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各庄娘娘庙会与梁九公
来源:未知 时间:2016-02-14 09:51:31
清末民初,乐亭安各庄娘娘庙会享誉京东。
当时,安各庄各色小吃摊、水果店、干货铺林立,钉马掌的、榨油的、弹花织布的星布村外。每年从3月中旬开始,安各庄周边的村庄就已有外来人搭棚设帐,选摊摆位。京津的行商驴驮马载各色绸缎和百货,东北的小贩大车小辆满装皮货山参,邻近的昌黎、抚宁、卢龙、滦县、丰润、玉田、遵化等县铺户也带着自己的货物接踵而至。至4月上旬,安各庄街道两旁林立的歇脚客栈已经爆满。乡民除了要为邀请来的故旧腾出居室供他们暂住外,有头脑的还会把房屋甚至窗前屋后的空地租赁给行商。
庙会的正日为碧霄的诞日农历四月十八,极盛时可前后各延两日。期间,虔诚的香客,凑热闹的乡民熙熙攘攘,戏楼的演出好戏连台,昼夜不歇,平静的安各庄顿成“海市”,热闹浩盛。
安各庄娘娘庙,由清康熙时总管太监梁九公捐资扩建。梁九公,乐亭县于坨北常坨村人,本名今已不详。梁九公早年家境贫寒,以种植和经营工艺葫芦为业,尤其擅长雕镂花鸟一类纹饰。他入京前,家乡集市、街巷经常可见他叫卖葫芦的身影,一直被乡民认为不务正业。旧时京东艺人多以职业相称,所以时人呼他“梁葫芦”。梁入京都后,仍操旧业。他首先采用暖室,解决了冬季用料问题;其次又在葫芦定果而未成型前用模具加以规范,使其按自己设计的形状生长,在造型上追求新异。他种植的葫芦,小的如鸡心,截去一半后,再镶嵌上象牙,遍刻山水花鸟之类,为当时京都女性争抢的珥饰;大的如斗,旁开一扇玻璃窗,上用紫檀木做盖儿,便又成了富贵人家名贵的礼盒。家乡曾有人见过他入宫后制作的果盒。盒盖儿、底儿用两只葫芦咬合而成,盒体内外一色,上下严丝合缝。所绘山水花鸟线条细如毫发,布局大气得体,空隙处恰到好处地钤有梁九公印。有人曾试图仿制,但都达不到他的水准。康熙年间,宫廷内外盛行“促织”,也就是斗蟋蟀,而梁九公的蟋蟀葫芦是宫中孩童甚至妃嫔争相求得的极品。
清初当太监乃是僻乡很多人企图一夜发迹的职业,他经人介绍受阉进宫,入工艺局。因其手艺精湛,很快名声大噪。顺治时,侍奉幼年的玄烨,玄烨登基不久升至总管,被人尊称九公,权倾一时。
有一年,随朝伴驾康熙的总管太监梁九公,乘坐八抬大轿回乡祭祖,路过安各庄时正赶上娘娘庙会。他见只有一间简陋香堂的娘娘庙,却有络绎不绝前来跪拜敬神的香客,人们纷纷用衣兜兜上一块沙土撒在庙前的沙地上。他心中暗想,如此一方小庙,香火怎么如此之盛?由于精神过于专注,一不留神从轿中跌落了下来。他边声声叫着“娘娘显灵了”,边抖抖尘土入庙叩拜,并许下重诺:“回朝奏明皇上,给三霄娘娘重修庙宇,再塑金身。”
梁九公也许是为了了却自己此生不能生育的遗憾,回朝后立即奏请康熙。康熙恩准拨下京城建筑用的砖瓦、石块和木料,按照皇家的气派,吸收明末清初流行的沙土庙的建筑风格,修造了琉璃瓦顶的高标准娘娘庙。
整个院落居安各庄村西,占地数百亩。红砖院墙内整齐地排列着巍峨的庙宇,院墙外是宽阔的广场,广场北部依墙高搭戏楼。
庙宇主体建筑有正殿9间、配殿10间,禅堂和僧舍10数间。正殿为红砖砌墙,在庙堂讲究青堂瓦舍的冀东格外扎眼。屋顶为烧制琉璃瓦,加上飞檐饰以五脊六兽,在日光辉映下熠熠生辉。
正殿供奉的碧霄、云霄和琼霄三位真神为黄铜镀金全身塑像,面容安详、慈眉善目。
戏楼台口遥对庙内正殿中心,戏楼坐南朝北呈凸字形,砖砌台基高4尺5寸,四周上压巨型青板石,前台东西宽2丈7尺多,全台总进深3丈3尺。戏楼分前后两顶,前楼顶为曲拱形,前缘以两根八楞石柱支撑,台面至楼顶高1丈4尺,檐下正中悬“蜃楼幻景”匾额。后楼顶呈人字形,南、东、西三面围墙,台面至棱顶高2丈,前后台之间有一界墙相隔。两面各开一门,门楣上书刻“出将、入相”,前后楼顶左右两脊装饰奇兽、陶甬,檐下雕镌翠花,佩以丹青彩绘。至1958年,此戏台方被拆除,其木料、砖石用以修筑沿海的闸涵。
梁九公曾深得康熙帝的宠信,但也树大招风,据《清史》记载:“雍正元年春二月戊午,先朝总管太监梁九公自缢于景山。”
是什么隐情逼使他走上这一自绝之路?经笔者多方考证,梁九公一直勤勤恳恳侍奉康熙帝,深得康熙帝信任,但晚年犯了清朝宦官不得干政的大罪,被揭发后拘禁于景山。雍正登基后,梁九公预感到刻薄成性的雍正不会饶恕自己,与其假手于人反不如提前自裁,以免受其辱,于是选择了上吊自杀。但他没想到的是,初登基的雍正还处于示好诸弟的阶段,所以对梁九公的畏罪自杀,采取了给银发丧、宽恕其过的做法,梁九公侥幸得以全尸安葬。
《清史》记载属于官方的记录,较有可信度。《乐亭县文化志》在介绍梁九公时,采用民间流传的说法,说他是明神宗朱翊钧(1563—1620)时,受阉入宫,至清康熙(1654—1722)时方升至总管太监,推算其至少要活了一百多年。由于当时医疗技术水平有限,男子受阉是一种高风险的考验,年龄须得将近成年或已经成年,依此判断他神宗时入宫,显然是不合常情的。
梁九公与乐亭知县于成龙同朝。梁九公当比于成龙年长些,由此推断,梁九公当是顺治至康熙年间的太监,在康熙朝做过总管。如果按这一说法,他也至少活了84岁,在当时属于绝对的高寿了。
梁九公在县内活动的记录不多,但从侧面仍可寻到蛛丝马迹。康熙曾亲赐乐亭知县于成龙“天下第一廉吏”匾额,《乐亭县志》在记述于成龙的事迹时有如下文字记载:梁九公之侄,何官营人,曾中武举。因有叔父撑腰,勾结土匪横行乡里。知县于成龙依法捉拿,将其斩首,暴尸三日示众。匪首决意为梁报仇,探知县令于成龙外出,就纠集土匪夜袭县衙。混战中,城防把总和于成龙之子于永祯被杀。一次,于成龙手下人报匪徒在救阵村北,于成龙率兵将其团团围困。两军短兵相接,于成龙命兵士放箭,匪首中箭毙命,匪众溃散。匪尸就地掩埋,堆起坟堆,后人称其为“兵马坟”。“兵马坟”至今尚存。
刻薄的雍正饶恕了梁九公的大罪,但他安寝的梦仍没能得逞。“文革”破“四旧”时村民掘墓,挖出了已湮没在泥土里多年,昔日曾立在他墓前神道上刻着“康熙朝总管太监梁公公之墓”字样的石碑。当时众人为表示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挖了个深坑将这石碑掩埋,如今已难觅踪迹。
于坨一带人们仍流传着“梁九公母亲爱吃鱼,他们村天天都是集”描绘庙会的夸张说法。
(李树领,河北省乐亭县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