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赞颂伊逊河水诗二首浅释
来源:未知 时间:2014-01-08 19:01:00
清帝国第六代皇帝弘历,在位60年,作太上皇4年,实际执政63年,享年89岁,是中国历史上享年最高、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其死后庙号清高宗,谥号纯皇帝,因其在位年号为“乾隆”,通称乾隆皇帝(以下简称乾隆)。
清康熙朝前期,曾在今之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及其周边地区,设立了专供皇家狩猎的封闭式猎场,史称“木兰围场”。乾隆为皇孙时曾伴其皇祖12次到木兰围场随猎,他当朝后又到木兰围场狩猎40次,先后计52次。乾隆一生御制诗词文赋44000余首(篇),其中涉及木兰围场者已查阅到几百首(篇),而涉及伊逊河者有十几首。现将滦河中上游伊逊河源流与《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所载乾隆赞颂伊逊河水的古诗二首,辑录如下,并据笔者的理解认识予以注解浅释,以饗读者。
一、伊逊河源流概述
伊逊河在历史上,北魏称“索头水”,北宋与辽代称“柳河”,明代作“以逊河”,清代始作“宜孙河”,以后作“伊松河”或“伊逊河”,俗称“羊肠河”,现通称“伊逊河”(伊逊为蒙语,九曲的意思),其正源在今之围场棋盘山第三乡川的大北岔沟脑,汇集五道川、大唤起、道坝子、布敦河、黄土坎等川支流注入庙宫水库,在水库坝外又汇集罕特穆尔河后,于庙宫村出县境,流经隆化县、滦平县,在承德市滦河镇汇入滦河,属滦河水系一级支流。在围场的流域面积2485.1平方公里,河主流长85.5公里。从龙头山、前进、腰站等乡、村的机井资料分析,流域内含水层厚度16—30米,由粗砂、砾石组成,分选性较差。单井涌水量30—50吨/小时,水位变幅在4—5米之间。
二、乾隆赋诗赞颂伊逊河水
(一)乾隆御制诗二首
汲①伊逊水烹②茶
所遇名泉必试品,
扬子③第一故藉甚。
庐山瀑帘④虽未悉,
以此知彼岂虚审?
玉泉⑤伊逊真巨擘⑥,
难为伯仲⑦均天禀;
标名趵突⑧泽皇都,
涧瀍⑨利永阜丰廩。
塞蒐⑩此地每经过,
可无表德垂终稔11。
是时秋烟正霁川,
鴚鹅12翔集鱼鲔淰13,
毡庐绠14汲煮行铛15,
清赏作歌乃自朕16;
蟹鱼懒举火候常,
肘腋17慢道风生凜,
八功德水18宛在盂19,
浮玉涌金尽敛袵20。
讵21惟摛藻22供浇书23,
一时万幕24资烹饪25。
再 叠 前 韵26
伊逊之水第一品,
其质则轻味甘甚。
万古灵脉秘龙沙27,
造物28有待斯言审。
大禹29恶30旨戒在酒,
好茗31何妨从性禀!
罢围32武帐值几闲?
聊事松云烹石廩33;
汲来清冽洵34无双,
候中文武须历稔。
从兽35犹然不废吟,
观鱼36何用无忘淰?
消渴37兼因消芥蒂38,
泯象39乃至泯兆朕。
举杯千嶂正临窗,
紫翠绚彩秋光凜;
飒景恍可豁迎眸,
凉风底虑轻拂袵。
自怡悦亦何足云?
大亨40还勤木火饪。
(二)注解
①汲:取水或打水的意思。②烹茶:煮菜或茶谓之烹,烹茶在本诗中即煮茶或沏茶,并泛指烧开水。③扬子:本诗中指扬子江,即长江。④瀑帘:像悬着帘子的瀑布,本诗中指庐山香炉峰瀑布,泛指庐山之水。⑤玉泉:在杭州西湖玉泉山麓。本诗也可能指北京城西玉泉山专供皇宫用水之玉泉。⑥巨擘:擘指大拇指,本诗中之意为玉泉水与伊逊河水居全国首位。⑦伯仲:原意为哥哥与弟弟,本诗中之意为不相上下。⑧趵突:本诗中趵突指趵突泉,在山东济南市趵突泉公园内。⑨涧瀍:音jiàn chán,本诗中指河南涧、瀍两条河水。涧水发源于渑池县东北,流至洛阳市东南入洛河;瀍水发源于洛阳市西北,流至东南入洛河。⑩塞蒐:蒐音sōu,古代帝王外出打猎春季曰“蒐”,秋季曰“狝”,塞蒐即出京到大江南北打猎或巡视,在本诗中特指到木兰围场“秋狝”。11稔:意为庄稼成熟的季节或意为“周年”。12鴚鹅:鴚音gē又音jiā,也写作“鴐”,鴚鹅即家鹅的原祖鸿雁,本诗中是指深秋南飞的雁阵。13鲔淰:音wěi shěn,鲔在古籍中即金枪鱼,本诗中则指伊逊河中形似金枪鱼的细鳞鱼;淰为鱼惊走的意思。14绠:音gěng,打水用的绳或井绳。15铛:一种铁锅。16朕:皇帝自称,“我”的意思。17肘腋:本诗中指天气冷凉涉及全身。18八功德水:佛家语,佛谓须弥山的水具有八项功德,即:一甘、二冷(凉)、三软、四轻、五净、六不臭、七不损喉、八不伤腹。19盂:盛水等液体的器皿为盂。20敛袵:袵音rèn,即衣襟。敛袵,整理衣襟,表示恭敬。21讵:岂,表示反问或“难道”的意思。22摛藻:音chī zǎo,“摛”为展开,“藻”为“文笔”,本诗中意为笔墨。23浇书:著书记载的意思。24幕:本诗中指当时的行军帐棚。25烹饪:原意为煮菜做饭,本诗中特指烧开水做野餐。26叠前韵:古诗的一种写作格式,即按某首诗的“韵脚”(同一字)作诗称“叠韵”,也叫“和韵”。27龙沙:古代泛指塞外荒漠之地。28造物:中国古人把意识中能创造万物的神灵称作“造物主”,西方人则称“上帝”,本诗中简称“造物”。29大禹:中国人对古代部落联盟中那个曾经疏通河道治水的领袖称禹王,也叫大禹。30恶:憎恨或讨厌的意思。31好茗:茗原意即茶树嫩芽,也泛指商品茶叶;“好茗”在本诗中指嗜好饮茶或喝水。32罢围:本诗指在“木兰围场”狝猎的段落间歇或最后结束。33烹石廩:本诗中指用石块支锅煮米做饭或烧开水。34洵:确实或实在的意思。35从兽:本诗中系指围猎野兽的意思。36观鱼:本诗中系指钓鱼或网鱼的意思。37消渴:本诗中指饮伊逊河水解渴。38芥蒂:原意为细小的疙瘩,本诗中指心中缔结的抑郁或不愉快情绪。39泯象:原意为使迹象消灭,本诗中指克服了抑郁情绪。40大亨:本诗中指万事顺心如意。
三、乾隆御制诗二首题解及释义
(一)汲伊逊水烹茶
1、题解:从字面看即为“取伊逊河水煮茶”,其内涵为用伊逊河水烧开后沏茶饮用或喝白开水,甚至包括喝生(冷)水。
2、释义:凡我所到名泉河系无不品尝,并用长江水作为比对的标准。对庐山瀑布的水质虽未知晓,但岂不可由此及彼进行推测?玉泉水与伊逊河水可称首位,天生这两处的水质不相上下;趵突泉水在京城不过名声广,而涧水与瀍水只是贮量丰富。木兰围场狝猎必经过伊逊河,但那年也未赞颂过这里的水。这次正当秋季烟雾散尽晴朗时,天空雁阵南飞河中细鳞鱼遨游,各毡帐都打水在用铁锅来烧,众人自我始边喝白水边颂扬,对鱼肉类都作常物懒得动筷,风吹在身上谁也不觉得凉,杯中只要斟满这具八功德水,大家都整理衣襟,对这浮玉涌金般的好水表示恭敬。难道这样好水不该以笔墨记载?时下所有的帐棚正用此水做野餐。
(二)再叠前韵
释义:伊逊河的水品质全中国第一,伊逊河的水质量轻味道甘甜,这样的水脉自古秘藏在塞外,这真是造物主的精心安排。当初大禹王讨厌的是嗜酒,好饮茶的禀性应任其自然。狩猎完回帐棚的空闲并不多,暂在这松云间垒石块支起锅,取来的伊逊河水确实又清又凉,欲喝此水的文武官已等候一年。围猎野兽并未忘记吟咏诗歌,钓鱼网鱼更不顾其是否受惊,喝伊逊河水解渴同时可消郁闷,我同众人都有该消除的抑郁症。边举杯喝水边望窗外的山峦,那山青叶紫绚丽的深秋景色,飒爽多变的秋光尽收在眼,凉风不时轻拂衣襟。似这样的愉悦对我来说是微不足道,最令人顺心如意煮茶柴火越烧越旺。
主要参考文献
1清·纪昀等,《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据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本)出版。
2清·和珅、梁国治,《钦定热河志·御制诗》(承德师专校点),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
3清·海忠,《承德府志》(光绪朝重订,2006年承德师专校点),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
④清·查美荫,《围场厅志》(誊影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⑤唐军政,《清代皇家猎苑——木兰围场》,香港亚洲出版社,1990。
⑥杨振国、姜晓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志》,辽海出版社,1997。
⑦范崇俊,《汉语规范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
⑧张永言,《古汉语字典》,巴蜀书社,2003。
⑨吴泽实、黄秋耘,《辞源》(第8次印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⑩张玉书等,《康熙字典》(第15次印刷),北京中华书局,2005。
11汉·许慎,《说文解字》,黄山书社,1996。
12周祖谟,《尔雅校笺》,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13冯其庸、邓安生,《通假字彙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4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文物出版社,1984。
(毕宪明,林业工程高级工程师,承德市历史学会理事,唐山市滦河文化研究会理事,围场自治县政协文史研究员,围场老科协副会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