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约作者

特约作者

唐山设市考论——兼论唐山正式设市时间的确定

来源:未知 时间:2014-01-08 19:03:47
  唐山作为一座城市出现于中国近代。然而,唐山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设市?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应如何、根据什么标准确定唐山正式设市的时间?本文将回答这些问题。
  一、近代唐山城市的形成
  城市,我国现有权威工具书的解释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①。”
  当今中国287座设区城市②,其立市过程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一,古代已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代以来政治地位一直未变,我们可称作“政治中心型”。如北京、江苏省的苏州、河南省的开封及河北省的保定等等。第二,原来不是政治中心的一些地方,随着近代工商业和交通等的发展,逐步成为新兴的近代城市,最终由国家行政部门设市,成为政治中心,我们可称作“经济地位提高后发展为政治中心型”。如上海、黑龙江省的大庆、山东省的东营、广东省的深圳等等。无疑,唐山属于后者。
  唐山作为一座城市形成于何时呢?
  近代唐山城市的形成发轫于晚清洋务运动中开平矿务局的创办和经营,而真正形成一座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则是在20世纪20年代上半期。
  我们把近代唐山城市的形成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78年开平矿务局创办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唐山逐渐具备一座工业城市基本要素的阶段:
  其一,工矿企业集中创办且兼有不同的性质。开平矿务局、滦州官矿有限公司、启新洋灰公司、京奉铁路唐山制造厂(原唐山修车厂)等厂矿构成了城市要素中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成分。企业性质有外资企业、国办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股份制企业。
  其二,人口迅速聚集且非农业人口占据主导地位。工业化吸引了农村劳动力从事工业生产,加速了人口的聚集。
  其三,商业的发展。随着煤矿生产的扩大,职工人数的增多,商业发展起来,唐山很快便成为城乡货物云集,商旅骤增之地。到1911年,唐山镇已经取代了开平等历史重镇,成为当地经济活动的中心。1882年(清光绪八年)成立了广东会馆,会馆这一具有中国城市特色的组织在唐山出现;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以新式商人为主、包括一部分工业资本家在内的唐山商会正式成立。会馆和商业组织的出现,是近代城市发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唐山城市形成过程中具有标志性的作用。
  其四,城市街道形成且城区不断扩大。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乔家屯一带矿区与村落逐渐连成一片,围绕唐山矿的几条街道逐渐形成,它们是以同乡聚居一起而命名的广东街、山东街;以地处要冲而得名的东局子街、老车站街、兴隆街、乔屯大街以及以商品聚散地命名的早期商业街道,即鱼市街、粮市街、柴草市街、北菜市街等。在这些街道上,商业店铺规模增大,商品品种增多,商业行业迅速扩张。除经营传统的柴米油盐及其它日用品外,又陆续出现了具有近代城市特色的五金、洋广杂货、中药、旅栈、照相等新式商业行业和专业店铺。
  其五,文化教育事业的创办。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大批艺人把不同剧种、曲种带到唐山,他们在矿工和商民生活聚集的地带露天卖艺,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戏院和书馆。1909年(清宣统元年)4月22日,永盛茶园在小山落成,内设坐席千余,当日,以成兆才、任连会等为首的“京东庆春平腔梆子班”在此做首场演出,评剧这一新兴剧种诞生,以后庆春班常驻茶园,评剧也在这里走向成熟。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清政府在山海关创办的北洋铁路官学堂,于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迁至唐山,这样,唐山作为一个尚不是州府所在地的工业城镇,却有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近代化高等教育。在中国,许多州府乃至省会所在地的城市,半个世纪以后还远远未达到20世纪初唐山的高等教育水平。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英国传教士在唐山创办了华英小学,开创唐山小学教育的先河;1903年,绅商刘凯元将家塾改建为小学堂,1910年成为公立学堂。
  其六,电话电报、邮政事业、医疗机构等一些基本的城市要素也都陆续出现:开平矿务局创办和唐胥铁路修筑后,开设了唐山至胥各庄之间的专用电话交换点,后矿务局又自备了长途电话线路;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开通电报线路;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大清邮政”在设立后的第二年即在唐山设邮政局,到清末,邮政服务网点扩大到整个矿区,邮政线路达到22条,总长度约1100公里,以唐山为中心的邮政网络初具规模;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开平矿务局开办矿井诊疗所,聘请英国医师,迈出了唐山近代西医事业发展的第一步,1900年经扩建改称“唐山华人医院”,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医院有病床18张,有手术室、消毒室、化验室和X光机室等。
  同时,唐山也已初步具备了新兴工矿业城市的物质外观:首先,工业建筑次第出现并形成独特的外观。开平矿务局的井架、锅炉房、办公用房,唐山修车厂的厂房车间、修配场,唐山细绵土厂(唐山洋灰公司)的旋窑,陶瓷厂的瓷窑以及各厂矿的工业烟囱等近代工业景观,构成了唐山工业建筑的主要物质外观,形成了早期工业城市所特有的城市天际线。其次,民用建筑在悄然变化中融进了近代因素。开平矿务局创办后,出现了 “锅伙”(即矿工宿舍);随着燃煤废渣的出现并逐渐增多,出现了石墙(或土墙)焦顶相结合的民用平房。为满足外国管理和技术人员生活的需要,唐山矿西侧建起了洋人居住的别墅区;近代西方特色的跑马场、高尔夫球场等也相继出现。其三,近代交通设施陆续建成和交通工具的近代化。1882年在唐山矿南建成唐山火车站,这是中国第一座火车站,时有正线和装卸线各一条和十余间站房;1907年车站西移一公里建成新站(今唐山南站),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火车站。由于铁路贯穿市区,为解决这一问题,修筑了几处铁路桥涵,形成了立体交通的雏形。道路方面,先是在矿区出现了一些灰渣路或石子路,在外国高级员司居住的区域还铺设了水泥路;交通工具方面,起源于日本的东洋车(又称黄包车)由天津传入唐山,还出现了少量畜力轿车。其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始起步。世纪之交,唐山修车厂、开平矿务局、启新洋灰公司分别自建发电厂,为企业生产供电,1909年各电厂装机容量达到7500千瓦。各企业所发的电也开始供应外国员司以及少量富有的绅商生活之用,马路上也出现了电灯照明。开平煤矿建矿后,在附近陡河边(今大红桥)建水厂一座,并建立了泵站,供应矿区生产生活用水,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自来水系统。各厂矿的工业废水也开始通过排水沟排入陡河,形成了城市排水设施。
  第二阶段: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5年唐山正式设市前——唐山形成一座工业城市的阶段。
  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但也不能否认她对推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作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工业进入了一个较快发展的时期,唐山的城市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
  工业发展。开平矿务局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在全国煤炭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12年开平和滦州两个矿务局合并后,已经拥有唐山、林西、马家沟、赵各庄、唐家庄共5个煤矿。由于是在英国的控制下,其生产的机械化和电气化水平在国内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在世界上也不多见;经营状况良好;全局职工总人数应超过4万(1922年参加五矿同盟大罢工的工人人数是3万多人③)。在开滦的带动下,水泥及水泥机械、机车车辆、陶瓷、电力、冶炼、纺织等工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在许多方面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一个以近代重工业为主导产业的新兴城市已经形成。唐山已成为中国产业工人人数比较集中的几个地区之一。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中,唐山产业工人的罢工是推动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并把唐山作为开展工人运动的首选地之一。
  随着工业的继续发展和人口的进一步集中,唐山的商业也进一步发展:大型餐饮饭店开始建设,如1923年开业的裕丰饭店、1925年开业的九美斋饭店都以饭菜精美而著称,有的不仅包办酒席,还接待旅客。粮油市场进一步扩大,从事粮油销售和粮油加工的商号不断出现,这些商号集中于唐山矿东墙外,后来这里形成了粮市街。固定的专业蔬菜市场开始出现,日用百货业、屠宰业、洗浴业、客栈、当铺甚至妓院、烟馆等都发展起来。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广东街(今新华东道)、粮市街(今建国路)、便宜街(今胜利路西段)和新立街(今解放路北段)四条街道。
  公共交通业发展起来。1921年,开滦矿务局专供英国高级员司乘坐的一辆福特牌小轿车行驶于唐山矿区与西山别墅之间。此后,启新洋灰公司、唐山制造厂、华新纺织厂等也购置了少量供高级管理人员乘坐的汽车。20年代初,唐山开始按通行汽车的标准整修公路。
  邮政和电信事业继续发展,业务种类不断扩展,业务数量不断增加,邮政机构不断扩大。20年代,中华邮政(中华民国成立后由大清邮政改名)在唐山的业务种类几乎包括当时所有的邮政业务,一些邮政代办所升格为邮政支局,基本普及了自行车载运邮件。1925年,天津电话局在唐山设立电话分局,长途电话业务可直达天津和山海关;以唐山为中心的电报网络也初具规模。
  工业、交通和商业的发展,使近代金融业在唐山出现。从1912年到1932年,唐山共设立各银行的分行7家,其中,中国交通银行、中国实业银行、中国农工银行比较著名。虽然这些金融机构大都存在的时间不长,但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唐山的城市化水平和各界对唐山的重视。
  教育也在发展。高等教育:辛亥革命后,原铁路官学堂更名为唐山铁路学校,归交通部直辖。以后校名多有更改,习惯上称“唐山交大”。交通大学在唐山的存在和发展,提高了唐山的文化知名度,使唐山这座城市的文化要素高于当时全国许多城市的水平,进一步丰富了唐山的城市内涵。中等教育、初等教育也在发展,形成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城市教育体系。
  综上所述,20世纪20年代中期,唐山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工业体系,城市交通、商业金融、邮政电信、文化教育等都发展起来,而且比当时中国的许多城市近代化程度都高。因此,唐山已经具备了设市的条件。
  二、历史上唐山四次设市述要
  唐山在历史上有过四次设市。
  第一次是1925年(民国十四年)。
  随着近代工业在唐山的出现并迅速发展,唐山的非农业人口也急剧增加。
  首先是产业工人数量大增。1922—1923年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时,唐山四大厂矿的产业工人人数如下表:
厂矿 人数 备       注
开滦 3万多 数据来源:《开滦煤矿志(第一卷)》,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第60页。另据《毛泽东选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注释⑿:开滦1922年五矿同盟大罢工时有“矿工五万余人”。
南厂 3000 数据来源:王士立等主编《唐山近代史纲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62页。另据《唐山机车车辆厂志》(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年北京出版)载:1924年10月,厂方以直奉战争和原材料缺乏为理由裁减近2000名工人;11月,工厂党组织发动1000余名被裁工人召开反裁员斗争大会。工厂一次裁员就达近2000人,据此可以推断全厂工人远不止3000人。
启新 7000 数据来源:王士立等主编《唐山近代史纲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62页。
华新 500  
总数 4万—7万人
  以产业工人队伍的发展壮大为基础,城市居民也随之迅速增加。到1923年,唐山的非农业常住人口应该大大超过10万人。
  还有以下佐证:1.1988年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人名大辞典》“彭真”条中说彭真1929年任“唐山市市委书记”,足以说明当时中共也认同唐山为市,不用说,这样一部严肃的辞典,在书写人物传记时是经过了严密考证的,尽管我们尚不清楚其依据,但我们不应该怀疑其真实性;2.1930年(民国十九年)出版的《唐山省立第四中学校校刊(唐山号)》在关于1929年唐山市人口的调查结果中说:唐山市“居民约廿五万(即25万)余”。这一数字是当时生活在唐山的人统计的,出入应该不会很大。当时,唐山人口增长较快,即使按年增长率15﹪计算,1925年唐山市人口也应在15万左右。3.1925年的五卅运动,唐山积极响应,6月7日,唐山市民救亡大会召开,据王士立先生主编的《唐山近代史纲要》,到会的工人、学生、商人和市民群众“共两万多人”。一次自发的、政治性的群众集会尚且达到两万多人,可见当时唐山城市人口的数量。而当时确定设市的人口标准是市区人口达到10万人以上。
  正因为如此,1925年北洋军阀政府在当年6月24日的《临时执政令》中明令设唐山市④。这是历史上首次以中央政府的名义设立唐山市。但是,由于当时执政的段祺瑞政权很快垮台,唐山的市政机构没有建立起来,所以,唐山第一次设市留下了缺憾。
  第二次是1928年(民国十七年)。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掌权后,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1928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改直隶省为河北省,10月26日内政部发布训令称唐山为“唐山镇”。之所以没有正式称唐山市,是因为南京政府统计的唐山市区人口是9.8万人,不符合设市(市区人口10万人以上)的要求。然而,据上所述,实际上唐山市区的人口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数字,所以这次的人口统计数字是不准确的。
  第三次是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1933年初,日军在占领东北后越过山海关向华北地区大举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抗日,史称长城抗战。长城抗战失败后,日本侵略军控制了包括唐山在内的整个冀东地区,1935年在今北京市通州区成立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伪政府又迁到唐山。1938年1月28日,伪政府明令设唐山市,任命了伪唐山市“行政长官”(市长),并组建了一整套伪政权机构。
  第四次是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南京国民政府不承认伪政权,1946年4月,国民党河北省政府第132次会议通过唐山设市的决定,组建了市政及各个部门的行政机构,并确定唐山为省辖市,5月5日,举行了市长就职典礼。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唐山继续为省辖市。
  综上所述,唐山可供选择的设市时间共有4个,即1925年6月25日、1928年10月26日、1938年1月28日、1946年5月5日。
  应选择哪一个确定为唐山正式设市的时间呢?
  三、结论
  笔者认为,应把第一次设市时间正式确定为唐山正式设市的时间,即1925年6月25日。如前所述,因为它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唐山的发展状况,又是中国当时合法的中央政府明令颁定的时间。
  当时的唐山确实已经是一座功能齐全的城市(如前述)。事实上,当时人们在习惯上已称唐山为市,唐山也已经完全具备了城市的功能;当时出版的一些地图也称“唐山市”。而北洋军阀政府已经按市的标准设立了唐山的公安、财政、内务、税务等机构。因此,北洋军阀政府明令设唐山市是有依据的、客观的,因而也是正确的。惟一的缺憾是当时没有组成市政机构,有人据此认为不应该把唐山设市确定为这个时间。
  对此,有必要厘清确定设市时间的标准。
  笔者的观点是:我们确定的是设市时间,不是市政机构建立的时间。在中外许多城市中,设市和市政机构建立不是同一个时间的很多。当今的美国是一个在世界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国家,其建国的时间和中央政府组成的时间也不是同一个,而是相隔了14年(1776年—1790年):1776年7月4日独立战争中宣告了美国的成立,但并没有建立国家的政权机构,独立战争胜利后也没有马上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政府;1787年制宪会议颁布了宪法,1790年才组成联邦政府。而美国建国的日期则确定为7月4日。对唐山而言,不是当时的中国政府认为不应该设立市政机构,是由于客观原因(中国政局混乱,北洋军阀政府很快垮台)没有来得及建立市政机构,而确定设市的确是不可更改的确凿史实。
  而其他三次设市都不足以为据:
  第二次(1928年):这一次既没有明令设市,且人口等统计数字又不准确。换言之,如果当时的统计数字是准确的,唐山在此之前就已经具备了设市的条件,南京国民政府只需承认北洋军阀政府的设市时间就可以了,无需再重新设市;而恰恰它的主要统计数字又是不准确的,所以才设了镇。故不应把这次确定为设市时间。
  第三次(1938年):这次设市由于其就职仪式的正规性和政府机构的完备设置而被一部分学者确定为唐山正式设市的标志,今天,一些政府机构⑤和正式出版物⑥也似乎接受了这一观点。
  确实,这次设立的唐山市是有史以来最完备最正规的一次。然而,它又是一个最不该确定的时间,换言之,它根本就是一个不应该承认的时间。理由很简单,它是一个日本帝国主义卵翼下的汉奸傀儡政权,主张和批准建市的是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这是一个遭到整个中华民族唾弃的汉奸傀儡政权,其后台是日本侵略者。对于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而言,这是一个非法政权,它的一切行为都不能代表中国⑦。
  1935年11月25日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成立,11月26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召开会议,立即下令河北省政府将原滦榆专员殷汝耕(任伪政府“行政长官”)免职查办;同时还下令河北、平津当局,不予承认冀东伪政府,并通缉捉拿殷汝耕。到1938年的整个建市过程中,中国合法的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都没有任何形式的参与,以示对这一傀儡政权的否认。正因为如此,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伪冀东政府“行政长官”殷汝耕被中华民国政府缉拿逮捕,旋即以汉奸罪处决,其政府要员都被指控为汉奸罪。
  众所周知,自1931年日本侵略者占据东北三省后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对日本侵略者占据的中国领土一概称之为“沦陷区”;抗战中,国民政府将首都迁至重庆,一直称重庆为“陪都”,就是强调南京作为中国首都的正统性,因而也就强调了日本侵略者占据南京的非法性和侵占中国所有领土的非法性。
  进而言之,日本侵略者之所以指使伪政权在唐山设市,一方面是为了在政治上使冀东地区更加殖民地化,成为其卵翼下的第二个“满洲国”;另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对这里的经济和资源掠夺。如果承认这次设市,客观上就等于承认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社会把日本侵华视为非法侵略的角度讲,这样做既不符合《开罗宣言》和《联合国宪章》的精神以及战后国际秩序,也是我们的民族感情绝对不能接受的。就连当时国民党统治的中华民国政权都不承认它,我们如果把它确定为建市时间,从法理上讲是非法而没有依据的,从政治上讲是错误的,从民族感情上讲是荒谬的,只要我们还具有基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正义感,就不可能接受这一事实。
  近代以来,中国迭遭列强侵略,尤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两次侵略为甚,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远不能愈合的民族创伤。事实上,日本帝国主义豢养的伪政权对唐山一带的野蛮侵略和掠夺,根本不是一个正常行政机构的作为,在唐山,它从来没有进行过像样的城市建设,其职能除了掠夺还是掠夺,给唐山数百万城乡人民带来的只有灾难⑧。众所周知,辽宁省沈阳市已经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在每年的9月18日禁止一切公开的娱乐和庆典活动,并且鸣放警报,警示国人牢记“九一八”、不忘国耻。因此,在唐山,无论日本帝国主义操纵的设市程序多么正规,我们也没有任何理由把这一设市时间加以确定并予以纪念和庆祝。况且,把1938年确定为正式设市的时间,从唐山城市发展的客观实际来看也是不正确的,因为如前所述,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唐山早已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城市了。
  值得提及的是,唐山市著名历史学家赵竞存先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提出过1938年建市说,但近年来以九秩高龄明确否定以1938年为正式建市时间⑨,体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历史学家鲜明的政治立场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第四次(1946年):这次设市虽然更加正规(明确的时间、完备的机构、隆重的市长就职典礼等),但事实很清楚,南京国民政府不是由于唐山刚刚具备设市的条件而设市,而是在抗战胜利后从政治上否定日伪政权,强调中国行使自己的主权,即强调设市的政治意义,没有“首次”的含义。若把它作为唐山正式设市的时间显然是不妥的。
  四、余论
    确定唐山正式设市的时间,对于这座城市具有特殊的意义:其一,更加明确了合法政府的传承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继中华民国政府之后而行使国家主权的合法政府,正因为如此,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称为“恢复”而不称“加入”,因为代表中国加入联合国的是中华民国政府。同理,我们确定唐山正式设市的时间,只需将中华民国政府最早设市的日期确定即可。其二,更深刻地认识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艰难。近代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工业的发展也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历程。唐山近代工业的发展,正是这个历程的具体体现。而唐山设市的一波数折,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政局的乱象和帝国主义对冀东地区的贪心。其三,科学地确定唐山正式设市的时间,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代的历史和唐山这座城市,珍惜今天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特别是为我们进行庆祝和纪念活动确定了时间坐标。
   
  参考文献: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62页
  ②截至2004年底,全国共有设区城市(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287座。资料来源: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932379.html?si=3
  ③《开滦煤矿志(第一卷)》,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第60页。
  ④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存档:1925年《政府公报》第3317号。
  ⑤百度百科——唐山——历史:http://baike.baidu.com/view/4673.htm。
  ⑥中央文献出版社:《唐山之最》,第3页:“1938年正式建市”。
  ⑦王士立、钟群庄、赵竞存、李宗国编著:《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冀东阴云——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史略》。冀出内刊字JN—2010。
  ⑧中共唐山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唐山抗战伤亡损失纪实》,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8月版。
  ⑨分别见王士立等主编《唐山近代史纲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394页附《唐山建市考》:“唐山正式建市为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1月”;赵竞存著《唐山历史三字经》,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版第208页:“不能认同1938年1月28日伪政权建市为正式建市时间”。
(王振良,唐山市第十中学高级教师,唐山市历史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