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本会会刊

本会会刊

平泉县“苏颂碑林”

来源:未知 时间:2012-01-02 10:15:00
    世界苏姓宗亲总会常任副理事长苏克福先生,在《2009年5月拜谒同安苏颂芦山堂感言》一文中曾写道:“远在塞外的承德市平泉县,其原县长现县委书记刘文勤都能解放思想,搜集宋代苏颂两度使辽,留下几十首《使辽诗》和几十个碑文之苏颂文化,耗资几百万元人民币在当地建设‘苏颂碑林——苏颂纪念馆’;该县将好好的运用这个优势,宣扬苏颂文化与精神,并予‘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造福县民、建设发展。此举得到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重视,特别为该苏颂碑林题字——《苏颂纪念馆》……”得到连战、苏克福先生重视的这座苏颂碑林,就坐落在地处河北、辽宁、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的平泉县城。在边远的塞北,为什么要为北宋的名臣苏颂建设碑林呢?
这还要从千年前的辽宋时期说起。1004年,宋辽签订“澶渊之盟”以后,两国开始了友好往来,聘使不断。当时,平泉正处在古北口路、松亭路两条古驿道的交汇点上。宋辽使臣过往必须经过平泉。在两朝约1600多位使臣中,宋朝苏姓官吏就有七人。他们分别是,兵部员外郎苏维甫,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使辽;户部判官度支员外郎苏耆,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年)使辽;苏颂之父、刑部员外郎制诰苏绅,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使辽;苏寀,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五朝重臣、官至宰相的政治家、外交家、科学家、诗人苏颂,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和十年(1077年)两次使辽;翰林学士苏辙,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吏部郎中苏注,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使辽。苏颂两次使辽,曾四过平泉,与平泉结下了深刻的历史渊源。其留下的58首使辽诗及诗注,为了解千年前的平泉,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而苏颂的为人及千秋功绩更是被史学界所称颂,他在天文学、医药学、植物学方面的成就至今在国内外科学界仍有广泛的影响。平泉的文史界人士在苏颂研究专家颜中其、管成学的首肯下,于1994年首倡修建苏颂碑林,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此议于2004年得到了时任平泉县县长的刘文勤认可,当年12月成立了河北平泉苏颂研究会,聘任苏克福先生为名誉会长。同时成立了苏颂碑林筹备建设处。经过认真的准备,苏颂碑林于2007年正式开工建设,2010年1月8日正式对游人开放。每天接待游客逾千人。
苏颂碑林占地3.0亩,总投资500万元。整个建筑依辽代营造法式设计,为一处典型的园林建筑。在碑林大门外左侧,置有一块志石,志文为:“古镇平泉,燕赵门楣。千年泽州,驿道要冲。辽宋百年,友好互通。使者频频,来去匆匆。贤相苏颂,和谐建功。岁月如歌,塞外留声。经济发展,人和政通。志士仁人,首发心声。弘扬先贤,建碑留名。官方决策,社会响应。联系四海,引发共鸣。苏氏后裔,其情更浓。政府斥资,部门协同。承德设计,华园施工。经年建设,大功甫成。依样依式,精益求精。占地数亩,碑刻百通。雕像志碑,追念先功。时空悠远,传承永恒”清楚地记述了发起、决策与肇建碑林的过程。
苏颂碑林整体建筑为仿古两进四合小院,包括山门、碑廊、研究会活动室、苏颂纪念馆等。建筑外观为青砖灰瓦,红色的大门及回廊柱给人一种凝重的视觉冲击力,再现了辽代建筑的风采。建筑周围芳草茵茵,绿树环绕。门前大路两侧栽植的是整齐的松树,左右两侧有槐树、白桦树、杏树等,每个季节都能让游人感受到富有生机的绿色。碑林前的灰砖甬路两侧,鲜花簇拥,怒放的鲜花像一张张笑脸迎接着游人。院门建成“亭门”形式,门厅“苏颂碑林”的牌匾由世界苏氏宗亲总会理事长苏用发题写,字体浑厚有力。门厅左右两侧是由承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张英敏题写的楹联:“颛顼故里辽河源远流千古;苏氏祖泽砥石磨砺矗万年”。第一进院落主建筑为一座三间前廊后无廊的75平方米硬山屋,作为苏颂展室,里边展出的是河北平泉苏颂研究会与世界苏姓宗亲会往来的书信及赠品。院周围建靠山廊,墙面镶嵌刻有苏颂、苏辙诗文的碑刻,计80块,碑文由苏颂《前使辽诗》《后使辽诗》和苏辙《使辽诗》组成。其中苏颂的《前使辽诗》由苏氏宗亲苏国超(四川人)、苏晋卿(福建人)、苏子强(广东人)、中国东方书画院顾问苏平、广西玉林市书协主席苏先义、西安的苏荣秀将军、以及当地市、县和周围省区的书法家书写。院内置有九块题名石,上刻苏用发、苏明、苏锦文、苏克福、苏胜辉、苏日里、苏育明、苏清棋、苏世庆、苏岳章、苏绍武、苏是嵋等海内外宗长为苏颂碑林题写的碑刻。第二进院落主建筑是五间歇山屋,为苏颂纪念馆,其匾额“苏颂纪念馆”为连战先生用隶书题写的。纪念馆建筑面积105平方米,正中设有苏颂手托圣旨的立姿蜡像,左右立两通汉白玉石碑,分别为苏颂生平、苏姓起源。再往两侧分别为辽、宋两朝各九尊使者蜡像,背景为宋辽驿道上的风光。在后院两侧各建三间硬山廊房,为苏颂研究会和契丹文化研究会的活动场所。在苏颂研究会内设有苏颂画像、苏颂年表、苏颂的主要功绩、宋辽驿道示意图、苏姓后裔在国内外的发展等。院内植有两株高大古松。
苏颂碑林不仅是平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景点,而且是重要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它的建成与开放,不仅促进了平泉的苏颂学术研究,推进了平泉的文化产业发展,扩大了平泉在海内外的影响,更密切了与世界苏姓宗亲组织的联系,为招商引资、进而促进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搭建了平台。
(王恩山,平泉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唐山市滦河文化研究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