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地面对生活 勇敢地面对自己——在《老呔作
来源:未知 时间:2014-05-10 17:20:11
严寒的冬日,我们来到文化名县滦南,共同参加杨立元新著《老呔作家论》的座谈会,心里感到暖融融的。首先,我代表河北省作家协会、河北省作协创联部理论研究室,向座谈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给这次会议大力支持的滦南县委、县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老呔儿,是一个地域性说法。过去把昌黎、乐亭、滦县、滦南等地区的人叫老呔儿,后来外地人把唐山统称为老呔儿。立元兄是我省乃至全国都很有影响的评论家,当年,他提出并研究 “三驾马车”,研究河北文学现象,乃至研究全国的“现实主义冲击波”、新现实主义小说等文学现象而享誉文坛。近年来,他目光下移,文心沉静,致力于研究滦河和唐山地域的作家,先后出版了《唐山作家论》《滦河作家论》《丰南作家论》《丰润作家论》《开滦作家论》等,深情聚焦本土作家研究,如今他又出版了《老呔作家论》,为推出老呔作家群、弘扬老呔文化,为地域文学的发展繁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这种只做学问,不图名利,为推出人才,推动本地创作的奉献精神,在商品社会更显得弥足珍贵,因而赢得了作家们的尊重,我们向他学习和致敬!
今天,把《老呔作家论》的座谈会放在滦南来开,是因为滦南是享誉全国的“评剧之乡”和“乐亭大鼓之乡”,在这块文化丰沃的土地上诞生了冀东文艺三枝花,老中青三代作家共同创造了文学的辉煌,涌现了成兆才、祁淑英、肖波、杨海光、谷景峰、韩进勇、张楚、刘荣书、石飞、兰楠、汪金友、桑献凯、张哲明、唐小米等作家。在我们刚刚评完的孙犁文学奖中,张楚、刘荣书榜上有名。在10多个获奖指标中,一个县就占了两名,这就足以说明了滦南县文学的繁茂。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老呔儿这种文学现象、这支文学队伍缺少深入的研究,我们欣喜地看到《老呔作家论》这部研究老呔作家的力作的出版。在这部书中,立元兄的评论站位高,有深度,有理论,有思想,有见地,更具特色的是,他带着感情写评论,视作家为朋友,与他们面对面、心贴心地进行交流探讨,所以这部书更具内在品质和人文力量。如今的许多评论家,目光向上,面对浮华世界;而杨立元老师目光向下,从基层做起,这与当今密切联系群众实践活动的路线十分吻合。我们河北作协在活动中,建立了河北文学小分队,下基层,作辅导,积极扶持文学新人。这次的河北文艺振兴奖和孙犁文学奖评奖也更多地面向基层和面向新人。
在物质狂欢时代,阅读环境和创作环境都比较浮躁。作家精神上困惑,创作上迷茫,增加了把握生活本质的难度。这就需要作家自身的修炼,把文学创作当作最高理想,坚持“三贴近”创作原则,恪守为人民鼓与呼的人文精神来进行创作,才会有所突破,有所成就。热爱文学的人,一旦献身了这个事业,就不会顾及其所付出的代价,那是无怨无悔的牺牲。立元兄做到了这一点,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我们的时代需要优秀的作家,更需要立元兄这样的批评家来帮助作家认识时代,认识自我,以实现创作和精神的求索和突破。
在当今的生存境遇中,商品、物质社会很发达,但人的精神越需要抚慰。文学是抚慰和净化人的灵魂的工具,一个作家只有真诚地面对生活,勇敢地面对自己,进行坚持不懈的精神探索才可能写出具有高度、深度和美誉度的作品来,立元兄无疑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作家不仅要把现实人生描绘得生动丰富,而且要寻找一种气象,一个灵魂,而这种气象的营造,灵魂的凝聚,就需要我们以新的审美方式、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考来完成,同时也需要立元兄这样的批评家来进行指导和帮助,这样,我们才能为中国梦在河北在唐山的实现贡献力量。
最后祝立元兄再出大作,祝大家在新的一年创作丰收,祝老呔文化发展繁荣,祝老呔作家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