套经商之道,并积累了一大笔财产以后,衣锦还乡,在本村盖了全村最阔气的住宅,先后置地500余亩,由本家人雇工自己经营。后来,他又在乐亭县城购置一所带有深宅大院的豪华门面房,开设油坊。东柳地的王月波,在东北也成为一个大商人。起初,他在哈尔滨天丰东做生意,后来自己开设商号天丰裕。他的经营方向是商业和房地产,在哈尔滨主要街道拥有多处不动产,以出租房屋收取租金为主要经济来源,年收入相当雄厚,总家产超过了张际昌(他在本村也置地200多亩)。王家街的田云阁在大连公积栈经商,也回乡置地150多亩。此外,在哈尔滨、长春、奉天、农安、锦州等地经商致富回乡置地百亩以下者,不下一二十户,其中有王遇恩、董则新、田宝正、赵荣久(字德昌)、黄步瀛、王遇贤(字希圣)、周财(字具三)、李参章等人。这种工商业资本与土地的结合形成了信庄所特有的经济形态。由于商业、手工业的空前繁荣,留在家乡的不少信庄人则是离土不离乡,弃农耍手艺。“家趁万贯,不如手艺在身。”当时,信庄涌现出一批木匠、瓦匠、白铁匠等手艺人,粮行、猪行、牲口行等“经纪人”。胡家街的周俊是著名的泥瓦匠。他是昌黎县建筑业两大能工巧匠之一,昌黎城南的不少庙宇和豪门望族的深宅大院,大都是他带人施工修建的;他还培养了一大批徒弟,其中包括其儿子周自恩。周自恩苦学父艺,也成了一名巧工匠,父子俩在请末民初的庙宇建设上留下了许多绝活细活。后大街的冯氏家族几代人都是船匠,在滦河两岸设摆渡口,为本村和沿岸各村提供舟楫之便。
信庄人代代相传的诚信品德,早已融入信庄人的血液里。轻财重义,视诚信重于生命,周春升就是一例。周春升,字星筮,从小在长春学买卖,在天津“住地方”,日本投降后去了香港,受聘到本地双坨人周庆恩在香港开设的天孚商行任襄理。天孚商行主要从事进出口贸易,从西欧和北欧进口工业品销往内地,再从内地出口农副土特产品销往欧洲。后来,天孚商行在上海开设了分行——天和商行。周春升在天和商行任副理时,结交了上海一些著名的大商人,与荣毅仁、包玉刚等都成了好朋友。解放战争后期,东北野战军围困长春时,在东北各大城市经商的朋友,大多对***************************的工商业政策不了解,纷纷将资金汇到上海周星筮名下。当时,上海经济混乱,通货膨胀,资金贬值很快,若以保值为由,将这批资金用于自己或本公司的经营活动,无可非议,但周春升没有辜负朋友们的的信任,坚持诚信至上,以汇者的名义,或换成黄金,或买成货物,使之最终没有贬值,反而有所增值。此举深得受益者和公司同仁的称赞。1947年,解放区需要大批西药和化工原料,周春升应天津中共地下工作人员的请求,利用任天孚商行在天津开设的分行——信诚商行经理的方便,从西欧进口西药和化工原料,通过天津的中共地下工作者销往解放区,再从察哈尔、绥远、鲁西北等地收购皮毛和其它土特产品销往欧洲。平津解放后,这宗进出口生意得到进一步扩大,信诚商行成为我国北方最兴旺的国际贸易行,上海的荣毅仁、香港的包玉刚等一些著名的大商人也参与了该商行的业务活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封锁台湾海峡对我国实行禁运,卡死了我国通往海外(包括香港在内)的一切航道,英国也卡死了港澳到内地的一切通道,对我国实行了全面经济封锁。当时,信诚商行恰好从意大利进口一船货物,雇用的挪威商船已经运到天津停泊在塘沽港,卸货后本应再装船运往香港或其它国家,但是已遭禁运,只好将空船放回。这不仅是周春升个人经商史的终结,也是当时我国大陆民营国际贸易的终止。货物脱手,卖了八千余两黄金,如何处理这笔资金,成为周春升人生之路的抉择点。本着诚信至上的原则,为不失信于东家周庆恩,周春升冒着做牢房的危险,将这笔资金汇至香港。后来,在五反运动中,他主动向政府交待了这次逃跳外汇的违法行为,被判罚款二十四亿人民币(旧币,折合黄金2400两)。他倾尽所有,上交了一亿五;当时,政府知其为责任人而非财产所有人,才不了了之。
信庄人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过程中,还逐步养成了忠贞、孝悌等品格。老信庄人和高各庄人共建新信庄时,在村子中间集资建了一座二圣庙,取名“忠孝祠”。俗称“大庙”的二圣庙坐北朝南,有前院和后院,前院建有正殿和钟亭碑亭,后院建有后殿和配殿。庙门上方刻有“忠孝祠”三个大字,庙门外有一个大广场。正殿为雕梁画栋、五脊六兽式建筑,殿门外天井筑有高台和台阶,左右有钟亭碑亭烘托,气势宏伟壮观。殿内神座上塑有两尊金身坐像,右为武帝关羽,左为二郎神杨戬;左右两侧站台上,每侧各塑有彩色站像两尊,右侧为关平、周仓,左侧失考;左右两面墙壁上画有彩色壁画,右面为关羽的故事,左面为二郎神的故事,色彩分明,栩栩如生。后殿为庄头、会首办公或议事用房,配殿存放全庄公用物品,如锣鼓戏装等文化娱乐用品。大庙平时香火不断,每逢年节更是香烟缭绕,钟声连绵。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关羽关老爷的生日,全庄敲锣打鼓放鞭放炮,各家各户杀猪宰羊,接亲唤友,大肆庆贺,晚上在大庙广场上有驴皮影连演数日。每年“闹正月”,大庙是村民们文化娱乐活动的中心,表演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推花车等民俗舞蹈,所需经费均为大户人家赞助。
忠孝祠的建立推动和巩固了村民们的宗教信仰。信庄人的信仰是以供奉祖先请求祖宗保佑为主的多神论。各街村头共建有土地庙7座,各家各户都供有祖宗牌位和灶神、门神、财神、喜神等。村民坚信“头上三尺有神灵”,不管走到那里神灵就跟到那里,时时刻刻监督着你,只准你与人为善做好事,不准你坑诈拐骗做坏事。此外,有一些人信仰佛教,供奉弥勒佛和观世音菩萨,吃斋念佛,行善积德。上世纪30年代,信庄还曾流行“佛教会”。“佛教会”的正式名称是“世界新佛教学会”,是抗战初期从滦河西岸的倴城传入信庄的,在信庄设有坛主。
习文练武,拜师学艺,是信庄人祖辈留下来的习俗。以往,人们多习练拳脚、棍棒、刀枪;到民国初年,富家子弟又增练“快枪”(即洋枪)。由于不少人弃农经商和闯关东做买卖,无形中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经商与务农不同,出外经商需要与人交往和算账,不识字寸步难行。起初是办私塾,全村共有多家,数目多规模小,每家也就是几名学生。到了后期,较为有名的私塾先生有胡玉恒、李绍棠、胡开祥等。不论是习文的先生,还是练武的师父,都是把“文德”、“武德”放在首位。孩子们入私塾先学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启蒙读物,然后再学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易经、尚书、礼记、春秋)等孔孟经典。民国初年,新学兴起,东柳地胡万永在村南端率先兴办学堂,人称“南学堂”。各家子弟纷纷到学堂念书,邻村欧坨、渤河寨的孩子们也来南学堂念书。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为适应入学人数的激增,胡家老二胡光玺发动全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学堂原址重建校舍。张际昌、王月波等一些富户带头捐款,仅张际昌一户就捐200块现大洋;其他民户也争先恐后地出工出力。校舍建成后,改学堂为学校,命名为“日新学校”。全校共有四个年级,学习内容有国文、算术、修身和常识等,并开设有尺牍和珠算等课程。教师有本村人,也有外乡人,先后有多位北大、北洋等大学毕业的教师任教,其中还有一位留学生;后期的教师有王树职、田新正、胡寿朋、张凤伍、戴子建、李明臣等人。不管课程和教师如何变化,学校的传道授业的宗旨不变,始终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把“修身”视为一门主课。当时,日新学校的道德教育是把孙中山提出的“新八德”,即“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并谱写成歌曲教学生学唱。
坚持“武德”的练武之人,在保卫家乡的安全中也为信庄人争了光。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民国十一年(1922年)和十三年(1924年)的两次直奉交战,昌黎境内都是战场;到民国十七年(1928年),靖安一带又成为奉军与直鲁联军激战的主战场。一些战败的散兵游勇,就地落草为寇,明火执仗,打家劫舍,绑票索财,拦路劫道,搅得各村鸡犬不宁,人心惶惶。为了保卫本村自身安全,各村相继组建保卫团,信庄也不例外,练武之人纷纷参加保卫团。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滦东地区出现号称“东亚联合同盟军第一军”的一股较大的匪帮,匪首张魁元外号叫“老耗子”,他们从口外流窜到抚宁、昌黎境内,到处抢劫财物,奸淫妇女,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为了消灭这股土匪,昌黎县有关部门发动各村联合起来,集中兵力共同围剿,以胡光玺为总指挥,带领武装人员前往抚宁,协助河北省保安队一举歼灭了这股土匪。剿匪队伍凯旋归来时,学生和村民全部出动夹道欢迎,并举行庆功大会,表彰他们为民除害的功绩。村民们一致赞扬胡光玺文武双全,既能办教育又能领兵打仗。胡光玺的威信大增,被村民尊称为“胡二老爷”。
信庄人注重教育,为村民子弟接受更高一级教育,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早在清朝光绪年间,胡光璧就考中了举人,他曾于民国初年在山东省郓城县任县长多年。其五子胡霭玉(字啸天)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曾任伪南京政府交通部邮电司司长;新中国成立后,***************************总理念其学识渊博,会多国语言,人才难得,特意保护下来,使他后来成为国内有名的翻译家。张际昌的三子张福云、四子张瑞云也都是大学毕业,颇有一些成就;张瑞云多年在北京市林业局工作,曾任北京市西城区副区长。其孙张立成曾在北京大学读书,1945年台湾光复后,国民政府从北平各大学选一批大学生去台湾教国语,他被选中去了台湾,后来定居日本。
抗战时期,到信庄和赤崖一带开辟地区的黎晓天(本名刘云鹤),后任冀东十六专署教育科长,对教育工作格外重视,除举办民校、夜校、扫盲班外,还动员一些大龄姑娘到南学堂正式就读,如王淑娴、胡荫兰、张端芳等人,培育了一批能读书写字的妇救会干部。1943年,党组织选送一些青年去延安抗大学习,其中田桂荣后来又被选拔去莫斯科留学,回国后在甘肃兰州军工部门工作。1945年2月,抚(宁)昌(黎)联合县在赤崖组建抗日中学,主要任务是为解放区培养干部,信庄党组织选送李丰宝、李丰财等人去学习,后来都到军队工作,其中李丰财在军队病故。日本投降后,昌黎抗日中学迁到姜各庄,改为昌黎师范学校,信庄党组织又选送周春宝、李秋菊、李秋云、李光耀等人到该校接受培训,脱产参加革命工作。这些人后来都成了所在部门的骨干,其中周春宝曾任承德市商业局局长、财政局局长、财委主任等职,李秋云曾任承德地委组织部长,李光耀曾任承德地区人事局局长。
信庄人从移民屯田始,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逐步养成了睦群、爱乡、爱国的品格。特别是在清末民初闯关东的一些信庄人,在东北深受大鼻子(俄国人)和小鼻子(日本人)的气,从心眼里痛恨外国侵略者。14岁就离家去东北学买卖当学徒的张其羽(本名张凤翙),就是在学买卖当店员的过程中产生了较强的爱国主义思想的。“九一八”事变后,他回到家乡,在任信庄保卫团书记员期间,结识了滦河南岸木瓜口村的***************************员岳泽普,于1933年由岳泽普介绍,秘密参加了中国***************************,成为昌黎县的第一个***************************员。张其羽入党后,离开了保卫团,以串学校卖文具为掩护,发售进步书刊,散发传单,在滦河两岸各村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他在信庄以本家兄弟张凤岗开的小铺为依托,秘密培训抗日积极分子,其中有李秋富、黄家强、胡霭军、张凤楼等人。1936年,他到滦河南岸的程庄教书,利用教师身份宣传抗日,培训骨干,并在信庄日新小学教师中培养了一批抗日积极分子,其中有张凤伍、王树职、田新正、胡寿朋等人。1937年12月,中共冀东党组织在李运昌的领导下,准备发动冀东抗日武装大暴dong,昌黎县由信庄的***************************员张其羽负责。1938年8月4日,冀东抗日武装大暴dong爆发以后,张其羽带领信庄的黄家强、李秋富、冯德盛、田广效、胡蔼军、冯裕兴等,会同欧坨的保卫团团总李盛瑞及其带领的张兴舟、王凤梧、王长虹等,计30余人,攻破了赤崖镇伪警察分所,缴获了30多支枪,举起了抗日暴动的红旗,在赤崖成立了司令部。随后,赤崖暴动队伍与大营人丁万有领导的抗日武装队伍汇合在一起,组成一支抗日大军。后来,起义队伍发展到五六千人,被编成华北抗日联军昌黎支队,由丁万有任司令员,张其羽任政治主任,下设5个总队。昌黎支队建立后,曾两次攻打昌黎县城,突袭朱各庄、石门两个车站。10月中旬,昌黎支队奉令前往平西整训;22日,部队在遵化境内的宫里村受到敌人围攻,遭到惨重损失,丁万有等100多人壮烈牺牲,刘成玉和王二虎等两个总队长回到昌黎投降了敌人。大暴dong失败后,张其羽回到信庄秘密开展抗日活动。1939年2月,上级党组织决定张其羽出任华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分区司令部昌(黎)乐(亭)办事处主任,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建立抗日武装,开展统战工作。同一时期,他在信庄秘密发展“二老小”、田复洪、田文会、李秋富等人为地下党员,并组建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为“二老小”。当时在信庄建立的基层党组织,是昌黎县境内滦河北岸地区最早建立的党组织。“二老小”的姓名失考,她是李蕴芳的二姨太,与滦河南岸木瓜口村的***************************员李运昌关系密切,思想进步,活动能力强,群众威信高,对信庄党组织的建设和其他革命工作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后来,八路军的一些领导干部和伤病员经常住在她家,区委书记王仲元重病,就是住在她家,由她服侍照料直到痊愈。1939年冬天,经过张其羽的争取教育,原抗联昌黎支队第28总队队长、投降日军出任驻赤崖伪警备小队队长的刘成玉反正。1940年春天,张其羽带领刘成玉小队和其他秘密武装人员夜袭姜各庄据点,击毙投降敌人后出任伪警备中队队长的王二虎,拉起了有100多支枪的武装队伍。1940年夏天,张其羽带领刘成玉等到赤崖举行了“二次暴动”;同年秋天,他被派到平西抗日根据地学习,学习结束返回冀东途中遭到敌人追击,不幸壮烈牺牲。
1941年春天,黎晓天、方非两位同志到滦河下游开辟地区,秘密发展党员,组建抗日政权和秘密党组织。黎晓天先后介绍周春育、张乐山、田清正等人,方非介绍王有春、胡荫清、王树藩等人秘密参加了***************************。同年秋天,在信庄组建了秘密党支部,由胡荫清任书记。与此同时,还组建了不公开的村政府,由张乐山任村长,周春育任指导员。1942年,信庄的党支部发展较快,先后吸收胡荫贵、周玉清、田桂荣、张瑞兰等加入党组织。1943年,秘密党组织进一步扩大,发展了一大批新党员,其中有马志鸿、周春宝、王玉俊、李秋菊、李光三等人。同年,抗日政权走向公开,摧毁了伪政权,组建了民兵、妇救会、老头团、儿童团等群众组织,李秋富任民兵中队长,周春育任民兵中队指导员,胡萌兰任妇救会主任,冯文忠任儿童团团长。从此,信庄人的抗日救国热情空前高涨,纷纷参加各种群众组织,积极完成抗日政府交给的各项任务。当时的形势是敌强我弱,八路军大都采取化整为零,分散出击,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民兵的主要任务是搜集情报,安排食宿,清理战场,救护伤员,掩埋烈士,掩护部队转移等工作。周边地区有战况,大多是由李秋富和周春育带领信庄民兵完成的。日伪军来“清乡”时,在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张乐山带领原保甲长维持,另一部分村干部则带领群众向河西、河南转移,俗称“跑敌情”。按照上级“利用上层、发展下层”的要求,党组织积极开展统战工作,使一些大户人家也能拥护、支持和参与抗日活动。他们利用自家住房多的特点,主要接待八路军干部和伤员的食宿。当时,信庄成为滦东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的一个堡垒村,八路军的一些部队愿在这里整训,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愿在这里办公或开会,冀东军区的司令员李运昌,十二团团长曾克林等领导干部,都曾在信庄住过。八路军的干部,有好几位是在信庄找的对象,和信庄姑娘结的婚,如后来任冀东十六专署科长的黎晓天和周玉清,冀东供销社主任曹子栋和张瑞兰,还有尖兵剧社的韩大伟和胡庆兰等。这些姑娘结婚后,均脱产参加了革命工作,跟随丈夫一起南征北战,其中周玉清从冀东转战到辽东、辽南,后到热河,曾任承德地区财委主任,后来调到河北省委工作。到1944年春天,抚昌联合县在抚宁、昌黎铁路以南地区成立,信庄和赤崖一带先划入第二区,后划入新建的第四区,区委书记为王仲元。当时,区委对信庄党组织的建设格外关心,经王仲元之手,把信庄村先后组建的两个秘密党组织合并,重新建立了党支部,李光三任书记,党员人数达到60余人。抗战后期,信庄有的青壮年参加了八路军,其中有张凤伍、周春和、张兴云、田诚等人。从信庄走出去闯关东的人,也有的在当地参加了抗日活动或革命队伍,其中有田秉正、田学孔、周国喜等人;田秉正于1944年受东北抗日组织委派到家乡开展工作,被日本特务俘虏,在石各庄被杀害。
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场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从这一年夏天起,人们经常看到美国盟军的B-29型轰炸机去东北实施战略轰炸。9月8日,美国盟军约百架B-29型轰炸机,由成都基地起飞轰炸鞍山和本溪,其中一架在返航时发生故障,坠落于范庄子村西。当时,信庄的胡荫青、李光三、周春育等人正在后七里庄参加抚昌联合县工委举办的党员干部培训班学习,与其他学员和民兵们一起参加了营救盟国盟军飞行员的行动。他们在返回本庄的途中,到范庄子村西观看了把一座坟地的大杜梨树揽腰撞成三截才停了下来的坠毁的飞机,每个人拣了几块碎片,做为营救盟军飞行员的纪念品。胡荫青圆满地完成了护送获救的7名美国飞行员到铁道北孟柳河一带革命根据地的任务。
1945年初春,敌人做垂死挣扎,昌黎守敌纠集周边一些据点的日、伪军数百人突袭信庄。当时,包括信庄村干部在内的各级干部都在滦河南岸的程庄开会,村民们得到敌情消息太晚,没有像往常那样离村躲避。敌人进村后翻箱倒柜,抢夺财物,不少妇女惨遭蹂躏,张际昌的孙女张淑霞被打死,区小队7名战士在河边掩护群众向河西转移时壮烈牺牲。
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抚昌联合县工委、办事处改建为昌黎县委、县政府,由郝炳南任县委书记,周建平任县长。同年10月,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其中有筹备召开国民大会的条款。为落实协定,冀热辽行署派干部来昌黎县主持推选解放区的国大代表,全县选出两名代表,一名是县委书记郝炳南,另一名是信庄的周春育。后来,蒋介石背信弃义,撕毁协议,国民大会代表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抗战结束后,信庄人进一步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反对内战。1945年10月30日,***************************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八军军长高树勋率新八军一万多人在邯郸起义。一个月后,信庄人在赤崖参加了“昌黎县军民欢迎高树勋将军起义大会”,会上有县领导讲话,抗日中学学生演出了歌颂高树勋将军起义的话剧。日本投降后,美军第七舰队海军陆战队于1945年10月从秦皇岛登陆,进驻北宁铁路各个车站和主要桥梁。1946年7月,驻守在留守营车站附近一座铁路桥梁的美军海军陆战队7名士兵,乘汽车侵入昌黎解放区,向村民开枪挑衅,被民兵解除武装扣留,押送到当时的昌黎县委机关驻地赤崖学校。7月24日,“军调部”三人小组来到赤崖,与我方谈判解决被扣押的7 名美军士兵问题。信庄人获悉美、蒋代表来到赤崖,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与邻近各庄的村民一起,集结在通往赤崖的道路两侧,夹道向通过的美、蒋代表抗议shi威。经过谈判,美方代表不得不向我方赔礼道歉;之后,我方将美军士兵释放。
1946年6月,***************************发动全面内战,向解放区大举进攻。这一年初冬,***************************军队的第92军进攻冀热辽解放区,逃亡到昌黎县城的地富分子组建了俗称“伙会”的“还乡团”。1946年12月,昌黎伙会在副总队长苟采臣的带领下,和***************************92军一个团共2000余人分两路向路南扫荡,沿村搜捕和杀害干部、党员。当时,信庄所属的五区的区委在上各庄开会时被敌人包围,大部分区干部经过激战后牺牲,区委书记王仲元带人冲出村外后,被伙会大队长、三座院的石春富赶上杀害在村外,全区的秘密资料,其中包括党员名单落入石春富之手。区长葛世杰被俘,被押至昌黎县城后在北门外沙河边上被杀害。区委委员王自忠叛变投敌。当时,昌黎县委机关正在赤崖,决定分散向路北转移,县委书记郝炳南率领部队向北转移时,在马踏甸与敌人遭遇,突围转移到新集附近时中弹牺牲。伙会在各村搜捕党员和村干部,苟采臣在赤崖一次就杀害党员和村干部13人,其中有信庄的治安委员胡玉昌,欧坨的村长王维田。在那腥风血雨的日子里,信庄的党员和村干部几乎都逃到了外地。到1947年2月,昌黎境内解放区的党政组织大部被敌人破坏,革命形势由高潮转入低潮。后来,县长周建平和新任五区区长孔静轩等同志,在滦河两岸各村庄向群众宣传革命形势,鼓舞群众斗志,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包括信庄在内的基层党政组织、民兵组织逐渐恢复。1947年5月,冀东军区为收复失地,组织了滦东战役,向昌黎县城发起进攻,于5月18日占领昌黎县城,歼敌3400多名,缴获大量军用物资。为了支援滦东战役,区委统一组织一批有运力的村民,为野战旅运送给养和军粮,信庄的田由正、胡荫贵等人参加了这次支前活动。5月18日,田由正在铁道北为攻城的野战十旅运送给养时,遭遇***************************飞机扫射,身体受伤,车被打坏,骡子被打死。
经过这次血与火的洗礼,信庄人的革命意志更加坚定,革命觉悟进一步提高,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出现了一种从保家为国到舍家卫国的重大转变。先是一些逃到外地的党员,与当地党组织接上了头,参加了当地的革命工作。如周春育就是在昌黎县城与地工人员接上头后,在昌黎、天津等地做起了地下工作。后来是一大批青年纷纷参军,在1947年形成了高潮,先后有李锡玉、冯裕军、冯裕才、黄家诚、姬廷云、王占国、王占波、王占君、王占彭、周春富、田复海、王占海、胡萌州、冯占甲、李光荣等光荣入伍。到1948年大扩军时,***************************员王树藩带领冯文忠、李锡才、周春长、周广英等数十名民兵,成建制地参加了十三军分区的第49团,王树藩任指导员,菅治文任连长,赵凤来任副指导员,田清正任副连长。后来,这些人除少部分复员回乡外,绝大部分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王占国一直在军队工作,病逝前是一位师职干部。王占波从军队到地方从事医务工作60多年,成了远近闻名的放射线科专家,曾任秦皇岛市第二医院书记兼院长。有些人在战斗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田文兰、黄家诚、冯焕有在本县境内战斗中牺牲,李元和、姬梦祥,冯文祥在滦县榛子镇战斗中牺牲,田德纯在乐亭胡家坨战斗中牺牲,王占海在著名的太原战役中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姬廷云、王文贵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为国捐躯。最值得信庄人引以自豪的是周春富,他成为一名空军战斗英雄。他的壮烈牺牲,曾得到过***************************主席的亲自过问与关怀,他的名字和事迹被收录到1979年出版的《辞海》的条目之中。
(作者曾多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服役, 1982年转业到北京市第二轻工业局党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