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河,我对您诉说
来源:未知 时间:2014-02-12 14:10:54
我站在滦河岸边,瞭望蜿蜒有致、逶迤如带的一月的滦河,她犹如一条健美的银蛇在巍峨燕山和广袤沃野中腾跃飞舞,给早春的北国增添了无限的崇高和壮美。
刚刚跨越到2014年的滦河,给两岸的人民带来了无限的欣喜,大河上下虽是银装素裹,冰雪交融,但春意萌发,春情萌动,春光明媚,河中的冰凌在欢快地炸响,岸柳在风中翩翩舞动,飞鸟翅膀挂着明媚的阳光在任情翱翔,高远的天空洁净如洗,没有一丝雾霾,这一切在悄悄地报告着春天来临的信息。在我的眼前仿佛渐次铺展了一幅大河春意盎然、春潮涌动的千里春色图,我伸开双臂高喊:“滦河的春天来了!”
滦河,我站在您的身旁,满怀敬仰和虔诚,对您顶礼膜拜,对您深情诉说:
滦河,伟大的母亲河。您用甘甜的河水滋润草木万物的勃勃生机,您用丰盈的乳汁滋养两岸汉满蒙等多个民族儿女的茁壮成长;滦河儿女沿着您近千里生命线繁衍生息,建设美好的家园。您不仅给我们提供了物质文明,让我们安生;也给我们提供了精神文明,让我们乐生。您不仅是我们生命的家园,也是我们心灵的乐园;您不仅是我们生命的起点,也是我们生命的归宿。
滦河,灿烂的文化河。您从远古走来,孕育了辉煌灿烂的地域文化,创造了辉煌的史前文明,催生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包容了草原文化、燕山文化、游牧文化、长城文化、平原文化、工业文化、老呔文化、渤海文化等多种多样的文化现象,形成了刚柔相济、兼容并蓄的文化特征,产生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品格和艺术魅力。您所孕育的滦河文化与长江文化、黄河文化一样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并形成了刚健自强、开拓进取的文化精神内核,呈现出了一种崇高与优美、刚健与柔和、豪放与柔媚相融合的色彩斑斓的美学色彩,表现出了明丽质朴、沉雄豪放的创作风格和刚柔相济、兼容并蓄的文化特征,既有燕赵慷慨悲凉之遗风,又有昂扬刚劲之新质,使得滦河文化成为一个既具有强烈地域色彩、又透射着人类美好灵性的地域文化,以宏伟博大的气势汇入了中国文化奔流不息的滔滔浪潮中。
滦河,人类的文明河。您是远古文明的发祥地,您为早期人类文明生存提供了优越的生存环境,为早期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舞台,为早期人类文明提供了交融的基地。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因而使得滦河文明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优秀组成部分,为中华文明的产生、发展、繁荣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正是因为有您浩荡滦水之养育、之滋养,有远古暖阳之照耀,有繁茂草原之荫庇,有万里长城之守卫,有巍峨燕山之保护,有渤海大潮之激扬,我们这些滦河的儿女才能够在滦河两岸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建功立业、创造辉煌!
滦河,您给了我们生命的乐土,精神的家园;给了我们生活的伊甸园,灵魂的栖息地。您是我们的生命之根、生身之地、养身之所,使我们心有所依,情有所系。我们的生命之躯浸满了您的精神,您的气性,您的风骨,我们因您而骄傲,您也因我们而光荣!
滦河,您为我们创造了丰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让我们得以安生、福生、乐生,让我们诗意的栖居。作为您的儿女,我们怎能坐享其成,我们要积极进取,奋发图强,挖掘发展繁荣弘扬滦河文化,使之发扬光大,这是我们滦河子孙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艰巨光荣的神圣使命!
十年前,我们一群滦河儿女以忠诚的赤子心怀、深厚的恋水情结,以及对故土长久牵挂和无限挚爱的心情,对滦河古老文明的守护和重建的精神渴望,发展繁荣滦河文化的使命意识,成立了滦河文化研究会。十年来,我们筚路褴褛,艰苦奋斗,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使一个没有经济资源、物质来源的民间文化团体成为了一个熠熠闪光的滦河文化的名片,一个滦河交响曲中刚劲有力的音符。
十年来,我们深入挖掘底蕴深厚的滦河文化,传承古老文明的红山文化,弘扬具有悠久历史的孤竹文化,创办刊物,出版丛书,召开会议,拜访名家,深入大山,进入村户,走遍两岸……我们的足迹遍及了滦河上下游,与兄弟协会进行联谊活动,与海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了学术商讨,扩大影响;我们深入挖掘传承、积极创新弘扬滦河文化,大力推动滦河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我们积极扩大滦河文化的对外交流合作,使得滦河文化研究真正进入蒸蒸日上、全面发展的境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和赞誉。
十年来,我们不仅产生了一大批学术成果,也集聚了一大批各个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业余人才,研究队伍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阶梯式和金字塔型的滦河文化研究的集群。我们对滦河文化的时空进行明确界定及其源流、特征、精神内核等进行了清晰解说,对滦河上下游不同民族不同的文化形态进行深入探究,对一些学术难题和历史谜团进行明晰判定,为浩瀚恢宏的滦河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考察。
十年来,我们以任劳任怨、不图索取的奉献意识,以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以刻苦研究、勇于探索的坚强毅力,在人员缺少、资金缺乏的境遇中,不畏艰难、披荆斩棘,开拓奋进,拓展滦河文化研究的疆域,深究滦河文化的根脉,延伸滦河文化的内涵,使得滦河文化像燕山山脉绵延不绝,像滦河河水川流不息。
十年一挥间,辉煌再起航。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回首以往,我们自觉没有辜负滦河母亲的养育之恩,没有懈怠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伫望未来,我们深感任重道远,责任重大。我们要借十八届三中全会之东风,鼓荡情怀,激发斗志,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描画滦河文化的恢宏画卷,推动滦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开创滦河文化研究的新业绩。
我们要承上启下、承先启后。我们研究滦河文化是继承前人、泽被后人的承上启下的光荣使命,是延续滦河文脉、传承滦河风骨、发扬滦河精神的伟大事业,可谓承上启下、承先启后。学者季羡林说过:“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先启后的责任感。”我们担当研究滦河文化的重任,承继将滦河文化发扬光大的使命,这是一种敢于对历史、对现实、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对先人、今人、后人献身的精神而投身其中的。我们将完成古人和先人所没来得及做的事业,将实现今人和后人所期待要做的事业。这一事业光荣而艰巨,伟大而崇高。对此,我们要将其做大做强,无愧历史!无愧现在,也无愧未来!为了完成这一使命,我们不仅要研究滦河的源流走向,自身性质,内在规律,表现特征,发展趋势,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其时代意义和现实作用。要实现滦河文化的现实价值,发挥其正能量,就是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研究、创出 佳绩,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助力。
我们要团结一心,凝聚力量。团结才能一心,凝聚才有力量,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团结一心,凝聚力量,扩大队伍。我们深知,目前的滦河文化研究还刚刚起步,队伍还没有形成强势群体,研究成果还没有形成规模,研究力量还显得薄弱,研究方向还显得散漫,可以说目前还只是初创阶段。所以要想使滦河文化研究取得像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研究那样的成果,还需要我们不懈努力,上下求索,攻坚克难,众志成城。在学术研究上,我们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延展拓宽研究领域,出版《滦河文化概览》这样高质量、高品位的成果,以增强影响力,提高吸引力,提升竞争力;在队伍建设上,我们要以研究滦河文化为旗帜,为引领,壮大人员,做大规模,强大力量,适时成立河北省滦河文化研究会,通过对滦河文化深入而具体的研究促进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并使之成为研究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面鲜艳旗帜,一支强有力的学术队伍。
滦河,我的母亲河,在新春到来的时候,我对您深情地诉说,对您真诚地表白:积极研究、开发建设,发展繁荣滦河文化是我们恒定的目标,奋斗的方向。为此,我们坚定不移、始终不渝。如今十八届三中全会又一次吹响了改革的号角,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指明了方向,也为滦河文化的发展描绘了蓝图。我们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打造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滦河文化,使滦河文化与世界文化、现代文化融通交汇,共同发展,为您增光添彩,让您骄傲自豪。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个美好的春天到来了,一个文化的春天到了!让我们满怀激情拥抱这个春天吧!
(杨立元,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写作协会副会长,河北省美学学会理事,唐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唐山市滦河文化研究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