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诗话梦牵萦——记孤竹《蕨薇》诗社农民诗
来源:未知 时间:2015-05-10 09:20:08
秦皇岛市的卢龙县,古代隶属肥子国、孤竹国。乃先贤伯夷、叔齐的故乡。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度日,留下一首《采薇歌》: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
吁嗟徂兮,命之衰矣!”
这首《采薇歌》一直在这片土地上流传着。著名作家、诗人牛汉曾说:“清清白白地做人,堂堂正正地写诗,写诗就是冒傻气。”伯夷、叔齐兄弟二人放着国君的位置不当,冒傻气。从卢龙县城(古永平府)沿公路北行约12公里有一个大道王庄村,村里有一个叫李志田的农民,也是一个冒傻气的典型。他年逾花甲,老实憨厚,说话结巴(口吃),从外表上看,土里土气的,可是,他就是孤竹诗词学会著名的农民诗人。
李志田写诗大多写三农的事,诗的内容虽然谈不上博大精深,但是诗的形式整齐有致,韵律和谐优美,写景状物,叙述人情事态,既符合格律,又浅显易懂。句式的节奏抑扬顿挫,吟诵时使人荡气回肠。如他写的《雨后》:
“连宵喜雨润无涯,抢种趁墒空万家。
鹤发老翁闲不住,羔羊喂罢又栽瓜。”
《月下浇麦》:
“已是鹅鸭知暖时,朦胧月影动娇姿。
三春浇灌清清水,九夏生成麦浪诗。”
《晨锄》:
“晨曦未替月星光,风送山花阵阵香。
百鸟巢中犹梦里,农夫已湿布衣裳。”
李志田写田园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他从上世纪60年代读初中时就痴迷上了诗词。那是1963年,中国的乒乓球健儿夺得了世乒赛冠军,捧回了金杯,为祖国争得荣誉,让世界刮目相看。他写了一首张燮林战胜日本选手三木与木村的小诗:
“球似一团火,柳条折不断。往来梭凛历,回扣软颤颤。”
这是他的第一首处女作,至今他还记忆犹新,而写的好多田园农事的诗都遗忘了。那时候,他写诗只求合辙押韵,根本不懂诗词的格律,写出来的诗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当做枕中密笺,丑媳妇不敢见公婆。即使是文革十年动乱时期,他也没有间断过写诗。可惜从前所写的诗稿遗失殆尽,所剩下的几首,大多稚嫩,经不住格律推敲,被他付之一炬。但他的诗人梦没有破灭。新打锣,另开张,写符合格律的诗词。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看到了“三农”的希望,创作灵感一发而不可收拾,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田园诗词。如《山村》:
“寂寞山村里,春归景更幽。
蓝天翔白羽,碧水荡轻舟。
落絮随风去,飞花逐水流。
此时虽可恋,佳景看金秋。”
《农家》:
“不避骄阳与水凉,灭虫锄草插秧忙。
农家不用秋翁手,育出稻花千里香。”
《咏春风》:
“阵阵轻柔胜六韶,清溪泻玉冻全消。
吹醒宿草枯根绿,剪出新芽岸柳娇。
小巷卖花声自远,平明送暖鸟相招。
披襟举翼思无际,万象更新破寂寥。”
李志田酷爱诗词,痴迷于诗词,他凭着锲而不舍的执著精神,徘徊在格律诗词这块天地里,笔耕不辍,诗词作品日臻成熟,他写的一首《采桑子》:
“天公又展丹青卷,彩羽翔空,蝶闹千红,扑面温柔杨柳风。 村姑采叶纤纤手,挖菜顽童,牧鸭衰翁,都入盎然春意中。”
此词荣获全国第四届田园诗词大赛三等奖。目前,他已经在全国各地诗词期刊发表了百余首田园诗词了。因为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所以也就“把酒话桑麻”了。
“为诗不易。”的确,诗不是一两天工夫就能写好的。李志田为了写好格律诗词下了一番苦功。他买了好多关于诗词方面的工具书,自费订阅《中华诗词》《长白山诗词》《东坡赤壁诗词》等数种诗词期刊。2004年秋天,他将仅有的卖红薯的300元钱全部用于订阅诗词刊物,让报刊投递员感到十分惊讶,说,一个农民订阅的期刊,比机关单位舍得花钱。
为了写好格律诗词,2001年,李志田把常用的3000多个汉字按平仄、韵部分门别类,抄写在大红纸上,贴满了居室墙壁,逐一背诵记识,三年时间,铁杵磨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对平仄声调及韵部已经了如指掌,熟烂于心了。被诗友们誉为平水韵专家。
李志田不仅自己写诗,还辅导中小学生写诗。每逢节假日,附近有很多爱好诗词的中小学生跟他学写诗。他像教师教学生那样,耐心教诲辅导,认真留批作业,筛选出好的诗词加工修改,自己付邮资将学生的诗词向期刊投寄。截止目前,已有20多名中小学生的300多首诗词作品在《中华诗词》《长白山诗词》《华夏吟友》《诗词月刊》等多家期刊上发表。为了切磋诗词艺术,他和诗友们创办了一个诗词小期刊《蕨薇》,从2001年油印问世,迄今已出25期,在他的带动和辐射下,农民诗友从原来的3人增加到30多人。他严格审稿把关,诗词的质量不断提高,得到同仁的认可和好评。2004年,他被推荐担任《孤竹诗词》编辑,他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不管是政府要员,还是企业大款,不合格律的稿件,一首不用。期刊出版后,受到读者一致好评。
李志田不善言谈,“茶壶里煮饺子——肚子里有玩艺儿,倒不出来”。他写诗是格律诗,做人也是格律人,他不吸洋烟,不喝啤酒,不玩扑克,不穿西服,不读新诗也不写新诗,凡是从西方洋人那里泊来之物,他都十分厌恶。凡是无益于身心健康的不越雷池半步,辛辛勤勤耕耘,清清白白做人。一个心思扑在写诗上,诗词是他的生命源泉,是他的精神支柱,是他的毕生追求和事业。可是,谁知道他是在为老板的养牛场做门卫。他生活清苦,经济拮据,孤独寂寞,过着鳏居生活。如果没有诗词陪伴着他,那种清苦生活和沮丧心情可想而知。秦皇岛市抚宁县诗人吴哲辉慕名来访,目睹他孤苦生活和所处的环境,感慨万千,写下了《江城子·见农民诗人李志田有感》:
“今朝相见愿得酬。视无牛,场空幽。着件舍衣,终日幅何修。虽取人言知一二,实难信,幻自眸。 丽词妙语却此筹。毕生求,了千愁。未娶鳏夫,举目望孤鸥。沦落世间君最苦,辞忌日,骨谁收。”
读后不禁使人凄楚潸然,这就是农民诗人李志田的真实写照。他宁可终身不娶妻,不可一日无诗词。他像一头老黄牛,不计较有无宿草,咀嚼的是粗糙苦涩的草,酿造的却是细腻甘甜的乳汁。
李志田在诗坛上已小有名气,他锺爱诗词和感人事迹,受到很多诗人和诗词爱好者的赞赏。湖北武汉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著名诗人、诗词评论家侯孝琼先生读过李志田的诗后说:“李志田的诗词照此写下去,他将是传统诗坛上的一颗新星。”2004年夏天,侯先生来秦皇岛北戴河旅游避暑期间,特意造访了李志田,为《蕨薇》诗社农民诗人义务讲课辅导,并写下了《赠李志田诗词二首》:
“志在农村事力田,耕云播雨涌灵泉。
冰心未染雄心在,更育诗童硕果鲜。
梅妻鹤子仰林逋,但有冰心映玉壶。
种得蕨薇春意满,白头相伴是诗书。”
李志田创作的诗词在全国各级各类诗词期刊频频发表,参加诗词竞赛多次获奖。2004年被秦皇岛市诗协评为十佳优秀诗人。2006年被吸收为河北省作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他就是蓬蒿中的一棵灵芝。他魂牵梦绕与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是农村精神文明传承者和播种人,从他身上,我们已经看到传统诗词在孤竹故里、燕赵沃土、神州大地上重放异彩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