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本会会刊

本会会刊

浅说滦南民间谚语歌谣

来源:未知 时间:2015-02-12 08:21:15
 滦南北望燕山,南濒渤海,治域为滦河冲积平原。土地平坦,河川流布,得农桑之益,获山海之利,稼穑买卖,适宜人居。扼出关门户,守入海要津,为南北通衢、京师屏障,历史多战事。在朝代更替的浩茫岁月中,人们繁衍生息,尽享地利也饱经沧桑。
  这块土地殷汤属孤竹国,周属燕,秦属辽西郡,汉晋属辽西海阳县,隋属平州新昌。至唐开元始建县,名马城。宋改马城为安城。元属滦州义丰,明属永平府滦州,清和民国亦属永平滦州。周之山戎、三国之乌桓、十六国之鲜卑、辽之契丹、金之女真、元之蒙古、清之满族,都曾在此驰骋角逐。尤其明朝初年的大移民,发晋、鲁、豫、皖、浙等地人丁至此,形成一次民族文化大融汇,形成了极富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学。故事传说、寓言神话、歌谣谚语、唇典行话、夯歌号子、楹联谜语,应有尽有。这些丰富生动的民间文学,记录了古往今来官家百姓各行各业的生活行状,是一部生动详实、深刻浩繁的“稗官野史”。它在百姓中口口相传,生根发芽,绽叶抽枝,既是民间智慧的玑珠精华,又彰显了乡土情怀的血脉根源,滋润培养了淳朴的世风民俗,是现在研究一地历史、考证风俗、解读悬疑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本文试对歌谣谚语、歇后语、顺口溜和夯哥号子等进行初步的梳理。
  一、歌谣谚语
  歌谣是生活的写照,谚语是智慧的结晶。滦南歌谣就如滦南这块土地的历史,内容丰富,感情深沉,或慷慨悲壮,或细腻缠绵,百转千回,一唱三叹。滦南的谚语,就如这块土地上的人民,聪颖慧达,见识卓远,或言简意赅,或语近旨远,千锤百炼,吟罢击节。
  先说歌谣。
  “狼来咧,虎来咧,马猴跳墙咬来咧,哼儿哼哼哼,我们孩子睡着咧。”这是一首催眠曲,字不多,却活画出来奶奶或者妈妈拍着婴儿睡觉的疼爱、急切的神情和心情——这是一位劳动妇女,她哄孩子睡了觉,还要去干活儿呢,不然怎么把吓唬的言语都唱出来了?
  “撼,撼,撼油油,撼到姥家炕头头。粳米干饭和油油,妗子不给吃,姥姥作猴猴。”这也是一首催眠曲。它写出了闺女思念娘家,思念母亲的心情,也活画出了一位喜欢外孙或外孙女的姥姥形象。
  “说瞎话,道理话,锅台上种了二亩小苦瓜。月子的孩子偷去咧,瞎子看见咧,聋巴听见咧,瘸子追去咧,哑巴学舌去咧,小秃子掉井咧,扯着小辫拽上来咧。”看似荒唐,细想却有道理。不能发生的事,它有时偏就发生,时常警惕小心,不是更有好处?
  “扯大锯,拉大锯,老家门口唱大戏。接闺女,叫女婿,外孙外女全都去。不去不去家里忙:又打谷子又碾场,又娶媳妇又盖房,又得儿子又吃汤,又做满月又散庄。东家俩,西家仨,落下间壁他大妈,一恼恼个大疙瘩,不出脓,不出血,自己消,自己瘪。”既写亲情,又写怨恨。突出忙碌,解释原因。农家风情,入木三分。
  “棉花桃,地里蹦,姥姥抱外甥,越抱越心盛。舅舅买烧饼,妗子把眼瞪。”好一幅人情画!
  “哩个哩,啦个啦,大河沿上骑白马。白马跑得嘶嘶喘,一气跑到丈人家。大舅子见了往家叫,小舅子见了往家拉。叫到家,拉到家,毡子褥子铺多厚,碗子筷子桌上拿。不喝你们的酒,不喝你们的茶,隔着门缝看看我的她。冰盘大脸黑头发,红绳系来绿绳扎。不用人说这是她,看个好日来娶吧。”丈人家爱女婿,小伙子更爱未婚妻,虽未谋面,但心里时刻想念她,这会儿看见了,心里好不高兴啊!
  “马大膘肥蹄子胖,老两口子争热炕。老头子说我拾的柴,老婆子说我烧的炕。一个拿起掏灰耙,一个拿着擀面杖。一直打到大天亮,谁也没睡着热乎炕!”明说事,暗说理,发人深省。
  “酸枣树,叶叶多,做个棒槌打婆婆。儿媳忙把婆婆叫,打我奶奶做什么?婆婆说她抱不了柴烧不了火,要她这老东西干什么?儿媳说请把棒槌交给我,我包袱里包,柜子里锁。婆婆问你那么仔细干什么?儿媳说棒槌放上十年整,我也用它打婆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贤媳妇一下就整治教育了恶婆婆。
  “终日忙活只为吃,吃饱肚子又思衣。衣食两般全齐备,房中缺少美貌妻。娶下娇妻与美妾,出入无车少马骑。骡马成群轿已备,没有田地难开支。买下良田千万顷,没有官职受人欺。七品五品还嫌小,四品三品还嫌低。一品当朝为宰相,又想天子做一时。心满意足为天子,还想万世无死期。种种贪念无休止,不盖棺盖永不息!”总结出人心之不足,揭示了欲念无休止。人当知足该知足,人该识举且识举!
  “小日本,心不善,坐着飞机扔炸弹。炸火车,炸电线,炸我同胞千千万。儿子儿子你快长,长大参军把日抗。坐火车,当营长,黑价睡觉站着岗。”恨鬼子,要反抗,国恨家仇涌心房,前赴后继打豺狼!
  “大铜子儿,没有眼儿,中国会造洋烟卷儿。洋烟卷儿,抽着香,中国会造大盖枪。大盖枪,打得远,中国会造千里眼。千里眼,望得高,中国会造大洋刀。大洋刀,杀人快,中国会造武装带。武装带,盛枪子儿,噼里啪啦打日本。日本打跑了,中国过好了。”国富民才强,实业救国是正道。一首小歌谣,唱出来国人共同的心声。
  滦南歌谣形式活泼,有短有长。短者三五句,长者几百近千言。韵脚无定式,可一韵到头,亦可中间换韵,以表现内容为主。歌谣内容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涉猎;私理公理天下理,理理评说。简直就是生活的百科全书。诸如《节气图》《十二个月》《长工苦》《光棍叹》《叫五更》《寡妇思夫》《美女思情》等篇幅较长之作,叙农事、叹辛苦、诉衷肠、说思恋、盼团圆……这里不作展开。
  再说谚语。
  阴晴雨雪,岁时丰歉,我们的先人早有谚语在前。其中有对自然现象的精准判断:“老云接驾,不阴则下”,“缸穿裙,山戴帽,大雨不久到”,“黑猪拱天河,大雨紧跟着”,“云彩上下颠,必是雹子天”等。有对动植物的细微观察:“蜻蜓高,晒得焦,蜻蜓低,一身泥”,“蜜蜂不出门,必有雨降临”,“鸡早宿,天必晴,鸡晚宿,天必雨”,“高粱棒子长新根,有雨就在三两日”等。有对时光节令的正确总结:“八月初一下一阵,旱到来年五月近”,“八月十五阴着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岁朝宜黑四边天,大雪纷纷是旱年,最好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等。
  生产农事,何闲何忙,何事当心,我们的先人也有谚语指点。“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雨水推船,惊蛰栽蒜”,“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心里种荞麦”,“菜收立冬,霜降起葱”;“庄稼一枝花,全凭肥当家”,“人勤地不懒”,“种田不养猪,穗小杆不粗”,“要想富,多栽树”,“船驶八面风”,“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田就吃一个勤勉”。
  饮食起居,家长里短,先人谚语,更不能不看。“言多失口,食多伤身”,“贪吃贪睡,添病减岁”,“不染烟和酒,活到九十九”,“空气流通,病菌无踪”,“心宽体胖,勤劳体壮”,“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年年防饥,夜夜防盗”,“家有一老,犹有一宝”,“家有贤妻,男人不做横事”,“会当人的两头瞒,不会当人的两头传”,“远亲不如近邻”,“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学习知识,修养品德,洞明事理,建功立业,必须把前人的谚语作为座右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学问勤中得,知识苦中来”,“人贵有志,学贵有恒”,激励我们少年励志。“有状元学生,无状元先生”,“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诫勉我们不可骄傲自满。“私心重,祸无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教导我们必须慎独慎修。“宁伸扶人手,不开陷人口”,“结有德之友,绝无义之朋”,“声誉比金子更贵重”,指点我们必须自爱自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听人劝,吃饱饭”,“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告诉我们要虚心接受批评。“宜未雨绸缪,勿临渴掘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叫我们办事须提高计划性。“山再高挡不住南来雁,墙再厚挡不住北来风”,“创业容易守业难”,说的是必须重视发展守成。
  滦南谚语,字字珠玑。牢记于心,耳聪目明。警策行动,立竿见影。1986年县政府亦编撰《滦南谚语歌谣选》,把民间谚语搜罗了个大概。
  二、歇后语 顺口溜 夯歌号子
  滦南民间文学,还包含丰富的歇后语、顺口溜、唇典、行话以及夯歌、号子、楹联、谜语等多种内容。
  歇后语为的是形象生动,清楚明白,记忆深刻。“外甥打灯笼——照旧(舅)”,“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罗锅子上山——钱(前)紧”,此类为谐音歇后语。“狗撵鸭子——呱呱叫”,“耗子嗑书本——咬字”,“王母娘娘的纺车——神绕”,“嘴上抹石灰——白吃”,此类为喻义类的歇后语。无论谐音还是喻义,都比说白话更生动,也比打比喻更直接更贴切,人们一听见就记了个牢靠。
  顺口溜又叫数快板儿,句子短,有辙韵,说起来朗朗上口,易颂易记,感染力强。仅举两例,便见特点。例一:打竹板,往前凑,你老卖的好猪肉。皮儿又薄,膘儿又厚,骨头长在肉里头……例二: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蚰蜒不抬头。二月二,敲炕帮,蝎子蚰蜒躲又藏。二月二敲房梁,蝎子蚰蜒不下房……
  夯歌。过去民间常用的夯,是用两根木杠鰾紧碌碡,有几百斤重。打地基、修道路、筑河堤等都要打夯,以砸实泥土。打夯是一种繁重的劳动,必须多人一起操作,所以步调一致形成合力最为重要。夯歌就是打夯时凝聚合力的歌谣,有领有和,有呼有应,统一步调。通常是一人呼众人应:
  呼:我们高抬起呀——  应:嘿哟
  呼:都要把稳夯呀——  应:嘿哟
  呼:大家加小心呀——  应:哟嘿
  呼:不要砸脚上啊——  应:嘿哟
  呼:举夯如山起呀——  应:来哟嘿
  呼:落下真稳当啊——  应:嘿哟
  呼:打夯盖新房呀——  应:嘿哟
  呼:娶个小娇娘啊——  应:哟嘿
  呼:生儿又育女呀——  应:哟嘿
  呼:日子赛蜜糖啊——  应:嘿哟
  呼:大家往前走呀——  应:来哟嘿
  呼:拐弯加小心啊——  应:哟嘿
  呼:直处往高举呀——  应:哟嘿
  呼:才能保质量啊——  应:嘿哟
  ……
  活计少,领夯者也操夯;活计多,领夯者就站在一旁专事指挥。这时他唱出的夯歌就丰富多彩了:
  呼:大家都使劲呀——  应:来哟
  呼:我唱一段曲呀——  应:来哟
  呼:来个小媳妇呀——  应:嘿哟
  呼:长得真叫得(美)呀——  应:得呀
  呼:青丝如墨染哪——  应:染哪
  呼:眉毛月弯弯呀——  应:弯呀
  呼:最得杏子眼哪——  应:眼哪
  呼:勾去我魂魄呀——  应:魄呀
  呼:亲亲叫哥哥呀——  应:哥呀
  呼:娇声如燕语呀——  应:语呀
  呼:耳热心猛跳啊——  应:跳啊
  呼:浑身长力量啊——  应:量啊
  呼:得她结连理呀——  应:理呀
  呼:岁月好甜蜜呀——  应:蜜呀
  呼:小伙别走神啊——  应:哟嗬
  呼:碌碡砸了你呀——  应:嘿哟
  呼:大家加把劲呀——  应:哟嗬
  呼:幸福就不远啊——  应:嘿哟
  ……
  领夯者用丰富多彩的夯歌指挥劳动,提振情绪,活跃气氛,减少疲劳,提高劳动效率。
  号子。与夯歌异曲同工,也是协调劳动节奏凝心聚力的曲子。以渔业生产最多,比较普遍的有打樯号、搭蓬号、摇橹号、起帆号、拉网号等。
  楹联。就是对对子。滦南民间故事中嵌有大量的对联。节庆日贴对联也蔚成风气。古往今来,民间百姓都以对对子为雅事乐事。此风至今未衰。滦南县文联连续举办有奖征联已经28年,产生了不少佳联美对,这里不必举例。
  谜语。又称射虎。每个滦南人都从猜谜长大。孩子刚懂事,大人就给破谜猜,以培养思维和智慧。这种活动寓教于乐,藏知于玩,男女老幼人人喜欢。好的谜语一经诞生,就流传久远。年年正月十五元宵夜,猜谜射虎都要出现高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彩灯阵里携手看,揭开谜底笑声甜。
  丰富、深邃、美好、神奇的滦南民间文学,将被我们和我们的儿孙,传承、创作、陶冶、描画得更加瑰丽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