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本会会刊

本会会刊

马拉火车的地方

来源:未知 时间:2012-01-02 10:03:00
原来一直以为,除宋家营村两株银杏树外,丰南地上文物已荡然无存。仔细想来,也不尽然: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中国第一条自建标准轨距铁路——唐胥铁路,还有煤河,不也可视之为文化遗存吗?在如今四通八达的铁路线上,这段不足10公里的铁路,己是微不足道,当年在这里铺下的钢轨和枕木也早已杳无踪影,可原来的路基犹在,京哈线上的火车依旧沿着旧有路线奔驰着。同样,历经沧桑的煤河,虽然早已丧失了舟楫之利和灌溉功能,继而沦为一道排污之河,但河流犹在,又几经治理,终成丰南一道景观。
这条铁路,这条河流,丰南人是一直引为自豪的。前者创造了一项中国之最(中国第一条自建标准轨距铁路),后者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也有过独特贡献,更直接催生了我们居住的这座小城。有人甚至说,它们的诞生,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带来了黎明的曙光。
这些说道,都有道理。唐胥标准轨距铁路的建设,为中国铁路规范了标准(4.85英尺),奠定了此后铁路大发展的基础。就其所树标准(轨距)而言,委实意义重大。东邻日本最初采用的是3.6英尺的窄轨距,后来不得不拆除重建。上海吴淞铁路(中国另一条最早的铁路)采用的是2.6英尺的更窄轨距,刚刚运营即被拆除。唐胥铁路采用的标准轨距,原为英国轨距标准,因许多国家最初的铁路都是英国人参与修筑的,这个英国标准也就推行到世界各地,最终成为国际标准(世界上的许多事情都是这样,捷足先登者方有话语权)。
这一标准的确立,很快成为中国铁路的规范。因此说,唐胥铁路标准轨距的确立,对中国铁路此后的发展,极为重要,从而也实现了其设计者金达的宏愿:“这条铁路一定要成为他日巨大的铁路系统中的一段。”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如此。
煤河亦有其辉煌之处。在铁路贯通津沽之前,这条运河是开平煤主要的外运通道。想当年,唐山煤炭从这里外运,天津来的货物从这里集散,煤河运输繁荣一时,“商艘客舰,樯密如林,来往洋轮,疾于奔马”,河头小镇由“萧索荒村”而为繁忙之“水陆码头”,以至“两岸洋楼花坞,月不接赏”,桥旁水畔“列肆鳞比,人烟辏集”。这一辉煌就是几十年。
唐胥铁路与煤河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迹,尤其对丰南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难怪家乡人们对它们津津乐道,并引为自豪。
但是沉下心来掂量―番,又觉得这项中国之最和这条所谓的“母亲河”(某些人的说法),留给后代的不仅有自豪,也有深沉的思索。
先说唐胥铁路,这项“中国之最”若放在世界的角度上,其份量陡然犹轻了许多,甚至真的有点微不足道起来。
首先,从修筑年代来看,我们的唐胥铁路不仅落后英美,而且比主要邻国落后许多年。
1825年,英国斯托克顿——达林敦之间的铁道通车。这是用机车牵引列车在轨道上运输方式的开始,也是世界铁路史的开端。自英国建成第一条铁路后,美德等国相继开始修建铁路。唐胥铁路通车于1881年,世界上已有26个国家建有铁路,并开始营运。其中,英国第一条铁路比我们的唐胥铁路早56年,俄国早44年,印度早28年,我们东邻日本的第一条铁路也早于我们9年。(详见下表)
国家和地区 开始营业年份 国家和地区 开始营业年份
英  国
美  国
爱尔兰
德  国
比利时
加拿大
古  巴
俄  国
奥地利
荷  兰
意大利
捷克斯洛伐克
瑞  士
1825
1830
1834
1835
1835
1836
1837
1837
1838
1839
1839
1839
1849
列支敦士登
牙买加
匈牙利
丹  平
西班牙
墨西哥
秘  鲁
智  利
印  度
巴  西
挪  威
澳大利亚
日  本
1844
1845
1846
1847
1848
1850
1851
1851
1853
1854
1854
1859
1872
这是唐胥铁路与此前修筑铁路的26个国家开始运营年份的比较。再说机车,1882年,胥各庄修车厂制造的“龙号”机车以“陡增四十倍”于骡马的“运输之力”往来于9.8公里长的唐胥铁路之时,英国人乔治・史蒂芬1771年造出的世界第一台蒸汽机车已经诞生了一百多年;彼时,我们另一个近邻俄罗斯已拥有229辆机车和3800公里的铁路。当我们今日为丰南拥有这样一项中国之最而感到些许自豪时,也应知道这“第一”之间的差距,以及差距之中的事情。
再者,我们的唐胥铁路,其修建过程一波三折,其决策之往复艰难,修筑之政治风险,也世所罕见。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经过太平天国运动和鸦片战争,大清王朝已是千疮百孔。此时,以蒸汽机和铁路为中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正席卷欧美大地,所经之处,生产力空前解放,国力为之大增。而江河日下的清王朝依旧抱残守阙,不图革新,对维新之举一概打压。当修建运煤铁路(唐胥铁路)的奏折上呈朝廷时,虽有洋务派李鸿章等极力陈说,还是在顽固守旧派的喧嚣中一再搁浅。
更加火上浇油的是,期间英商怡和洋行集资擅建的上海吴淞铁路营运未几,因轧死一名中国人,引起舆论大哗,本来就反对修筑这条铁路的清政府遂以28万两白银将吴淞铁路买下拆毁。这件事对修建唐山运煤铁路是个沉重打击,李鸿章再不敢谈修铁路之事,改由胥各庄到芦台先挖一条运煤河代替铁路,开挖煤河就是在这种不得已的情势下退而求其次的结果。
这些改革的先驱者们还是应该被铭记的。他们在购买煤河地亩时,一并悄悄买下来唐胥铁路的路基19.4亩,后又冒着杀头危险,秘密修建唐胥铁路。这种置仕途前程乃至身家性命于不顾的精神,在封建******************桎梏中,也算难能可贵。
在世界铁道史上,秘密修铁路,也算是一项世界之最吧!
想一想当年修路的情景,让人感慨不已。不过,也多亏了当年通讯不发达,当一群头戴花翎的满汉大臣坐轿骑马,被请到开平矿物局视察之时,他们对这条秘密修筑的铁路仍然茫无所知。当他们登上一辆特别的花车,品茗畅谈之时,悄悄驶出的“龙号”机车已挂上花车,于不知不觉中向胥各庄开去……这时,车上的大臣们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快速行驶的新奇与快意,以及火车运输的巨大效益,终于让他们心悦诚服了。自此,朝中对修建铁路的舆论开始转变。
第三,唐胥铁路通车之后,其牵引动力之争,也世所罕见。
1881年,唐胥铁路投入运营,最初以骡马拉着煤车,在铁轨上缓缓行进。这是尚无牵引车时不得已之举,并不可笑,别的国家也出现过此种事情。但是,当龙号机车制造出来而代替骡马,并显出巨大优越之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以“震动东陵先王神录不安”“黑烟冲天,有伤稼禾”等愚味理由,勒令机车停驶,复以骡马上路,这就滑天下之大稽了。你想唐胥两地距遵化东陵,相去二百余里,区区火车震动能奈其何?一台机车所冒黑烟,对沿路庄稼又能造成什么影响呢?看来,反对新事物,总会找到理由,不管这些理由多么荒唐可笑,愚不可及,可一旦附于皇权,就有了令人生畏的生杀予夺之力。后经李鸿章、唐廷枢二人多次恳奏,清廷方准正式运行,又几经周折,蒸汽机车才得以使用。
第四,从世界各国第一条铁路通车典礼的规模与官民重视程度上,也可从中窥见唐胥铁路的尴尬。
1825年英国第一条铁路(斯托克顿——达林顿铁路)通车典礼那天,万头攒动,鼓乐喧天,盛况空前,蒸汽机车的发明者与制造者乔治・史蒂芬亲自驾驶,牵引着38节车厢,载着450名乘客,以每小时十五英里的速度,在礼乐声中呼啸前进。
1837年俄国第一条铁路(沙皇村铁路)通车典礼时聚集的观众“有高级文武大员等显贵人物、外交使团,许多上流社会的贵妇、名闺和许多旁的人士、学者、文学家、艺术家、商人”(《俄罗斯交通工具史话》),其热闹程度一点也不亚于英国的通车典礼。
在日本,1872年第一条铁路举行通车典礼时,万人空巷,欢声雷动,天皇亲临现场剪彩祝贺。
我们唐胥铁路却是在秘密状态下悄悄通车的,没有高官剪彩,没有名流到场,也没有多少人知晓,相比之下,有如天壤之别。
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要记住唐胥铁路和煤河,它们负载着历史的沉重,也为丰南带来久远的声誉。
(作者系丰南区志办高级政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