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与蒋卫平的革命友谊
来源:未知 时间:2014-01-08 18:28:39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诞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蒋卫平,1882年12月12日诞生于河北省卢龙县蒋庄(今属滦县)。
1905年,两人都考入永平府中学堂(现在唐山一中前身),当时蒋卫平22岁,李大钊16岁。两人年龄虽相差6岁,但救国救民于水火的共同志向,远大的报负,使得二人成为挚友。学业之余,两人常常到城西青龙河河滩散步,或到虎头石小憩。他俩经常谈论戊戌变法的英雄,渴望为民族解放喋血献身,为救国救民大业而奋进。
蒋卫平祖父是位博学多才的老学究,父亲好习武练艺。家中有两顷多地,在偏凉汀(今老站)开着煤局子,家境富足。李大钊“在襁褓中,即失怙恃,既无兄弟,又鲜姐妹,为一垂老之祖父抚养成人”,家中有田九十亩,全靠祖父李如珍抚养照料,身世可怜。当时李大钊每次回家和返校,只要从水路走,均从蒋庄返校,只要时间许可,蒋家均要留其小住几日。
蒋卫平矢志献身新学,“少有大志,慕班超、马志尼之为人,顾念时艰,慨然以天民自觉为己任。在师范学堂时,常谈黄梨州、顾亭林、王船山诸家学说。”
1905年夏,经过北洋新军山永协统王占元举荐,蒋卫平弃文从武,惜别李大钊考入保定军校,临别时,蒋卫平叮嘱李大钊一有机会也到外面去闯世界。
1906年,蒋卫平返家时,正值永平府中学堂放假。因春节将至,村里找蒋卫平写对联的人甚多,当时李大钊正住在蒋家,两人各自挥毫泼墨。人们至今还记得蒋写的一副对联为“旧世界几千千腐魔出洞,新中华成万万大梦方醒”,横批是“世界大同”。李大钊写的下联为“四万万同胞大梦方醒”,横批是“天下太平”。可惜人们记不得上联了。没用上两年,李大钊毅然决定终止学业,到天津考入北洋法政学校。
蒋卫平考入保定陆军速成中学堂后,“极慕谭嗣同为人,乃改号慕谭,说然以练兵救国为己任。于甚刻苦精进,成绩斐然,同校500人无出其右。”蒋卫平没能在学校完成学业,入学不久,因痛骂慈禧,组织同学抗议美国单方面续订华工条约,肆意欺辱在美华人,险些被捕入狱,陆军速成学校督办冯国璋爱惜大同之才,密令逃逸,并向当时盛京将军赵尔撰推荐,赵爱其才,欲委以劝学所督办一职,蒋只求做事,不愿做官,竟辞而去,化名蒋大同只身流亡东北。
蒋卫平在辽东从事平民教育,创办官话学习总塾,推广官话,提高平民百姓文化水平。1907年,蒋卫平秘密加入同盟会,成为辽东支部负责人。在辽阳创办“奉天(沈阳)陆军小学”,在奉天(沈阳)创办“奉天(沈阳)商业专门学校”,发展分塾60多处。商震、陈明侯先后来到东北,三人被称“关外三杰”。
为了抵御沙俄侵略,蒋卫平全面考察黑龙江边界地区,绘出了边界地区的山川地势走向图。在黑河考察时,他发现有一个金矿的沙俄老板,苛刻虐待中国矿工,就挺身而出,去同沙俄矿主展开说理斗争,为此,黑河一带的人们都很敬佩他,称他为“关外大侠”。
时隔不久,蒋卫平在进行边境考察时,被沙俄警察发现,被投入西伯利亚监狱。在监狱中,他向一道被关押的中国同胞讲解国事,抨击腐朽的清朝皇帝,宣传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并揭露沙皇的侵略野心;同时,他还用俄语向被关押的俄国政治犯介绍中国的历史和伦理文化。为此,他深得俄国政治犯尊敬,称他为“东方圣人”。
1908年9月,蒋卫平获释出狱,到长春创办《长春日报》,鼓吹捍卫国权,抨击清政府的所谓“立宪”。因反清《长春日报》被查封。蒋卫平化妆逃往黑河。受黑河道府尹、堪界专员宋小廉之托,担当起与俄方直接交涉江东六十四屯的重任。当他越过黑龙江时,沙俄将他无理扣押,又投入监狱中。后经宋小廉派人交涉,俄方佯允释放蒋卫平。
1909年岁末,李大钊写下《岁晚寄友》两首:
一
江山依旧是,风景已全非。
九世仇堪报,十年愿未违。
辽宫昔时燕,今向汉家飞。
岁晚军书急,行人归未归?
二
几载不相见,沧桑又一时。
廿年余壮志,千里寄新诗。
慷慨思投笔,艰难未去师。
何当驱漠北,遍树汉家旗。
《岁晚寄友》深刻表达出挚友情谊,流露出对国势危迫的关切。
1910年8月5日,俄兵护送蒋卫平过江,当蒋卫平上船时,一个俄国兵突然开枪,将他打倒在地,几乎坠入江中,紧接着俄兵又用刀砍他,使他连中数刀而亡。俄国兵将蒋卫平杀害后,将他的遗体拖入浮厝所。后经陈明侯同俄边界官员谈判,才得以把他的遗体要回,暂时埋葬于黑龙江畔。蒋卫平血洒黑龙江时,年仅28岁。
山河阻隔,音讯迟缓,待李大钊辗转获悉蒋卫平献身北国边疆的噩耗时,已是一年多以后。这时武昌起义已经爆发,滦州起义以失败告终。李大钊痛哭失声,悲伤欲绝。在自己命名“筑声剑影楼”的斋室中一连写了两首悼亡诗,题为《哭蒋卫平》:
一
国殇满地都堪哭,泪眼乾坤涕未收。
半世英灵沉漠北,经年骸骨冷江头。
辽东化鹤归来日,燕市屠牛漂泊秋。
万里招魂竟何处?断肠风雨上高楼。
二
龙河旧是伤心地,凭吊经秋祗劫灰。
我入平山迟一步,君征绝塞未曾回。
玉门魂返关山黑,华表人归猿鹤哀。
千载胥灵应有恨,不教胡马渡江来。
不久,清朝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华民国诞生。李大钊庆幸蒋卫平为之奋斗的理想实现之际,更加缅怀这位铁血英雄。望着蒋卫平的遗像,他情不自禁地吟出一首《题蒋卫平遗像》:
斯人气尚雄,江流自千古。
碧血几春华,零泪一抔土。
不闻叱咤声,但听呜咽水。
夜夜空江头,似有蛟龙起。
李大钊接连发表了二首致蒋卫平的诗、三首悼念蒋卫平的诗歌,流露出对国势危迫的关切,以讴歌这位抗御外侵的革命志士,凝结着与蒋卫平的革命友谊。
蒋卫平为了维护中国主权,将一腔热血洒在了黑龙江上,对一代代后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民国时期,被孙中山封为中将的蒋卫平好友陈明侯在横山东麓立碑凭吊蒋卫平;1997年滦县人民政府在蒋庄村东立碑以示纪念,全国政协副主席王任重题词“蒋卫平纪念碑”;2007年滦县县委、滦县人民政府以汉白玉石料重刻再造此碑。若蒋卫平在天之灵有知,一定会深感欣慰。
参阅资料:
1、《李大钊诗文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2、《李大钊与故乡》中央文献出版社
3、《李大钊传说故事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4、《唐山名人》红旗出版社
5、《滦县志》河北人民出版社
6、《革命逸史》第二集,冯自由著
(蒋东,滦县古城办事处蒋庄人,与蒋卫平同村,现任滦县油榨镇成人学校校长,唐山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