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本会会刊

本会会刊

驻藏大臣的《丰润浭酒》诗

来源:未知 时间:2015-02-12 08:26:12
 浭酒,作为明清时期的丰润地方特产,一直以它“香郁味醰”“淋漓有情”而享誉京都。仅大清一朝,就查证有陈廷敬、曹寅、朱彝尊、韩菼、方楘如、董榕、靳荣藩、张佩纶等八位著名文人的十首浭酒诗,这在某种地方产品中是不多见的。
  最近,翻阅清代道光年间驻藏大臣斌良所著的《抱冲斋诗集》,惊喜地发现了一首他所写的《丰润浭酒》诗。诗云:
  种秫传方法,新篘醖酿甘。
  沧涞品尤隽,玉雪色同含。
  卜夜联三雅,沽春启一甔。
  围炉共斟酌,燕市助高谈。
  “秫”,俗称黏高粱,也可泛指高粱,乃做烧酒的主要原料。而丰润浭酒的特点就是以高粱为原料,大麦、小麦、豌豆为辅料。据1917年《直隶省商品陈列所第一次实业调查记》文载:宣统末年的丰润烧酒,“城内及各镇均有制者,原料用本境产高粱,年产约二百二十八万五千斤。”“篘”,一种竹制的滤酒的器具,也指滤酒。“沧涞”“玉雪”,指沧州酒、涞州酒、玉酒、雪酒。沧酒、涞酒产于京畿,光绪版《丰润县志》记载:“昔人艳称燕酒。京师有薏酒,北辕禄所云金澜酒,今俱不可得,而沧州、易州、涞水、蓟州俱以酒名。”雪酒亦清代酒名,产于京东通州,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桥西录》有:“土酒如通州雪酒、泰州枯、陈老枯……皆为名品。”玉酒则是神话中的仙酒,《初学记》卷二七引《十洲记》:“瀛洲有玉膏如酒,名曰玉酒,饮数升辄醉,令人长生。”隋江总《玛瑙碗赋》:“宝出昆仑之仙阜,觞即元洲之玉酒”。“卜夜”同卜昼卜夜,形容不分昼夜,没有节制。“雅”,古指酒爵。古人以盛酒多少分伯雅、仲雅、季雅,称“三爵”或“三雅”。《太平御览》卷八四五载三国魏曹丕《典论》:“刘表有酒爵三,大曰伯雅、次曰仲雅、小曰季雅。伯雅容七升,仲雅六升,季雅五升。”《乐府诗集》卷六七载晋张华《轻薄篇》:“三雅来何迟,耳热眼中花。”“春”指酒,唐朝呼酒为春。“甔”指瓶。《列子·汤问》:“当国之中有山,山名壶领 ,状若甀。”殷敬顺释文:“谓瓦瓶也。”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种植高粱并使用祖传的酿酒方法,新过滤出的酒格外甘醇。它比沧州酒、涞州酒品质还佳,比玉酒、雪酒色泽还美。我们不分昼夜连连举杯,买来一瓶又一瓶浭酒。大家围坐在火炉边,在幽燕之地尽兴地畅谈、畅饮着。诗人把浭酒描绘的那样美好,而诗中的场景,简直就是一幅活生生的《韩熙载夜宴图》。

  斌良(1784-1847),字吉甫,又字笠耕、备卿,号梅舫、雪渔,晚号随庵,瓜尔佳氏,满族正红旗人。其父玉德曾任闽浙总督、福州将军。斌良于嘉庆七年以荫生捐主事。嘉庆十年(1805年)五月,补太仆寺主事,十月,升员外郎,充高宗皇帝实录纂修官。十一年,任盛京兵部员外郎。十二年,补任户部员外郎。十六年,升任郎中。十八年,随协办大学士托津赴河南平定白莲教李文成等,赏戴花翎。后调陕西、河南等处任按察使等职。道光二年(1822年),补太仆寺少卿。五年,同左都御史松筠赴三座塔,会同热河都统那清安查讯诬控案扼及东土特旗牧场地使用等情。六年,因办案不力,降为户部郎中。十六年,升任内阁侍读学士。十八年,升太仆寺卿。二十二年,升政通使。二十三年,升任都察院左副都御使。后调任盛京官刑部侍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十二月以副都统任驻藏大臣。二十七年十一月十九日病卒于任上,享年64岁,葬于北京大兴县单店村。工山水、花卉,尝自写峡江晴浪图、杏花图。书学董其昌,尝集董书刻石。16岁开始写诗,收入《抱冲斋诗集》,共26集71卷,收诗5591首,外附《眠琴仙馆词》1卷。有《抱冲斋石刻》十二卷,为清嘉庆二十五年撰集,金匮钱泳摹勒,为清代名丛帖之一。

  斌良的这首《丰润浭酒》诗,作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冬季,那时,正值其由内阁学士升任太仆寺卿,得以有闲暇时间周游京畿周边各地。于是,才写出了《丰润浭酒》《玉田米》《房山炭》《遵化绵梨》《宝坻银鱼》等京东特产诗。从《丰润浭酒》诗所反映出的斌良对浭酒的熟知程度,可知他当年是到过丰润县的。此外,斌良由于老家在东北,从北京回老家祭祖是经常路过丰润县境的,故此,对丰润和浭酒都很熟悉。其诗集第九卷有一首名曰《流河(注:疑是沙流河之误)》的诗,诗云:“问俗丁沽近,沧醪贱可斟。云光增壮色,蝉语亦乡音。土沃林荫重,沙流河套深。谁家小曾构,蹑屐试登临。”亦可证明他与丰润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