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至19日,我市大避暑山庄文化研究会(筹)、新世纪山庄文化传播公司,应唐山市滦河文化研究会的邀请,派出原河北省文联副主席郭秋良和公司董事长乔志宏为首的代表团,出席了该会的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表达了我们的祝贺和敬意。滦河文化研究会坚持的研究方向,取得的经验和研究成果,给我市代表团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研究成果,对建设唐山市文化大市,推动经济建设,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我市居于滦河的中、上游,是草原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汇融合之地。自1995年郭秋良先生发表经典文论《大避暑山庄文化雏说》以来,特色鲜明的大避暑山庄文化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可以这样说,由于大清王朝夏都——避暑山庄的存在和辐射,对承德本土的历史与现在,和中国近现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意识形态即是大避暑山庄文化。唐山的滦河文化,其底蕴是草原文化、中原文化的结合,进入近现代,吸收并包容了海洋文化。因此,地处滦河入海口的唐山市,其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速度很快。今年6月,该会应市长艾文礼的邀请,由会长刘向权率团访问了我市,实现了滦河上、下游的握手。刘会长一行到滦河的源头进行了考察,并且和我市文化界人士交流了两地的文化特色和差异。与平泉苏颂研究会探讨了学术问题。此次郭秋良先生率团赴会祝贺,赠送了书法作品。
唐山市委对滦河文化研究会的工作十分支持。在今年的4月5日,唐山市委宣伟部、市社科联、市滦河文化研究会联合举行滦河文化学术研究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郭彦洪,市政协副主席李建国、池作清出席会议。郭彦洪就如何开展滦河文化研究、推进文化大市和文化名城建设发表了意见,与会人员达成了共识;古老的滦河铸造了璀璨的区域文化,唐山地处滦河冲积平原,积淀了十分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地域文化。这些色彩斑斓的唐山文化,尽管形成年代不同,但都完整而充分地体现着滦河文化,与滦河文化一脉相承,是滦河文化的荟萃和升华,因些,研究滦河文化要重在研究唐山文化。
唐山市滦河文化研究会的研究方向,突出了为现实服务,为唐山形象展示了特色,为唐山文化延续了血脉,为唐山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为唐山走向世界营造了文化氛围,为和谐唐山构造了文化内涵。一是服务于经济建设。围绕充分发挥和利用唐山的区位优势,打造特色经济,围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全局,以曹妃甸为核心的经济隆起带的建设安排和选择研究题目;在研究历史文化的同时书写现代文化,实现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相融合;二是服务于文化名城建设。研究滦河文化坚持从全市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出发,努力打造具有唐山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系统整理唐山名人名胜、革命传统,和改革建设时期形成的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品质,激励人、教育人。着力研究唐山的自然景观资源,开发高品位的红色和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在推进文化名城中充分发挥滦河文化研究的作用;三是服务于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滦河文化就是要用过去时代的经验教训,启迪今人,把握今天,筑牢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要加大对滦河文化研究的扶持力度。
2003年成立的唐山滦河文化研究会取得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增强了唐山人民的自信,对本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文化的助力。该会由之初的50名会员,发展了现在的404名。在这次的换届大会上,又有遵化市、迁西和卢龙县加盟。该会所出版的会刊《滦河文化研究》,已经发表学术论文277篇,出版专著6部。王子平、王书云教授的《简论滦河文化》,在省内外产生了良好影响。著名音乐家韩溪所著《唐剧的音乐创论》和作家张墨瑶的《唐山皮影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等著作,得到了各界的好评与肯定。
(原载《承德日报》2007年12月31日第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