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本会会刊

本会会刊

张佩纶的恋乡情结

来源:未知 时间:2014-01-08 18:29:54
  张佩纶(1848-1903)字幼樵,系安徽按察使张印塘之子,祖籍唐山市丰润区欢喜庄乡大齐坨村。清末大臣,同治进士,官历侍讲,署左副都御史,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以纠弹大臣著名,屡上疏言时政得失,劾罢尚书万青藜、董恂、王文韵等。中法战争期间,力主抗战,奉命会办福建海疆事务,马尾海战惨败,被革职遣戍。后被李鸿章招入幕。甲午战争时,又被驱逐回籍。庚子议和,李鸿章再荐其左办和约,张由南京北上再入李幕,对官衔辞而不就。张佩纶学识渊博,当时与张之洞并驾齐名,其毕生致力于研究《管子》,擅长奏议,著有《涧于集》、《涧于日记》。据《丰润县志》记载,其是李鸿章的三女婿,慈禧太后的干儿子,旷世才女近代著名作家张爱玲的祖父。
  张佩纶出生于官宦世家,入廷后倍受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赏识,李鸿章也视其才子佳人,并把其三女儿李菊藕许配给张佩纶。张佩纶性格豪爽,直言不讳,是一位效忠朝廷的忠臣,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在光绪初年,与张之洞、陈宝琛、宝廷遇事敢说敢当,在朝廷有四谏之称,号“清流党”。陈衍《石遗诗话》云:“篑斋诗才富有,用事稳切,与张文襄并驱中原,未知鹿死谁手。”汪国垣《光宣以来诗坛旁记》亦称“其诗尤工,与张广雅尚书并称北派二臣子”。论者以为能得其实。晚年的张佩纶仍笔耕不辍,其兀傲不谐俗的性情与苏东坡、半山的诗风大同小异。其中在一首《晚春》诗中写道:
  市尘知避客,兀坐玩春深。
  火烬茶烟细,书横竹个阴。
  惜花生佛意。听雨养诗心。
  傲吏非真寂,虚空喜足音。
  这首诗的写作年代应为张佩纶遣戍察哈尔之前,因为没有愁苦之情,却有张扬、自傲之意。首句“市尘知避客”写卜居闹市而无世俗烦恼和忧愁,因其独特性格加之心胸清雅高洁,故尔连市尘也知相避。其用意是与陶渊明《饮酒》诗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意境与情景相吻合。所不同的是,陶渊明诗句平顺、自然、而张佩纶的诗句却凸显着张狂。以拟人化写俗尘避人,而不直截了当写人拒俗尘,更显示诗人的胸怀大度,光明磊落。次句“兀坐”表达诗人高高端坐的傲慢神态,给人以玩世不恭的感觉。其实是诗人借取宋之问《自洪府舟行直书其事》中的“兀坐去沉渣”的句意,与句首遥相呼应,相得益彰。“玩”就是欣赏和体会,是心境的一种表达和体会,“春深”无疑是对经年仕途坎坷的深刻感悟和对故土的深情怀恋。
  “火烬茶烟细,书横竹个阴”可谓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向人展现出充满茶香的室内微现袅袅升起的细淡的茶烟,尽管火炉余烬,但却仍给人以享受生活的那种快慰之感;而在室外琳琅满目的书卷摊放在绿叶浓密的竹荫下,凸显着书香气十足。“竹个”是指竹叶而言,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在这种不为外物所动,以品茗读书为乐的淡雅清高的环境里颇具“忠厚传家,诗书久长”的意味,积极、乐观、阳光的心态凸显无疑。
  “惜花生佛意,听雨养诗心。”把人带入到情景交融的世外桃源。这两句发人深醒,带有一定哲理的诗句,显然是作者与世无争的心迹表露。钱仲联《梦苕庵诗话》以为此联与梁鼎芬“闻雁知兵气,听雨养诗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表达的意境不同罢了。但应当肯定的是佛以慈悲为怀,惜花泛指广蓄爱心,普渡众生。由此可以透视诗人远离烦恼,脱俗、追梦,不被红尘侵扰的纯洁无暇的信念与追求。
  “傲吏非真寂,虚空喜足音”这是诗人心灵的真实写照。其实张佩纶是一位遇事较真的人,尽管曾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也得到李鸿章的提拔重用,但平静下来后,思绪再三,总有一种傲吏不得人心之感。虽然恶俗之人足迹难以步入雅居,但风雅之人却可随时登门相拜。令他心慰的是当听到心灵相通之人造访的脚步声时,感到自己心静如水并不寂寞。由此可以联想到刘禹锡《陋室铭》中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张佩纶与诗对话,暮然回首总关情。
  好云无处不遮楼,步入晚年的张佩纶早已仕途泠漠以对,而对自己的人生却总有一些追忆反思,尤其对故里的乡情、乡俗、乡音、乡貌常怀一颗感恩的心。随着年岁增长,离别故土越久,越发萌动思旧之情。以其饮浭酒诗为证,在其一路春风,仕途得意之时,写下抒怀之杰作,他坦露胸臆,直抒所念,表达出诗人眷恋故乡浭阳、浭水、浭酒的别样情怀。一次,他与恩师和友人小聚寒斋,对饮浭酒抒怀时,即兴写下:“快雪初开霁,残年已入新。江梅谁寄远,浭酒有烧春。七叶兴长盛,三朝纪野民。卜邻君有约,今夕宿依仁”。表达诗人恋乡情结。追忆往昔,怀恋故园,全诗在无苍凉悲壮中寓豪气劲举之势,但也足见叶落归根的意念。
  首联两句是情境交融的比喻,第一句直接描绘自然景观意思是说在辞旧迎新的年关时节,一场大雪覆盖乡野,大雪过后,天已放晴,而第二句则急转直下表述在仕途上屡遇坎坷的人看到千变万化的美丽风景,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诗人感叹人生苦短,又生发出人在外心在家的悲壮情绪。反复咏味,意犹未尽。诗句中彰显与友相聚,对酒当歌,也有雪一样的心境和情怀。
  第二联的首句“江梅谁寄远”诗人看着冬天里盛开着的梅花傲雪,开始思念起远方的家。遥望故乡,心潮起伏跌宕。猛然想起家乡利用浭水酿制清醇、甘冽的浭酒,在次句中写到“浭酒有烧春”。酒香穿越数千年,不绝如缕,追思而得,为自己设想未来的生活,惟沉湎于酒,醉心于月。浭酒是先民创造的神奇之物,可以化解心结,排愁解忧,摆脱苦恼与忧伤,只有经常独酌,借酒浇愁,打发时光,才是人生中一件最快乐的事。
  第三联“七叶兴长盛,三朝纪野民” 七叶:七世:七代。南朝梁.任昉《为萧扬州荐示表》:“七叶重光,海内冠冕”。《隋书孝义传.郭儁》“家门雍睦、七叶共居”。唐.李白《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诗:“尔来得茂彦,七叶仕汉馀”系指“七叶树”。诗人的胸怀是宽广的,感情也是丰富和复杂的。诗人明言,年轻时,尽管出生在名门望族的家庭里,但也曾思慕《庄子、齐物论》中描述的美好境界:物我两忘,像梅花一样,不管世纪如何更迭,腊梅依然开放在冬天里,花香花艳并没有忘记叶与根、根与土的那份情愫,以此表达诗人的性格和对人生的无悔追求。从内心极为向往阖家团圆的平民生活。
  第四联“卜邻君有约,今夕宿依仁”诗人悠游而得意,尽管隔壁有诚恳约定,但还是由于主人盛情难却。按照好友的意愿,留宿于家中,表达师生和兄弟情同手足,一心不二的真情厚谊。
  全诗生动地描写出此时此刻张佩纶对世事的感受和对故乡的眷恋,亦是心灵的写照。读后给人以朴素清丽,意象丰富,极富人情味道,让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金池,本名张金池,河北唐山市丰润区政协原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