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红楼著华章
来源:未知 时间:2012-01-02 10:14:00
2011年6月17日,《唐山劳动日报》“理论园地”栏目,刊发了宣玉荣先生撰写的题为《曹雪芹祖籍在丰润证据综述》专稿;同年6月30日,在同一版面又登载了宣玉荣先生撰写的题为《曹雪芹祖籍不在辽阳初探——浅谈冯其庸先生辽阳说》的学术文章。现已年届八旬的宣玉荣先生是一位隐而不彰、少人闻晓的草根达人。他多年潜心红学研究,始终坚持以史为据、以实为证、以文证史的务实精神,撰写了大量颇有影响的红学研究论文。他的这两篇有理、有据,有力的论述甫一发表,即成为新闻热点,像两枚重磅炮弹,令人震撼,让人深思;像九曲十八弯的还乡河水,梳理了历史的脉络,还原于本真的面目,使曹雪芹故乡人对曹雪芹祖籍在丰润有了一个清晰明了的认识和了解。多年来,宣玉荣先生倾注于红学文化研究,并把它做为自己应尽的一种社会责任和义务。期间,有过风雨坎坷的苦恼,也有过辛勤耕耘收获快乐的喜悦。他不是专业研究的专家、学者,很难达到十全十美,出类拔萃。但其勇于负责,锐意进取,敢于担当的精神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对于才疏学浅,眼界不宽,浮光掠影,评头论足,说长道短,抓其一点,攻击其余的不健康文风,宣老从来不屑一顾。他说:“走进学术门儿,甘当靶子人儿。”有争论很正常,没有争论到反常。
他一直认为,当今在国内外对红学研究已呈现逐渐升温的态势,特别是有关曹雪芹祖籍这个重大课题,学术界众说纷纭,说法各异,有两种颇受社会关注的观点,一是以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为代表的丰润说;二是以红学家冯其庸为代表的辽阳说。学术界各持一词,表面看来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有的却往往因理据不足,给人们雾里看花的一种模糊概念,让人无所适从,难以置信,陷入迷茫。有关曹雪芹祖籍的学术争论由来已久,其实不管哪种观点,只要符合历史事实和客观发展规律,总是可以澄清是非,辨明真相,因为真伪不言自明。
今年已经77岁高龄的宣玉荣先生,1935年8月出生于丰润区泉河头镇西孝义村。小时候由于家庭生活拮据,读到小学6年级就失学参加农业生产劳动。1952年走出柴门参加工作,先后在公安、监委、纪检等部门任职,在纪检、监察战线一干就是33年。退休后,他刻苦钻研红学文化,不图名利,只求本真,倍受文化圈崇敬。
早在20年前,身为丰润县政协主席的宣玉荣,忙里偷闲,深入研读《红楼梦》这部长篇巨著,被曹雪芹笔下千姿百态的人物、丰富多彩的方言俚语吸引,他发现曹雪芹写不同的笑的表现就有2700多处,带有浓郁冀东地方特色的方言土语300多处,遂把在书中有关方言土语和写笑的部分情节逐一注释。这些极大地激发了他对红学文化研究的热情,也增强对作者祖籍探讨的痴迷。为丰富和掌握曹氏家族的历史发展沿革和脉络,经常深入在丰润居住的曹氏人家,调查了解族谱续延。每到周末乘坐公交车到市内旧书市和新华书店淘宝,已收藏不同版本的《红楼梦》原著和有关曹雪芹祖籍学术研究书籍达数十种,这些具有史料价值的工具书为他深入学习和研究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1994年6月8日,河北省曹雪芹研究会在丰润县成立,周汝昌、李尔重被选为名誉会长,会长是韩进廉,常务副会长是孙宝存、周文夫,副会长有张圣洁、董宝泉、宣玉荣、冯宝成、赵玉荣。做为曹雪芹故里人,宣玉荣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如泰山。他说:“曹雪芹是人们敬佩的文学大师,后人在欣赏其艺术造诣的同时,挖掘其祖籍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我做为丰润人更责无旁贷。”他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1995年宣玉荣从繁忙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忙碌大半生的他本该颐养天年,尽享天伦之乐。但他对红学文化研究的心始终不退,更没有因年龄原因而放缓脚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事已高,记忆力也大不如前,但出于对红学文化的敬畏和对后人负责,宣玉荣仍以极其敏捷的思维和不懈追求的精神,遨游在“红海”中。他始终坚信,不管争论多么激烈,也不管论点、论据多么繁杂,总会有水落石出的这一刻。为了把个人掌握的史料展示给全社会,在目力不及的情况下,他把从脑子里抠出来的文字写在纸上,经过多次修改后再自费请人打印出来。宣老经常写作的桌子上常常摆放着一本稿纸、一本字典、一支笔。他的执着、投入和付出得到红学大家周汝昌先生的赏识和肯定。在每次与周汝昌先生学术交流、切磋、书信往来中,周先生对他总是以“宣老”敬称。从此,“宣老”的称谓便由点到面扩展开来,在全国红学界一提“宣老”便知其人。宣玉荣一贯的学风是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善于发现,敢于直言。他从不为名家所拘,直抒胸臆的学术风采曾得到过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曹雪芹研究会会长胡德平的肯定和赞扬。
已步近耄耋之年的宣玉荣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毅力,依然为红学文化研究而辛勤耕耘。近年来,他撰写的独立思考、见解独到的学术文章经常见诸于各级各类报刊。1996年第四期《老人世界》杂志发表题为《红楼梦里的笑》,同年第二期“红楼杂志”也采用发表;1997年第三期“红楼杂志”刊发其《御用胭脂米初探》;1998年第二期“红梦杂志”发表其《也谈谎言掩盖不了事实——驳冯其庸谎言掩盖不了事实》,同年6月其撰写的《辽东五庆堂谱不是曹雪芹祖籍在辽阳的铁证》论文被收入《曹雪芹祖籍论辑》一书中;1999年第二期“红楼杂志”发表其《宁远曹邦不是丰润曹邦》一文;2000年第四期“红梦杂志”发表其《谈跳蹋》;2002年第三期“红楼杂志”刊发其《曹寅与丰润曹是同亲——与潘永玉先生商榷》一文;2009年第二期“红楼杂志”发表题为《焦大与陈良》一稿;2010年第二期“红楼杂志”发表题为《红楼里的笑》,同年第一期《唐山文学》发表其题为《***************************关注御用胭脂米》;2003年其撰写的《丰润曹与铁岭曹——从曹邦随清兵赴辽东的引荐人说起》学术论文被收录在《红学求是集》一书中。
宣玉荣是一位学风严谨的文化传承使者,他用平民心态关注红楼研究动态,经常参加全国红学研究、学术交流会议。1997年11月他参加了北京北普陀全国红楼艺术研究会,并在会上做了题为《曹寅与丰润曹是同亲——与潘永玉先生商榷》学术发言;1999年和2001年他两次出席了辽宁铁岭全国红学研讨会; 2010年6月参加江西南昌全国曹雪芹家族文化研讨会并在会上做了题为《曹雪芹祖籍在丰润证据综述》的学术交流,得到红学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宣玉荣银发生辉,老当益壮,为了不变的信仰和追求,总是无悔无怨地向学术高峰攀登。因为在他心中一直装着难解的红楼情缘,激励他牢记历史使命,无愧自己的选择。
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在其名作《基督山恩仇记》中曾经这样写到:“人类的全部智慧都包含在这两个词语中:这就是‘等待’和‘希望’”。”无疑,作为热心读者,企盼宣老杰作迭出,学术研究成果丰硕;希望红学文化研究永远得以延续。这正是:“老树逢春花开艳,红楼一梦痴情牵,鬓发斑白心无改,笔耕不辍著华彩。”
(劲驰,张金池,唐山市丰润区政协原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