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之年成大著 “升高不知疲”——赵竞存著《穿越时空看唐山》序
来源:未知 时间:2016-02-14 09:53:08
写在前面:由政协唐山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等单位编、赵竞存著《穿越时空看唐山》,2015年1月已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摆在案头的是一本沉甸甸的50余万言的著作《穿越时空看唐山》,即将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赵竞存先生,唐山师范学院资深历史教师,1920年生,今年95岁高龄。赵老耄耋之年成大著,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三字经》记宋代有梁灏,82岁时还在攻读,进取向上,登状元及第,传为佳话。近人白石山人,93岁前还在泼墨作画,挥毫不止,成为美谈。赵竞存老95岁还在孜孜不倦,著书立说;超越无数古人,也为许许多多今人望尘莫及。他是唐山知识界的优秀代表,吾人学习的楷模。
赵老2003年4月(时年83岁)曾出版文集《蜗涎集》,他在自序中说:“此书的命名缘于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一首小诗:‘蜗涎不满壳,聊足以自濡。升高不知疲,竟作粘壁枯。’”
赵老写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神生活和爱好。我的精神生活就是读书和写作,平凡而呆板,但自己却兴味颇浓,乐此不疲,毫无寂寞和单调之感。在近40年的教书生涯和离休后参编《唐山市志》的15年中,兴之所至,除与同志合写了四五部专著外,还零散地在各处报刊发表了不足百篇长短不一的文章。这本文集是从多年来业余写作发表的文章中选辑的。我把它看作是悠悠岁月中精神生活的浅淡而又纤细的痕迹,犹如残留在墙壁上若隐若现的蜗涎。”
赵老把他的文集看作是“悠悠岁月中精神生活的浅淡而又纤细的痕迹,犹如残留在墙壁上若隐若现的蜗涎”,这样的自谦之辞,与他一贯低调做人的品格是一致的。而可宝贵的是赵老所具有的蜗牛那样“升高不知疲”的精神,这种精神是赵老的人生写照,直至今天依然熠熠生辉。
2011年1月赵老出版了他的又一部著述《唐山历史三字经》,命我代为作序。他在后记中写道:“这是我捧着一颗热爱唐山乡土的赤诚之心而写成的,是我在九秩高龄以有限的余热奉献给唐山人民的文化礼品。”我再一次为他的笃学敬业精神所感动。我引用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两句诗“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来赞美他的笔耕不辍的精神。应该说是非常贴切的。正是因为赵老具有“苍龙日暮还行雨”的强烈使命感和蜗牛“升高不知疲”的坚韧品格,才使赵老虽是耄耋老人仍怀有年轻学子捷足攀登的心态,学术生命不断延伸,做到生命不息,研究不止。作为赵老的友人,我为之骄傲!
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龚自珍说:“欲知大道,必先知史。”记载、研究和宣传唐山的历史,以史为鉴,是广大史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赵老生活的唐山,是一片古老的土地,山川秀美,奔腾不息的滦河水哺育了聪慧的人民。大约5万年前的滦水之畔迁安爪村就有了最早的原始居民。逝者如东去之流水,不舍昼夜,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唐山大地历经沧桑。唐山是数千载的文明地,又是百多年的工业城。大约5000年前,迁安地区的黄帝部落文明,显示了中华远古文明的曙光。大约3600年前的商朝初年,在以今卢龙、迁安、滦县、滦南为中心的连片地区建立了第一个地方政权孤竹国。经历代辛勤开发,至清代,滦河下游诸州县已经成为全国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19世纪七八十年代,唐山人睁眼看世界,大量引进西方第一次产业革命创造的先进技术成果,兴办近代工业,开创了近代化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唐山成为中国北方近代工业的摇篮,进而发展为华北工业重镇,京东商业大埠,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上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唐山又是辛亥革命的北方圣地,是中国北方近代工人运动的发源地之一,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48年12月唐山解放,在改革开放年代,唐山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辉煌。唐山成为中国特大型城市,经济总量多年被列入全国二十强城市之中。唐山成为环渤海地域的一颗明珠。现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为建设有实力、活力、魅力的沿海强市、美丽唐山,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高歌猛进!
赵老的《穿越时空看唐山》,是一部论述唐山地方历史的著作。全书渗透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深厚的感情,既具有学术性,也有可读性。掩卷而思,有如下特色。
一是内容宏富,高屋建瓴。本书上自太古,下迄当代,全面论述了唐山地域的历史;而以唐山这座百多年的工业城市从勃兴崛起到地震后重建发展的历史为重点。全书分为三卷,上卷为建置区划,中卷为城市经济,下卷为亲历见闻,洋洋50余万言。作者高屋建瓴,穿越时空研究唐山。书中写道:“试看唐山三度空间:从建制沿革看唐山历史长度,从城市经济看唐山发展高度,从亲历见闻看唐山经历宽度。”见解独到,帮助人们提高了认识。书中关于城市经济,线索清楚;关于建置区划的资料尤可宝贵。
二是旁征博引,考证精当。本书内容博大,作者广泛搜集资料,下了很大功夫。主要参考文献除二十四史中有关地理志内容外,地方志书有《畿辅通志》《永平府志》、各州县志、《唐山市志》《河北省志》及近人撰修的多种地方史书、政府公报、《唐山年鉴》等30多种,其他档案、报刊资料无数。书中配发了大量历史事件图片、人物照片和地图 ,再现了历史场景与人物风采,提高了阅读效果。由于唐山历史久远,文献记载和口碑资料多有歧异,致使许多史事说法纷纭。对此书中有多篇考证文章,寻根探源,去伪存真,解疑去惑,贡献颇多。如《唐胥铁路修建的异说辨析》《唐山缘何得名》《唐山建市考》等文,都有新意,也很有说服力。
三是文献记载与亲历亲闻资料相结合。赵老出生于民国初年,亲身经历了民国北京政府统治时期、民国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统治时期、日伪北平汉奸政府统治时期、光复后的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亲见亲闻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的风云变幻和革新进步。他自身就是一本书。多年来,赵老撰写了多篇亲历文史资料,有宝贵的价值。收入本书他的见闻和亲历感受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或者补充了文献记载的缺漏,或者纠正了史书记载的讹传。可谓增加了“唐山经历的宽度”。如《伪冀东政府见闻回想》《官僚资本控制下的唐山市》《解放唐山那一天》《永不磨灭的记忆》等文,都是难得的史料。
我相信《穿越时空看唐山》一书的出版,在存史、资治、教化方面将会发挥很大的作用。该书除为学术研究提供参考以外,又是对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教材。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早在1994年8月23日发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就已提出,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以促进中华民族的振兴。不久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指出,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大兴学习之风,“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爱祖国和爱家乡是密不可分的。古语云:“国家为乡土之集体,乡土犹国家之细胞,欲引起儿童之爱国心,必自读乡土志始。”一个人只有对生养自己的家乡充满热爱,才能以更深厚的情感去爱自己的国家。唐山市民和广大青少年将从《穿越时空看唐山》一书中吸取营养,知我家乡,爱我中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是为序。
2014年7月11日于东海涧
(王士立,唐山师范学院教授、唐山市历史学会名誉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滦河文化研究会顾问)