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家河与萧太后
来源:未知 时间:2014-01-08 18:23:11
滦南县有个古老的村庄叫肖家河,位于滦南县人民政府驻地倴城南16.5公里处,属胡各庄镇辖区,北距镇政府驻地胡各庄4.5公里。
肖家河,原名萧家后,传说,因辽萧太后曾在此建行宫驻跸而得名。驻跸,旧时指帝王出行时沿路停留暂住。萧太后虽是停留暂住,也留下几多遗迹。如,村西杨家坟南侧就曾留有“萧太后梳妆台”遗址。新中国成立初期,赶集上店的部分村民仍使用写有“萧家后村”四字的钱褡子。
萧家后村是如何变为肖家河的呢?这要从历史上的水灾说起: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发大水,萧家后村被洪水分割成四部分,河南称前庄,河北称后庄,河东称东场,河西叫西场。因有河流从村中流过,村名便逐渐由“萧家后”演化为“萧家河”,以后又惯称为肖家河。
该村因辽萧太后驻跸而得名,遂多有关于萧太后的传说,但却未见史籍记载。《辽史》曾为二十位后妃立传,其中十八位姓萧。究竟是哪位萧太后来过此地呢?据笔者考证,应是辽景宗皇帝的睿智皇后、辽圣宗皇帝的生母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承天皇太后萧氏,即北宋年间与杨家将多年征战的那位萧太后。
据《辽史・后妃传》记载,辽景宗睿智皇后萧绰(953-1009),小字燕燕,原姓拔里氏,拔里氏被耶律阿保机赐姓萧氏。萧绰的父亲是辽朝北府宰相及驸马萧思温,母亲是燕国大长公主,名吕不古,辽穆宗的姊姊。萧绰有两个姊姊,三姊妹年纪差距颇大。长姊伊勒兰嫁宋王耶律喜隐,曾封为宋王妃,宋王叛乱后,被其夫牵连而遭废黜,称为夫人。二姊和罕嫁齐王耶律庵撒哥,封为齐王妃。
萧绰自幼聪慧、美丽,且成熟得很早。有一次,父亲萧思温看他的三个女儿扫地,萧绰扫得最为干净,高兴地说:“这女孩以后一定能成家。”辽景宗继位后,因为萧思温拥戴有功,将萧绰选为贵妃,保宁元年(969年),被册封为皇后,当年生下景宗长女观音女。保宁三年(971年),生景宗长子隆绪即辽圣宗,又生耶律隆庆、耶律隆祐两子和耶律长寿、耶律延寿两女,另据《续资治通鉴长编》,早夭的耶律郑哥可能为萧绰所生第四子。
辽景宗体弱多病,有时无法上朝,军国大事多由皇后萧绰代理。保宁八年(975年),辽景宗谕史馆学士:“在书写皇后言论时也应称‘朕’或‘予’。”这表明萧绰可代皇帝行使职权,辽景宗的许多政绩都有萧绰的功劳。
乾亨四年(982年),辽景宗崩,辽圣宗继位,尊萧绰为皇太后,摄政。时萧绰30岁,圣宗12岁,父萧思温于保宁二年(970年)被害,无嗣,使得萧绰无外戚可以依靠。而诸王宗室二百余人拥兵自重,控制朝廷,对萧绰及圣宗构成了莫大的威胁。她哭着说:“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辽国大臣耶律斜轸、韩德让说:“信任臣等,何虑之有!”于是,萧太后委斜轸、韩德让以重任,以后与他们共同参决大政,委于越休哥以南部边境事,对抗宋朝。后又让韩德让总管宿卫事,保障圣宗母子的安全。韩德让很得萧绰宠信,撤换了一批大臣,并下令诸王不得相互宴请,要求他们无事不出门,并设法解除了他们的兵权,圣宗和萧绰的地位逐渐稳定下来。统和元年(983年),圣宗率群臣尊萧绰为承天皇太后。
萧绰治国有方,听到好的建议必定采纳,赏罚分明。为了笼络群臣,她给许多大臣加官进爵、或是绘像于景宗乾陵,使群臣尽其忠而效其力。又为了取得人心,她又作了许多平反工作。例如统和元年十二月,下令凡是结案发落而有冤枉者,可以到御史台上诉。统和二年四月、同年六月从朔日至月底、以及次年六月,萧绰都亲自审诀滞狱。后来她又把以前契丹人和汉人发生纠纷时重责汉人,改为契丹人和汉人同罪同罚,调整两族关系。
萧太后在辅佐儿子当皇帝之后,事必躬亲,亲自挂帅,麾三军,多次南征,与宋军征战。“其南伐点兵,多在幽州北千里鸳鸯泊。及行,并取居庸关、曹王峪、白马口、古北口、安达马口、松亭关、榆关等路。将至平州、幽州境,又遣使分道催发,不得久驻,恐践禾稼”(《辽史・兵卫志》)。萧太后率军南征,平州多是其必经之地。
统和四年(986年),宋太宗认为辽圣宗年幼而母后摄政,大举北伐,以收复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正月,宋军兵分三路,东路攻幽州,中路攻蔚州,西路攻云州朔州,其中西路军中有宋朝名将杨业。萧绰命耶律休哥守幽州,耶律斜轸抵御中路及西路宋军,她自己亲率辽圣宗驻扎驼罗口居中策应。起初宋军取得很大进展,攻陷岐沟关、固安、涿州等地,寰州、朔州、应州等地降宋。而萧绰与辽圣宗支援耶律休哥,大败宋大将曹彬所率的东路军,宋军死伤不计其数。七月,又命耶律斜轸对东路和中路宋军反击。由于东路军惨败,宋的北伐其实已经失败,宋太宗下令全线撤退。在撤退途中,辽军俘获宋将杨业(评书《杨家将》中称杨继业),杨不降绝食而死。
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闰九月,萧绰以索要周世宗收复的关南地为名,大举伐宋。除了在瀛州遭到宋军抵抗外,辽军势如破竹,十一月就至宋都开封的门户澶渊。宋真宗畏敌,欲迁都南方,后在宰相寇准的坚持下御驾亲征,到达澶渊前线,宋军士气大振。辽大将先锋官南京统军使萧挞凛在前线察看地形督战时被射中头部,当晚死去。辽军士气受挫,又孤军深入,十分疲惫,加之后方宋军袭击其后路,辽军败局已定。萧绰利用宋真宗急于求和的心态,与宋朝谈判,达成澶渊之盟,平安撤回。宋朝此后每年需向辽朝缴纳白银十万两、帛二十万匹。
平州自天赞二年(923年)正月被契丹大元帅尧骨攻克,二月以平州为卢龙军,置节度使之后,便为契丹(辽)所据。当是,肖家河(当时村名无考)为马城县所辖,马城县属平州。鉴于马城重要的经济地位和地理位置,萧太后率军南征,马城是非常理想的后方基地。诸如境内的韩常墓、辽遗址,都与萧太后用兵征宋有关。因此,传说萧本人到过肖家河这个既得田园之富,又具负海之饶的滨海之地,并在这里建行宫驻跸也是合情合理的。
在征战间隙,萧太后曾伴随辽圣宗多次南幸,驻跸南京(今北京),入长春宫,赏花钓鱼,欢宴群臣。《辽史》中,不乏萧太后到平州一带的记载,诸如:《辽史・耶律隆运传》载:“三月癸亥朔,(太后)幸长春宫,赏花钓鱼,以牡丹遍赐近臣,欢宴累日。”又“十二年(994年)三月戊午,幸南京。壬申,入长春宫观牡丹”。
统和四年,韩德枢迁任平滦营三州管内观察处置使,为萧太后所赏识。时,长春宫、马城、肖家河,皆为韩德枢治下。史载,萧太后曾于994年率韩德让等来长春宫,正是韩德枢任职平州之时。
萧太后几次来长春宫,肖家河在长春宫东南百十里,为萧太后轻骑的举鞭之遥。且南近渤海,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经济发达,交通便利,萧太后和圣宗皇帝在长春宫驻跸期间,带领韩德让等文臣武将到周围各地骋游时来此地当属正常。
在肖家河村西北百米处的高地上,曾建一座洪觉寺,规模很大,占地十多亩,有大小房屋一百多间,大殿内供奉三霄娘娘,寺门旁有两棵大树,粗可五人合抱。传说,这座洪觉寺为萧太后下令建造。萧太后游玩来到此地,发现这里四面环水,中间地势很高,是一风水宝地,便下令拨款修建了这座洪觉寺。寺院落成后,香火鼎盛,前来朝拜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萧太后每游玩至此,必沐浴整装,入寺朝拜。因此,就在寺南不远处修建了梳妆台。
另外,在肖家河村曾留存多个舂米用的古石臼。石臼呈粉红色,状古朴,村民传说是古代高丽人舂米所用。抗日战争时期,朝鲜浪人随日本侵略军来柏各庄垦荒种稻。肖家河距柏各庄很近,村民怕这些石臼给自己带来麻烦,便将其埋入地下,现仅有个别遗于路边。用石臼舂米,本是契丹族习俗。肖家河村的石臼,实际是契丹人在此居住时遗留下来的。村人认为,契丹人在此定居生活或与萧太后在此行止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