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海深仇永志不忘——侵华日军制造潘家戴庄“千人坑”大惨案始末
来源:未知 时间:2016-02-14 09:44:14
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在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潘家戴庄村制造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千人坑”大惨案,这是一笔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的血海深仇。潘家戴庄“千人坑”大惨案遗址,南距滦南县人民政府驻地倴城8公里,西北距唐山市区43公里。
血腥屠杀 惨绝人寰
1942年10月,日本侵略者在冀东推行第五次所谓“治安强化运动”,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猖狂至极。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八路军迁(安)滦(县)卢(龙)基干队在大队长张鹤鸣的带领下,挺进路南,在唐官营、川林、潘家戴庄一带打击敌人。侵华日军驻张各庄据点的骑兵队长铃木信,把八路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天天叫喊要彻底消灭张鹤鸣带领的八路军。他们经常派出密探,到处探听八路军的下落。
12月4日傍晚,八路军迁(安)滦(县)卢(龙)基干队,在张鹤鸣带领下,由唐官营经潘家戴庄向程庄村转移,准备当晚在程庄宿营。敌人的密探得知这一消息,连夜向倴城的伪警察分局局长王星寿做了密报。王星寿迅速把这一消息报告给驻倴城的侵华日军安田小队长,安田又用电话向驻扎在30里地外的张各庄的日军守备队骑兵队长铃木信作了报告。铃木信得知这一消息后,欣喜若狂,立即向他的上司、侵华日军唐山地区司令官、日军第二十七步兵团团长铃木启久请示,决定连夜率部队到程庄围剿八路军。
12月5日(农历十月二十八日)拂晓,铃木信率领驻张各庄、司各庄、倴城据点的日军、特务、伪警备队数百人向程庄扑来。此时,八路军部队已事先转移到了潘家戴庄。铃木信带着队伍刚刚来到潘家戴庄村西,便遭到八路军的迎头痛击,走在队伍前边的两名日本骑兵被打死。敌人遭到突然袭击,惊慌失措,未开一枪,便迅速将部队撤退到村西北的一片开阔地里,停下来观察动静,准备伺机反击。
天亮后,铃木信得知八路军的部队已经转移的消息,便率部反扑,包围了潘家戴庄。日军、特务、伪军端着枪,把刚刚起床的男女老少一起驱赶到村东南的场院上,敌人站在人们周围,刀枪林立,戒备森严。9点左右,特务从人群中拉出教师马文焕,逼问八路军的下落,马老师坚定地说:“不知道!”日军、特务便蜂拥而上,一阵乱棍将马老师打死。接着,从人群中拉出了齐盘成,继续追问八路军的下落。齐盘成未及开口,便被打死在地。此后,一个日本兵从人群中拉出青年李庆发,扒去他的棉衣,四个日本兵用刺刀对准他的胸和后背,连声逼问八路军的下落,李庆发也说:“不知道!”一个杀人成性的日本兵就用刺刀挑破他的肚子,肠子立刻流出来,倒地惨死。躲在家中的潘恩田被敌人发现后,也被押进杀人场惨遭毒打,肩胛骨被打碎了,耳朵被打烂了,昏死过去。敌人又杀害了潘恩田的母亲,活埋了他的妻子、妹妹,摔死了他的儿子。两个小时后,潘恩田苏醒过来,趁敌人不备爬出杀人场,虎口逃生。
时近中午,铃木信指挥日军、特务又先后杀害了李忠海、潘恩和、戴运成、戈振久等十几名群众,仍然没有得到八路军的下落,便气急败坏地向全村人下了毒手。敌人从人群中挑出20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用刺刀逼着他们将本村地主潘俊章场院北边挡车的大沟加深加宽,挖成一个长10丈,宽7尺,深6尺的大坑。惨无人道的大屠杀首先从男人们开始了。日军、特务狂叫着扑向人群,用步枪、刺刀、棍棒向大坑中驱赶群众。人们奋力反抗。敌人便用刀枪、棍棒、锨镐在人群中狂打乱刺,善良无辜的人们一片片倒下去。敌人把打死打伤和活着的人们一起扔进大坑,然后在周围堆上柴草放火焚烧。没有被杀死的人拼命地向外冲。村民周树恩乘敌人不备,爬出火坑扒掉着火的衣服,赤身逃离杀人场……
吃过中午饭,敌人又把杀人魔爪伸向妇女、儿童。日军、特务从人群中挑出十几个年轻的姑娘、媳妇进行轮奸,然后拖回杀人场。第一个杀人坑被尸体填满了,敌人又逼着青壮年挖了第二个长2丈,宽1丈5尺,深5尺的大坑。敌人用刺刀、棍棒、锹镐向大坑中驱赶妇女、儿童。妇女们奋力向外闯,敌人就用扁担打,绳子拉,机枪扫射。齐安春的妻子刚从坑里爬上来,一个日本兵朝她胸部一刺刀挑死在大坑边。两个女儿趴在母亲身上放声痛哭,也被日本兵用刺刀挑进大坑中;周树昌快要分娩的妻子爬出大坑后,被一个日本兵用刺刀挑破肚子,胎儿流出体外……
一群嗷嗷待哺的婴儿死得更惨,敌人拎起他们的双腿,不是一刀砍下脑袋,就是用力扔进大坑。刽子手们还抡起婴儿向碌碡上摔,可怜幼小的身躯被摔得脑浆迸裂,血肉横飞。最后,日军、特务把20名挖坑的青年也全部杀死在大坑中。
杀光平民百姓,铃木信又指挥日军、特务冲进村中,砸门落锁,翻箱倒柜,抢劫财物。然后纵火焚烧房屋,顿时浓烟蔽日,火光冲天,整个潘家戴庄成了一片火海。
大屠杀的第二天,大火还没熄灭,千人坑依然在冒烟。到外地扛活儿、探亲、随部队转移以及从杀人场冲出去幸存下来的潘家戴庄人,陆续回到村中,附近村庄的乡亲们也纷纷赶来。大家望着这凄惨的景象,声泪俱下,痛不欲生。人们流着泪纷纷涌向杀人场,寻找亲人尸骨。1000多名死难亲人的尸体从坑中抠出来,摆满了街头。在死难者中,有的被砍掉了脑袋,有的被砍掉了胳膊或腿脚;有的全身被烧焦了,有的被活埋的母亲怀中还紧紧抱着自己的孩子……人们凭着各种特征辨认着亲人们的尸体,最后有200多具尸体实在无法辨认,只好将他们合葬在一起。被屠杀的村民共有1280人。
前仆后继 战斗不息
侵华日军血洗潘家戴庄的野蛮暴行,很快传遍了冀东大地。八路军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惊悉这一消息,义愤填膺,悲痛不已,挥笔给潘家戴庄幸存下来的骨肉同胞写了一封慰问信:“惊悉潘家戴庄人民惨遭日寇杀害,心里万分悲痛。日寇的暴行,令人发指!活着的潘家戴庄人民要有骨气,不要因此而倒下去!要向路北潘家峪人民学习,组织起复仇团,为惨遭杀害的同胞报仇。全冀东的八路军做你们的后盾。今派专人送去步枪6支,手枪1支,组织起来,向敌人讨还血债!”
惨案发生的当天晚上,迁滦卢抗日联合县就派人赶到了潘家戴庄,含泪慰问幸存下来的潘家戴庄人。随后又来到杀人场,怀着悲愤的心情,向殉难同胞肃穆默哀,告慰亡灵。并号召幸存者,安葬好亲人的尸体,擦干眼泪,化悲痛为力量,向敌人讨还血债。
随后,冀东抗日政府又派人给潘家戴庄送来两车玉米、3车种子,12头骡马和大批衣物,支持劫后余生的人们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幸存下来的潘家戴庄人,积极响应党和抗日政府的号召,擦干眼泪,拿起李运昌司令发给他们的武器,踊跃报名参加抗日救国“复仇团”,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乳名叫小顺的青年,自己更名为“齐心”,乳名叫二义的更名为“报仇”……20多名潘家戴庄虎口余生的热血男儿,跟随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
抗日战争时期,潘家戴庄村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战斗,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血海深仇 永志不忘
为了给潘家戴庄人民报仇雪恨,惨案过后不久,抗日政府便逮捕处决了给日本侵略军通风报信的汉奸。解放后,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又把参与制造潘家戴庄大屠杀的20多名汉奸、特务逮捕归案,依法严惩了这群祸国殃民的民族败类。
1956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在沈阳公开审判铃木启久等8名日本战犯。当年潘家戴庄惨案虎口余生的周树恩作为日军大屠杀的活证人,被请到沈阳特别军事法庭,代表家乡父老乡亲、兄弟姐妹揭露日本侵略者屠杀无辜的滔天罪行。他在法庭上义正辞严,痛斥战犯:“日本侵略者屠杀我潘家戴庄平民百姓的罪行,天作证,地作证,人作证,我是从1000多具被日军杀、烧惨死的尸骨堆里爬出来的,我亲眼目睹了这场大屠杀的惨景……就说我一家吧,全家12口人,除去赶集探亲的,就有6口人当场被杀害!”望着周树恩两肋和胳膊失去的皮肉,右胳膊断了的筋和遍体伤疤,铃木启久跪倒在地,连喊饶命。在铁证面前,这个凶残的战犯在法庭上对自己所犯的罪行供认不讳:“我杀害中国人民的手段是残忍的,毫无人性的,是中国人民所不忘记的,我诚恳地接受中国政府对我的正义判决……”铃木启久被中国特别军事法庭判处有期徒刑20年。
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侵略者屠杀的1280名殉难同胞,教育后代牢记这段血的历史,1952年7月,唐山市各界民众和唐山专员公署在潘家戴庄村西南建纪念塔一座,命名为“抗日战争潘家戴庄殉难同胞纪念塔”。纪念塔为砖石结构,底座上石刻碑文(附后)。1967年又增建了纪念馆。纪念馆坐西朝东,西面建6间展览室,北面建3间展览室、2间待客室和1间办公室。展览室内陈列着当年被侵华日军杀害者的被褥、衣物等及死者的尸骨;还有反映当时侵华日军屠杀村民以及村民奋力反抗和斗争现状的泥塑、宣传画及幸存者的照片等。纪念塔坐落在纪念馆中间偏东处。
1971年,滦南县革命委员会决定将纪念塔迁至“千人抗”惨案遗址。在遗址中间偏南处建“抗日战争潘家戴庄殉难烈士纪念碑”一座。纪念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底座占地17.8平方米,碑身高13.5米。“千人抗”惨案遗址中间偏北处另建碑亭一座,石刻碑文(附后)。惨案遗址还建有一座长13.5米,宽1.9米的长方形,一座长6.3米、宽4.3米的近方形和一座直径2.1米的圆形合葬墓,以及摔死婴儿的碌碡底座等。整个惨案遗址占地1964平方米。
1997年,经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批准,由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共同投资557万元,兴建了“潘家戴庄惨案纪念馆”。1997年11月奠基,1998年3月动工,2000年4月竣工,同年2月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占地7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56平方米。纪念馆现存各种文物184件,其中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1件,三级文物5件。大部分文物都是建馆初期从惨案遗址发掘出土的。
纪念馆总体布局,由南到北依次为:停车场、绿地、纪事碑(碑文附后)、悼念广场、纪念卧碑、冤魂墙、下沉广场、陈列主馆,形成层次分明的空间序列;两侧有音像室、接待室,埋人方坑和合葬墓相互衬托,青瓦白墙,粗犷的蘑菇石,给人以沉重、悲愤、永久纪念之感,是一个集惨案性、遗址性、纪念性于一体的标志性建筑。
“尸骨陈列馆”为原址原状陈列,是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在潘家戴庄制造“千人坑”大惨案的真实写照。惨案遗址长45.9米,宽5.7至6.2米不等,局部发掘103平方米。埋人长坑内实景陈列着21具形态各异的尸骨。其中成年人9具,未成年人12具,有的身首异处,有的被钝器击打致死,有的被刀斧砍断肢骨,有的被火烧活埋,挣扎呼喊之状可见,有的依偎重叠一起,惨不忍睹。坑内原状陈列着银手镯、戒指、耳环、纽扣等遇难者遗物及日军残杀平民的铁凶器等文物30余件。
1993年,潘家戴庄惨案遗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5年,潘家戴庄惨案遗址被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5年,潘家戴庄惨案遗址被中宣部列为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多年来,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青少年学生和各界爱国人士到这里参观访问,缅怀殉难同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这座惨案遗址前,他们含着悲愤的热泪,举起拳头宣誓:牢记血海深仇,保卫祖国和平,不能让历史重演!
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来,这里也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国际友人,其中包括许多日本人。他们来到潘家戴庄参观“千人坑”惨案遗址,听亲身经历者和潘家戴庄村民讲述侵华日军制造这一惨案的过程,耳濡目染了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个个惊叹不已,感慨万分。1991年8月4日,日本“和平之旅访华团”来到潘家戴庄,在“千人坑”惨案遗址举行追悼仪式。大惨案的幸存者周树恩等向日本朋友讲述了惨案发生的经过和自家的遭遇。当讲到日军剖腹杀害孕妇、在碌碡上摔死婴儿时,日本朋友个个哀叹,眼泪夺眶而出。团长永井俊策非常感慨地说:“在两国悠久的历史上,也曾有过一段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不幸时期。这是值得日本政府深刻反省的,贵县潘家戴庄蒙受了极为惨重的灾难,我们对此深感痛心!……我回国后,一定要把贵国、贵县人民的友好情谊和良好祝愿带回去,连同潘家戴庄惨案的真相在国民中加以介绍,使日本国民都能了解中国,了解潘家戴庄,了解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附录:
一、抗日战争潘家戴庄殉难同胞纪念塔碑文
要永远记住千人坑的血海深仇
刻在这里犹如刻在我们身上一样,是我们千年万载不能忘记的血海深仇。让我们后辈世世代代的儿女们,也永远牢牢记住吧!在抗日战争的年代里,日寇制造的举世骇闻的千人坑大惨案就发生在这里。我们美丽的家乡,请你仔细地看着,就是在本村东南角的这个坑,就是这巨大的深坑里,1942年10月28日的那一天,我们1280名亲爱的父母兄弟姐妹被日寇凶惨的火烧、枪刺和活埋了。我们可以闭上眼睛想,在当时,在血坑里,在血泊中,在敌人密集的枪弹下,可以想见我们亲人悲壮而惨死的惨景,也可以想见帝国主义吃人生番的真面目。仇恨的怒火一直在燃烧,仇恨的力量不断在增长。十年来,共产党领导着我们,战胜了凶恶的敌人,获得了幸福的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象巨人一样,雄伟而刚毅地站立起来了,我们有着无穷的力量。
今天,当美帝国主义还在大量屠杀着朝鲜人民,武装着当年的敌人威胁人类安全的时候,我们愿意在这座塔上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共同宣誓:为人类的正义和自由,为了让孩子们永远在平安和幸福中成长壮大,我们将以更大的力量用和平的名义,同战争贩子作不懈的斗争,直到战争贩子和侵略者这些血腥的名字在我们世界上不复存在的时日为止。
唐山市各界人民
唐山地区人民
1952年1月17日立
二、抗日战争潘家庄殉难烈士纪念碑碑文
阶级仇,民族恨,刻骨铭心,永世不忘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说:“一切内外黑暗势力的猖獗造成了民族灾难。”铭记在这里的是我们永世不忘的血海深仇。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反共,开门揖盗,野心勃勃的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锦绣河山。中华儿女为了拯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为了人类的解放,在毛主席和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掀起漫天的抗日烽火。万恶的日本强盗,为了挽救它的灭亡,到处执行残酷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犯下了滔天罪行。一九四二年十二月五日拂晓,八百多名日寇、汉奸、特务包围了潘家戴庄,他们象恶狼一样,将全村男女老幼逼到村东大坑旁,施以威逼利诱,妄图获取我抗日游击队的军事情报。我们中华民族是有骨气的,潘家戴庄人民严守我军机密,在凶残的敌人面前,横眉冷对,义正词严,宁死不屈,与敌人展开了英勇搏斗。穷凶极恶的日本鬼子用枪击、棍打、刀刺、活埋、火烧等极其残忍的手段,杀害我手无寸铁的同胞1280名,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千人坑”大惨案,并烧毁房屋764间,人民的财物抢劫一空。
毛主席教导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日本鬼子的凶恶,吓不倒潘家戴庄人民,他们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化悲痛为力量,集仇恨于枪膛,与全国人民一道,在伟大领袖毛主席英明领导下,经过八年浴血奋战,打败了骄横一世的日本帝国主义。
阶级仇、民族恨,永世不忘。潘家戴庄“千人坑”大惨案是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深仇大恨,为了不让“千人坑”惨案在我国和全世界重演,我们坚决响应毛主席“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伟大号召,发扬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同世界人民一起,为彻底消灭帝、修、反,使整个人类得到解放而共同奋斗。
滦南县革命委员会
一九七一年九月重立
三、潘家戴庄惨案纪念馆纪事碑碑文
公元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侵华战争。
一九四二年十二月五日(夏历壬午年十月廿八日)日本侵略军突袭我潘家戴庄,施以残酷的“三光”(杀光、烧光、抢光)政策,坑戮村民一千二百八十名,焚毁民房千余间,其暴戾恣睢,天人共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滦南县各界民众曾于村西建砖塔一座,立碑铭文,以谴责日军侵略之暴行,寄托对死者之哀思,之后,又于惨案原址修碑纪事,昭示后人。
一九九三年,惨案遗址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五年,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将其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九九七年,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三级投资共建纪念馆。然破土施工伊始,即发现当年遇害者之骨骸,仅局部发掘,竟达二十余具。其中,颅骨为钝器所击者有之,腿骨为利刃砍削者有之,父婴相偎者有之,身首异处者亦有之,残肢断臂,纵叠横陈,惨不忍睹。尸骸虽不言,铁证应犹在!遂决定增修尸骨陈列主馆,扩展建筑规模。经通力运筹,精心设计,土木并举,凡两年又四月乃告竣。
纪念馆建筑层次分明,罗布有序,色彩庄重,寓意深远。主体建筑之前,为悼念广场。广场两侧,左为埋人方坑,右为合葬墓地。花岗岩镂数字两组,醒人心目;汉白玉雕卧碑一块,凝铸哀思。冤魂墙勒书遇难者姓名。陈列馆再现惨案之始末。长坑内,遗骨残骸或显露,或埋没,不啻血泪控诉;楼亭间,青瓦白墙既肃穆,亦苍凉,呼唤民族精神。主馆脊顶造型,寓火焚之屋架残垣;钟楼两端配列,亦醒世之警钟长鸣。斯馆落成,差可告慰九泉遇难之同胞,且冀激励亿万华夏之子孙。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维护永久之和平,共造人类福祉,特树碑于兹,以为永志。
中共滦南县委
滦南县人民政府
公元二〇〇〇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