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本会会刊

本会会刊

大火烧出来的村庄连北店

来源:未知 时间:2014-01-08 18:55:48
 连北店,位于滦南县政府驻地倴城东南16公里处。连北店,在历史上还有连火店、连北堡之称。连北店东关关帝庙碑记就有“连火店”的记载。清朝咸丰年间重修玉皇庙碑记还有“连北堡”的记载;清康熙二年(1633)、康熙五十年(1711)和乾隆三十九年(1774)修的《永平府志》也均有“连北堡”的记载,为滦州24镇之一,系民堡。据《滦州志》载,明永乐三年(1405)编屯社,连北店属滦州连清社。清沿袭明制。民国初年废屯社,连北店属滦县四区三十四编乡,仅辖本村。1946年建立滦南县,连北店属之。1953年建连北店乡,隶属滦南县三区,辖龙落湾、速火庄、南店、断火庄、张狼窝、港北和连北店。1956年撤销连北店乡,隶属南侯各庄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属倴城公社。1961年公社规模化小,属侯各庄公社。改革开放后,先后改为侯各庄乡、侯各庄管理区。今属宋道口镇,分南连、北连两个行政村。
  关于“连北店”村名的来历,还有一些故事传说。
  传说很多年以前,乐亭县有姑嫂二人冬季上坟烧纸,不慎引发了一场大火。起火地遂称“姑嫂庄”,后改成“顾烧纸庄”。东临被烧村庄便称“王烧纸庄”“徐烧纸庄”。当时,西风劲吹,风借火势,荒草连片,变成火海,今李家寺村的寺庙也遭遇火灾,寺中的佛像被焚,遂得名“李火烧佛”,相邻被烧村庄便称“王火烧佛”“傅火烧佛”“刘火烧佛”“烧家岭”。后来,李火烧佛改称李家寺,烧家岭谐音改称邵家岭。接着,西风突变西南风,大火继续向东北方向蔓延。烧到今滦南县境内,风势更大,火势更猛,被烧村庄遂称“速火庄”。火势进一步蔓延,被波及到的村庄遂称“连火店”。大火继续向东北燃烧,至风停火熄的村庄,便称“断火庄”。一场大火,烧出了11个带“火”字的村名(乐亭县8个,滦南县3个),至今尚有8个带火字的村名仍在沿用。
  另一个传说是,北宋年间,呼延庆上坟烧纸,引发了一场大火,烧出了一连串带“火”字的村庄。呼延庆,是评书《呼家将》等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北宋年间,世代忠良的胡氏家族为奸臣陷害,被满门抄斩,只有呼延庆只身逃脱。胡氏家族的尸骸被埋在一起,铸成“肉丘坟”。若干年后,呼延庆长大成人,上坟烧纸,大闹东京汴梁。东京汴梁,即今河南省开封市。开封与连北店等地相距千余里,呼延庆在汴梁烧纸发生火灾,怎么会烧到这里呢?或许是在人们的心目中,呼延庆乃忠良之后,是英武正义的代表,出于对英雄的敬仰与怀念,故意将地点转移,尚可理解。
  据史料记载,唐开元二十八年(740)置马城县,以通水运。马城幅员辽阔,南达渤海。此后,马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水陆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战略要地。尤其沿海一带,更是备受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均设重兵防守。辽统和六年(988)三月,诏令林牙德勒领兵布防平州海岸,抵御宋军来攻,马城乐安镇(今乐亭县城)沿海为布防区。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析马城县南部境地建置乐亭县,领新桥镇。新桥,即今马头营,当时这里设海防,通粮运,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元中统三年(1262)春二月,江淮大都督李璮叛反,以连海三城降宋,尽杀蒙古驻军。忽必烈命元帅阿哈进驻平滦海口重地,又诏令平滦诸路均拥兵守城。因乐亭、新桥一带沿海为军事要地,设重兵防守,使元大都至乐亭的驿道逐渐繁忙起来,来往的人马车辆络绎不绝。这条驿道紧靠连火店由村南通过,过往的士兵、商客经常在这里打尖、住宿,使连火店逐渐繁荣起来。因连火店位于驿道之北,又系民堡,故村名逐渐演化为“连北堡”。因其南有一个村子叫南店,慢慢又演化为连北店。
  连北店不仅陆路交通非常方便,而且水运十分发达。在其东三里就是滦河故道,滦河岸边的边流河村(今属乐亭县)南关帝庙建有连北店镇河运码头。北部山区的干鲜果品、木材、药材、建筑石料等土特产品船运至此,在连北店销售;本地的粮食、棉花、日用品等也在此装船运往外地。
  连北店地处滨海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宜农桑,经济十分发达。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使连北店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滦南县境内独具特色的古村落。
  连北店独具特色,主要表现在建筑布局方面。该村由七部分组成,俗称连北店七段,即东关、街里、西关、东前庄、西前庄和两个南前庄。街里四周有护城河环绕。护城河上有东西南北四座石桥,犹如四座城门,不走桥不能进街。
  东桥以东为东关,日伪时期属乐亭县管辖;东桥以西属滦县管辖(今属滦南县)。一村属二县,也是连北店的一大特点。
  东关街长一华里,均为民居。清顺治三年至康熙九年(1646—1670年)满族官员贵族在滦州(含今滦南县全境)曾先后七次圈占民田,连北店周围的大部分良田沃野被旗民霸占。蔡氏(满族姓氏他们已忘了)旗民在东关落户坐享地租。蔡氏的住宅在东关的西端,街道南北各有一处。路北一宅分两院,建有临街的正房18间,院内建有三层住宅,其豪华程度,非普通民居能比。滦南县前身的丰(润)滦(县)联合县第一任县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蔡勇为,便是蔡氏旗民的后裔。东关东端道路南北均有池塘,岸边垂柳成行,风景优美。
  街里东西主街长约一华里,被护城河环绕。护城河内侧四周留有马道,出入十分方便。东西护城河上的石桥与主街相对。南北护城河上的石桥错位而建,南桥靠东,有南北胡同与主街相通;北桥靠西,没有南北胡同,由北桥进入主街需由马道绕行。东西主街两侧均为临街瓦房,门前有条石砌成的台阶,商业店铺鳞次栉比。旅店、饭馆、大车店、药铺、染坊、当铺、杂货铺等等,应有尽有,市井繁华,贸易兴隆。每逢四九日为集,上市交易的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清朝末年,因滦河改道,边流河码头废弃,水运衰落,受其影响,商业店铺多外迁到倴城、汀流河、乐亭县城等地重新开业。民国年间,由于战争频仍,受兵燹匪患的影响,连北店的商业逐渐萧条。即使如此,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仍有各种商业店铺20余家,如兴茂号、厚德堂、大成德、四和顺、永福堂、宝合当铺及宋家药铺、染坊、饭馆等。尤其是每逢集日,买卖仍很兴隆。
  西桥以西称西关。在护城河西岸路北有一高岗,上面建有玉皇庙。玉皇庙西边便是西关大街。西关大街东端路北有五间临街店铺,新中国建立前为李家大车店兼饭馆,路南有三间临街店铺,是曹老永的包子铺。西邻有五间厅房,建国前为织涤带工厂,此处便是清末画坛“京东八家”之一的张石楼的故居,门楣上悬挂慈禧太后御赐的“文魁”匾,另挂节孝匾一块。接着,西边的街道南北便是烧锅,路南五间,路北三间。烧锅北端,相传是清初某王爷的花园遗址,后由王绍先家置买。王绍先,清光绪年间恩科举人,曾任东北通化库大使。其西全是民宅,街道宽敞,长约一华里。
  西关大街西头路北有一座观音寺,规模宏大,建筑讲究。清代,观音寺内曾设“答事衙门”,相传为接待咨询、调解纠纷、代理诉讼的机构。民国年间,废除答事衙门,在寺内设警察分住所。京城至乐亭的驿道便与东西大路交汇于寺西。寺前曾置一木杆,上有一木盘灯座,每至夜晚,寺内僧人便点燃上面的玻璃罩灯,为来往于驿道上的行人照明。在观音寺西北驿道旁曾置一木制瞭望塔,呈阁楼状,高约一丈五尺,有木梯可攀援而上,用于站岗放哨,加强民堡的自卫防范。新中国建立初期瞭望塔尚存,后被拆毁。
  在驿道与东西大路交汇处西南角有一高岗,上建一座财神庙。庙西有一20亩大小的芦苇塘。苇塘西高岗上有一座古塔,为和尚圆寂塔。此塔建于明弘治年间,圆寂和尚寿享103岁。由此可以推算出观音寺至迟建于明洪武末年。塔东南是一个比较平坦的土岗。据传,此地是清初把总衙门的遗址。建国后由此挖土扣坯时,曾出土盥盆等器物及炉灰、煤渣等。向北距此6里许,清水村有座大兴国寺。据传,寺内有地道通往四面八方,不法和尚披着宗教的外衣,抢男霸女,图财害命,无恶不作。把总闻报,带领手下士兵前去抄剿。结果战败,被和尚杀死在东小营村北,故至今那里的地名仍称“杀官岭”。康熙七年(1668年),于成龙初任乐亭知县,将大兴国寺的和尚抄拿正法。
  护城河南桥的南边是东前庄。东前庄东西大街不足一华里,沿街东行就是边流河村,可直达乐亭县城。东前庄是东短西长的十字街,均为民居。在街西头路北有一座土地庙。庙北、庙西是池塘,与护城河相通。池塘对面路南有一芦苇塘,芦苇塘南面是一片洼地,洼地东边是一高岗,当地人称这里为“山上”。岗上原来是宋老四家的住宅。宋老四早年丧妻,带着一儿一女以卖切糕为生。女儿出嫁后一年多,宋老四病逝,抛下十六七岁的儿子宋海山。宋海山到处流浪,练就了一手好枪法,后来当了土匪,打家劫舍,绑票诈财,是铁道(京山铁路)北有名的“胡子”。
  东前庄苇塘西有一条南北大道,道以西就是西前庄。西前庄东西大街长约一华里,即与东前庄相通的驿道。街中段路北有一座青砖门楼,院内有正房三间,这就是宋老彩的故居。宋老彩,当地一庄稼财主,性格豪爽,乐善好施。清朝,在慈禧太后把持朝政时期,朝廷昏庸腐败,外国列强入侵,不是割地,就是赔款,国库空虚,各级官吏横征暴敛,致使民不聊生,如遇灾年,更是雪上加霜。宋老彩经常拿出自家的余粮周济贫苦的乡亲,但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据传,宋老彩为了拯救一方苦难,变卖了自己的家产,联合好友朱奎、柴宝善等扯旗造反,很快组织起一支一百五六十人的队伍,置办武器,加紧训练。此举对清廷震动很大,便派兵前来围剿。因起义队伍羽翼未丰,力量较小,未有作为,便被剿灭。朱奎、柴宝善被杀,宋老彩带着二十多人出逃。清军大胜班师,宋老彩得以活命。但从此却一贫如洗,后来加入基督教,善终于倴城。
  在西前庄南边是南前庄,东西街道长约一华里,南北均为民居。现与东前庄、西前庄合为一个行政村,称南连北店。
  连北店独特的建筑布局在唐山地区绝无仅有。时至今日,护城河已经大部分被掩埋,东西南北四座石桥已经倾圮,众多庙宇皆荡然无存。连北店的辉煌已载入史册,虽然只是只言片语,亦能印证村中耆老所述绝非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