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本会会刊

本会会刊

用心雕刻艺术人生的周学军

来源:未知 时间:2013-03-05 09:39:08

  
  年仅36岁皮影雕刻艺术家周学军,现为唐山市丰润区潘家峪纪念馆副馆长、丰润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唐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1976年10月出生于丰润区泉河头镇东孝义村,1998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周学军,具有冀东汉子憨厚、质朴的内蕴,性格内敛,不善言表,深沉而又稳重。从外表看,人们很难把他与雕刻艺术家联系在一起。然而,他确实是一位享誉冀东大地,名副其实的雕刻驴皮影精粹版的实力派。他深邃悠远的构思,超然洒脱的创意,气韵生动的刀功,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精品佳作,深受雕刻界行家里手的肯定和赞扬,倍受收藏爱好者热捧和青睐。
  周学军小时候,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单调,除了隔一段时间放一场电影,就是每到农闲或年节的时候,村里的民间艺人总会搭起影台唱皮影。盛行于乡里的《三娘教子》《五锋会》《白蛇传》《三打白骨精》《穆桂英挂帅》等皮影戏,吸引了众乡亲的眼球,也牵动了周学军一颗幼小的心。一场场耐人寻味的皮影戏;一幕幕精彩别致的人物造型;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一曲曲高亢有力优美动听的唱腔,引起了周学军浓厚的兴趣。从此,他爱上了皮影戏,用心灵感悟皮影戏艺术的魅力,也与皮影人结下了割舍不断的情缘。每次放学回家,在完成老师留下的作业后,他总是在废弃的纸片上,用削铅笔的小刀雕刻影人,然后再染上颜色。为给刀下的影人注入光泽与活力,他还独创用鸡蛋清涂在雕刻的影人上,使其作品又挺托又防皱。尽管稚嫩的小手雕刻出来的影人形似神不似,也不会引起人们注目,但每当他与小伙伴们一起利用自家窗户做影幕玩耍影人时,玩得依然非常开心,心中总有一种溢于言表的温馨与快乐,也给他美好的童年留下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
  大学毕业后,周学军被分配到丰润文体局工作。得天独厚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给他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激发起他的工作热情和创作欲望。上班伊始,他便萌生了要保护、传承、弘扬、光大皮影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念。他深刻地意识到,唐山皮影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传承、弘扬、光大唐山皮影艺术,不让她从人们的文化生活中消失,是每一名文化工作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于是,他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迈开双腿上山下乡,登门入户走访民间老艺人,虚心请教有关皮影的知识,制作方法和技巧。为了置办制作皮影的工具,他不辞辛苦,四处奔走。雕刻皮影蜡盘是必备工具,然而购买蜡盘又谈何容易,文具店里没有卖的,都是艺人自制。况且,蜡盘是由蜂蜡制作而成,城区里又没有养蜂人,正在周学军一筹莫展之时,听说一个南方人在远离城区60华里的潘家峪放蜂,于是,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专程驱车赶往潘家峪。养蜂人被风尘仆仆前来的买蜡人对艺术执着的精神所感动,免费送给他一大块蜂蜡,并祝愿他多出精品力作。周学军回家后,精心研究并借鉴民间老艺人的经验和做法,经过反复揣摸和实验,终于研制出得心应手的蜡盘。雕刻皮影的刻刀都是艺人自制的,这对初上演兵场的周学军来说也是个难题。一位热心艺人得知此事,主动把自己使用多年的刀子送给他,如获至宝的周学军硬是照猫画虎模仿先人的做法,终于做出称心如意的刻刀。雕刻工具备齐后,他又为买驴皮犯了愁。当下,农村养驴的不多,杀驴卖皮的更少。即使有极个别的杀驴户,也大多是肉食用,皮做药。后来,经多方打听,方知在遵化市的一个小山村有一家专刮驴皮的艺人,于是,他专程赶往遵化买来驴皮。从此,他以刀为犁、驴皮为沃土,用心血和汗水开始辛勤耕耘在属于自己、更属于民族和世界的多彩艺术田野上,让冀东驴皮影雕刻艺术这一枝独放的奇葩越开越艳丽迷人。
  周学军对皮影艺术无比热爱。一年一度举办的中国(唐山)陶瓷博览会,他总是抽时间,挤时间去浏览,从未中断过,主要目的是学习参观出自于国内知名雕刻艺术家之手的精品力作,寻找机会与名家、大家面对面交流,学习他们构图、刀功、色彩搭配创作技巧,拓展想象空间,提高自己的雕刻水平。说周学军对皮影艺术如醉如痴并不为过。早在2005年,石各庄文化中心演出皮影戏,闻讯后,周学军每天晚上都骑着摩托车去观看,在演出间隙,他不耻下问,与演员们共同切磋雕刻技艺,老艺人被他虚心好学的精神感动,还言传身带地教他影人操纵要领和影人保护、保管方法,向他传授了雕刻影人必须“稳、准、狠”,软中带硬,硬中有软,软硬兼施的真经。经过多次接触,拉近了彼此距离,由此他也结交了很多皮影界的朋友,更进一步增强了继承皮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决心和信心。一天晚上,演出结束后,周学军骑着摩托车行进在回家路上,与一辆迎面而来的大货车相撞,险些酿成大祸。家人得知此事后,千方百计阻拦他不要再骑着摩托车去看皮影戏,但他却执意不肯,因为他对皮影戏情有独钟,更对雕刻艺术爱得执着、深沉。
  2005年秋的一天,周学军去省会石家庄因公出差,工作之余,他主动登门拜访河北师范大学设计学院教授魏力群老先生,并与其进行了长时间沟通、交流,得到了魏力群教授的指导和点拨,为他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注入了精神和活力,使他更加信心满怀地行走在广阔的创作天地里。
  在周学军创作室,除了桌子上摆放的蜡盘、刀具、笔墨等雕刻必备工具外,墙上挂满了出自他刀下的美轮美奂的“生、旦、净、髯、丑”五个行当脸谱,尽显着“离合悲欢无非借光树影,衣冠人物尽是依皮成形”的独特魅力。最让人折服的是书橱上的摆满了诸如《唐山皮影》《唐山皮影雕刻艺术概述》《唐山皮影艺术及历史文化研究》《唐山皮影艺术》《民间皮影》《乐亭皮影造型艺术》等皮影艺术研究著作,由此可以透视出他对皮影雕刻艺术的投入和付出,更彰显出他对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懈追求。进入创作状态后,周学军有打开电脑播放皮影戏,一边听着抑扬顿挫的唐山皮影曲调,一边手握刻刀进行创作的习惯。由于多年来,长时间手握刻刀,在他的右手大拇指上已经长出了一块厚厚的老茧,这块老茧真实记录下周学军的皮影情结,是他心情表白和苦痛的述说。同时,他也收获着因创作而带来的欣慰与喜悦。
  周学军雕刻的皮影逐渐由爱好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这里既有自我加压,追求梦想的因素,又有业内名人的鼓励、指导,更主要的是他把艺术与感情相融相通,靠孜孜以求的精神和毅力向着艺术顶峰攀登、冲刺。现在他的作品构图清新、造型精致,雕刻细腻,刀口爽快、干净、利落,人物俊俏、秀美,栩栩如生。
  难怪2009年5月,丰润区作家协会主席雷士奇在浭水书画院参观周学军雕刻的生、旦、净、髯、丑作品后,有感而发挥笔写下:“精雕细刻历沧桑,铁笔有情著华章,帝王将相随波逝,才子佳人总芬芳”的诗句。其实,这正是周学军用心创作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用艺术装点生活创作初衷的表白。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来刻苦努力,他刀下有血、有肉、有情、有爱的皮影雕刻佳作不断问世,并多次参加市级以上民间手工艺品展。2006年6月其“杨宗保与穆桂英”皮影作品被收录《唐山丰润区图志》一书;同时,他雕刻的皮影画作《唐山,腾飞的凤凰》在“魅力之夏——唐山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书画大赛”中荣获二等奖;2007年5月,其雕刻的皮影作品“五福临门”参加河北省旅游局在北京举办的“迎奥运河北省旅游商品展览”;同年5月,他的雕刻作品《脸谱》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的国际三弦研讨会上,被大会收藏,并作为礼品赠送给参会的国际友人,在国际上引起极大反响;2008年为迎接北京奥运会,他雕刻的皮影作品“福娃”被奥组委珍藏; 2009年7月,他雕刻的影人作品——《五锋会》中主人公曹克让,被文化部收录《建国六十周年大型人物史志》一书中;2010年被评为区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11年1月,参与文化部《中国节日志》编写工作,被聘为该课题组成员;2月,在“中国皮影艺术中心首届皮影雕刻大赛暨优秀作品展”上,其雕刻的皮影作品《女帅盔》荣获“金刀奖”;9月,被唐山市政府评为唐山市工艺美术大师;11月,出版以地方民俗为内容的《浭阳风土》一书。
  艺无止境,功成名就的周学军面对鲜花和掌声,他认为是荣誉,更是责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一步一脚印地执着前行。因为他心中装着让冀东皮影之花在他的刀下绽放的梦。
  唐山皮影,亦称驴皮影,是“小、生、髯、大、丑”的天下,角色张力明显,细腻,雕刻起来要求繁而不乱,密而不杂。为不断充实,完善,提高雕刻技艺,周学军带着一颗真诚的心,返往多次登门求教并拜河北省工艺大师、曾荣获全国“神刀一等奖”的老艺人张雅君为师。还多次登门拜访其他皮影雕刻艺人,在他们真传面授下,他登着已知的阶梯,开始向着未知的世界攀登。他大胆探索、创新、发展,把老艺人雕精镂美、形神兼备的特点发扬光大,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让皮影这一古老艺术再现诱人的青春与活力。
  皮影雕刻工艺严谨,需要经过刮皮、裘皮、选皮、下料、过稿雕刻、上色、罩油八个步骤才能完成一部作品,只有一环扣紧一环,做到万无一失,才能使作品表现的亲切自然,质朴纯真。在长期雕刻实践中,周学军一直遵循鲁迅先生的治学原则:“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过去,传统艺人为把精雕细琢的影人压平,大多采用炕席下或沙袋压,或屁股底下坐的陈旧古老方法。随着时间推移,一般艺人往往习惯于放在玻璃板下或书下压,但其效果不尽如人意,通过多年研究探索,周学军自行研创出长30厘米,宽25厘米,厚2厘米的铁板专用工具,为拿得起,放得下,压得平,还在铁板中央处焊接一个把手,具有运作自如,存取方便,压力均衡,不起褶皱,不变形的特点。采用铁板把雕刻人影压平的做法,在全国影人雕刻界尚属首例。刻好后的皮影人上色是很难把握的最关键的一步,传统的唐山皮影上色是以黑、红、绿三色为主,因为驴皮呈黄色,一般不用白、蓝、紫、黄色。但一般颜料很难附着在皮子上,老艺人多采用酸性色,虽然着色效果好,但透明度较差,容易褪色。通过多方请教,得知透明水色涂染皮影人线条清晰,深浅分明,于是,周学军便花高价从天津引进透明水色,上色、罩油后的皮影色彩明快,透亮,着色一致,给人以和谐绚丽之感。
  刀在手下挥舞,笔在墨中腾波,路在脚下延伸。现在周学军利用业余时间刀耕不辍,他以恬然淡定的心态为传承唐山皮影非物质文化遗产尽心尽力,多出精品佳作是他无悔的追求,也是他最大的心愿。
  (张金池,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唐山市丰润区政协原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